第3節 足球(2)
不過,在球員當中,我大概是比較幸運的,我爸從小就給我打下了很好的田徑底子,速度、爆發力、協調性......,一個優秀球員所應該具備的條件,都必須依靠田徑的刻苦訓練。我爸一直說:"田徑是一切運動項目的基礎",小時候,我嫌他嘮叨,現在,我覺得他這句話說得真對。我剛進體校的時候,父親有點失落,他知道他的田徑夢在我的身上是徹底破滅了,我走上了另外一條運動道路,一條他原來並沒有想到要我走的道路。不過,父親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我說過,我爸是一個很優秀的運動員,後來又是一個很優秀的田徑教練,他有經驗,又有科學理論。從我開始踢球的那天起,我爸就成了我的體能教練,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停過,而且,還摸索出了一套訓練方法。我覺得我爸的訓練很管用,這麼多年,我的體能一直很好,我覺得和我爸的訓練是分不開的。2002年,我參加韓日世界盃回來,體能極差,在大連就又跟著我爸訓練,回到曼城后,立即征戰英超,沒有絲毫的疲憊感,體能儲備是完全夠了。所以,我說我很幸運,比別人少走了許多彎路。我爸的訓練方法是很奇特的,有許多和一般人的思維完全相反,比如說,要練左腳,就應該先練右腳;要練下肢力量,就應該先練上肢力量。我爸特別注重籃球訓練,我爸說,籃球最能訓練一個人的爆發力、彈跳力和協調性。在我爸的理論中,各種運動項目都應該是相通的,而一個人身上的各個部位也都相互關聯,不能把它們簡單地割裂開來。我後來把我爸的理論說給一個朋友聽,我那個朋友沉思了一會,說我爸很懂辯證法。我不知道爸爸是不是懂辯證法,但我知道我爸是一個很會思考的人。小時候,我爸一直鼓勵我打玻璃球,我爸說玻璃球最能鍛煉一個小孩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不但能調動人身上的全部肌肉和神經,而且,能練人的手感,手有感覺就會促進腳的感覺。乒乓球也是這樣,打球時左右扣殺、遠近騰挪,也會帶動腳步的靈敏。那時我不懂這些,只是一聽到讓我打乒乓、打玻璃球,我就很高興。現在,我的小侄子還很小,我爸已經在屋裡支上了一張小乒乓桌,天天教他打乒乓球。我跟我爸訓練,從來沒有感覺枯燥過,小時候是這樣,大了也是如此。我想這可能和我爸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有關係。我爸的訓練理論大致是這樣的:4歲――10歲:我爸認為在這個階段,主要應該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乒乓球、籃球、玻璃球......,應該盡量鼓勵孩子去玩各種"體育運動",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厭倦情緒。而在培養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更適合哪一種運動。我在這一階段中,我爸就發現我的跳躍性特別好,所以他當時就有意識地把我往跳遠等田徑運動項目上引導。小時候,我練過許多田徑項目,400米跑、100米跑、跳遠、跳高、跨欄、籃球、乒乓球,等等。我後來發現,這些運動對足球都很有幫助。10歲――16歲:我爸認為在這個階段,各種動作都要快,動作是所有專項運動的基本條件。而這個階段,也應該是孩子選項的時候,可以明確未來的專業運動方向了。我選擇了足球以後,我爸就針對足球運動的特點開始對我進行專業訓練。著重訓練我的彈跳力和爆發力,尤其是對我的速度訓練,按照我爸對現代足球的理解,認為這項運動必須建立在速度基礎上,所以我以後的跑動速度一般都能保持在100米/11秒左右。但是我爸認為,在這一階段,不能進行大力量訓練,因為這一階段正是孩子的發育時期,這個時候如果進行大力量訓練,就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儘管有時候大力量訓練也會收到一些效果,但是我爸還認為,這個時候一個孩子的力量突然過大,很可能會影響他的速率感,而速率感對一個足球運動員是極為重要的。16――20歲:這個階段,孩子的發育已經完成,這時候就應該加強爆發力和力量訓練。尤其是現代足球,對抗性越來越強,沒有力量沒有爆發力,就根本無法適應比賽要求。20――26歲:這一階段應該是一個足球運動員的成熟時期,也是他的黃金時期,但也正是這個時期,很可能就是一個球員的"瓶頸口"。要突破這個"瓶頸口",一是球員要自律,尤其不能放鬆訓練;二是要連續加大力量訓練,增加肌肉力量;三就是要動腦子,進一步完善各項技戰術要求,等等。當然,這些階段的年齡劃分,只是一個大致的限定,不是那麼明確的。家庭對一個球員的投入實際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個普通家庭,有時候真是難以維持。所以,在每一個球員的身上,都凝聚了他的父母家人的心血,那是一種愛,一種無私的巨大的愛。所以,我們會看到,在場上,一旦球員進球,就會立即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有許多動作就是獻給家人的,那是一種對家人的感激,一種對愛的回應。小時候,我家的條件並不算太好,父母收入一般,而我又特別需要營養,所以家裡一直過得很拮据。我們回到大連以後,我記得家裡就沒有添過什麼象樣的東西,只有到了過年過節,媽媽才會給哥哥姐姐買一件新衣服。那時候,姐姐已經大了,到了愛美的年齡,可是我從來就沒見過姐姐向媽媽要這要那。我一直在穿哥哥的舊衣服,一直穿到我進了成年隊。可是在我的營養上,家裡卻特別捨得花錢,我到現在還記得家裡的那隻小冰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