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獨自漫步郊野,聆聽自然的聲音

8 獨自漫步郊野,聆聽自然的聲音

真正的孤獨要到陌生的、僻靜的地方去尋找,最好還不要有引人入勝的美景。也許一片藍天、一片曠野,是最佳的選擇。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在一個仲秋的午後呢?獨自來到郊區的曠野,一切都如我們想象的,既使有一些天籟之音,也不影響我們傾聽一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時候,整個人都會輕鬆下來,真的可以什麼都不想,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男人總是更缺少獨處的機會,因為他們總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忙碌的生活過久了,偶爾也會想:如果擺脫工作,擺脫雜務,獨自一個人呆上一段時間,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如果可以獨自一人,不受干擾地做自己的事,沒有義務,沒有責任,只有寧靜、輕鬆和舒適,想想好像是很愉快的事情。而事實上,如果我們真有這樣一段時間,我們反而會因為害怕孤單而早日回到忙碌的環境中。我們會忘記也會原諒一切,反而出自真心地想念有事做的生活。忙慣的人往往害怕清閑,覺得這根本不是享受,而是恐怖。最可怕的是胡思亂想。想到高興的事還好,如果想到不愉快的事,會立即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如果身邊還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真想死掉算了。所以單獨一人時,我們總會盡量找點事情來做,即使沒有人陪伴,我們也會找可以陪伴自己的東西。打開電視,或者打開收音機,或者找一本書來讀,要不然就是馬上抓電話,找朋友聊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讓腦子空閑下來,這樣的獨處,還不如沒有。會享受孤獨的人往往也是幸福的。獨處的關鍵在於用什麼來充填孤獨的空間,在孤獨的時間裡,最好的事情是進行有關人生境界的靜悟、學習和修養,它會使我們的心靈洗去骯髒的塵埃和瑣雜的慾念,歸於大自然的純凈開朗和沉靜輕鬆。這是一種多麼有益的生活啊!不要試圖在家裡尋找孤獨,因為這裡根本沒有孤獨。既使別人都不在家裡,你還故意掐斷了一切對外的聯繫。但你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都是熟悉的東西,這會引起你對過去一些瑣事的回憶。真正的孤獨要到陌生的、僻靜的地方去尋找,最好還不要有引人入勝的美景。也許一片藍天、一片曠野,是最佳的選擇。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在一個仲秋的午後呢?獨自來到郊區的曠野,一切都如我們想象的。既使有一些天籟之音,也不影響我們傾聽一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時候,整個人都會輕鬆下來,真的可以什麼都不想。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戴望舒有一首詩,寫的是獨自山行的時候心中的種種奇妙感動——見了你朝霞的顏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卻似曉天的雲片,/煩怨飄上我心來。/可是不聽你啼鳥的嬌音,/我就要像流水地嗚咽,/卻似凝露的山花,/我不禁地淚珠盈睫。/我們行在微茫的山徑,/讓夢香吹上了征衣,和那朝霞,和那啼鳥,/和你不盡的纏綿意。而周作人也曾饒有興趣地研究過秋蟲——蟲類的嘴是不會發聲的,但是我們平常總說它是在叫,古來有以蟲鳴秋這句話,這些蟲就稱之為秋蟲,小時候在鄉下知道得最多。蛐蛐在《詩經》上稱蟋蟀,或稱促織,此外有油唧呤、叫咕咕、蛐蛐兒、金鈴子、油蛉和竹蛉,都是相當的會叫,但是在北京卻不大聽見,現在夜中人靜的時候,在窗外低吟的也只是秋蟲一種罷了。因了秋蟲的鳴聲引起來的感想,第一就是秋天來了,彷彿是一種警告。蟋蟀雖是斗蟲,可是它獨自深夜微吟時實在很有點悲哀,所以對於聽的人多發生類似的感覺,鄉下的小孩們解釋它的歌詞是"漿漿洗洗,紐絆依依",依字讀去聲,意思是說裝上去,這與促織的意味相合,不過不是織布做新衣,只是修補舊衣預備禦寒罷了。陸元格在《毛詩草木蟲魚疏》中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諺,可見此種傳說在三國吳時早已有了,大抵在民歌兒歌中警游情的意思很是常見,要講句舊話,可以說是正與《國風》相通的吧。鄉下有關於蟬鳴的兒歌云:知了喳喳叫,石板兩頭翹,懶惰女客困旰覺。這裡說的是三伏天氣,石板都曬得"喬"(微彎)了,但是在城鄉里,除懶惰的男女客以外,沒有人睡午覺的,這歌即以為刺,至於單舉出女客來,那或者由於作者或加工者是男性的緣故吧。獨處的時候,不妨去郊外漫步,放下所有的俗世雜念,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你會得到徹底的放鬆,也會對生命對生活有一種全新的體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男人一生要做的50件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男人一生要做的50件事
上一章下一章

8 獨自漫步郊野,聆聽自然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