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無間」
幾部《無間道》火紅了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無間」一詞一時間也成了火紅的辭彙。在這裡,用在職場上也十分的貼切,說簡單了也就是矛盾的代名詞。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者根本無法選擇,上下皆不容,無處存儲自己的一種狀態。先看新近職場上流行的這樣幾則有點「無間」的精闢語錄:不要讀博士,因為博士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相當於女博士在中國找老公的難度。也千萬不要羨慕有3個博士頭銜的人,因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才會一個接一個地讀博士。——一個沒有博士頭銜的留學生如是說千萬不要以為美國沒有天才,美國的天才只不過是喜歡退學而已。也千萬不要以為中國人都是天才,中國的有些天才除了考高分,基本上什麼都不會。——一個留學生在看到中國人拚命上哈佛時說中國人太多了,13億人,你藏在這麼多人裡頭,怎樣才能引起別人注意?一個老闆要請人,兩個應聘者能力差不多,那他一定會選那個長得比較好看的。——一位整容師如此解釋為何中國流行整容熱總是在裁人,簡稱總裁;老是板著臉,故稱老闆;經常不理人那叫經理。——商業職位新解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一個在網路上流傳的帖子說到底,職場真的是一個太過蕪雜的概念。包含了太多的人生還有太多的人生過程,所以矛盾和問題的重重出現也就不足為奇。大「無間」、小「無間」充斥在我們工作的始終並不離左右。那麼,關於「無間」你又了解和遇到了多少呢?你的職場人生「無間」嗎?每一個人從二十幾歲進入職業市場,經過三十歲、四十歲,到五十歲或六十歲后,退出職業市場。根據統計,你在整個職場生涯中可能會遇到以下四種「事業危機」。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會碰到的第一個危機,叫做「找不到定位的危機」,也就是說,剛剛從學校畢業,我們不知道在這廣闊的社會中,怎麼樣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有些人就會徘徊在學校與事業之間。這種情形非常多,像有的人在工作上遇到一點困難之後,就開始埋怨:「如果我是碩士的話,這情形就會好一點」。所以他就會想要回到學校繼續去念書,到學校念書。又覺得學校講的都是「象牙塔」,沒什麼高深,他又想回到社會。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社會中非常的多,結果,時間就蹉跎了,這是第一個危機。等過了二十幾歲,進入三十歲階段的時候,第二個事業危機已經站在那裡等我們了。第二個危機,就是「企圖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危機」。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意識,而且是讓你往上努力奮發的動機,但是卻常常會碰到有些人走入偏峰,因為他一心想脫穎而出,可是事情並不如他想象的那麼順利,於是專為反對而反對。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群體中,是不難發現很多案例。譬如,有的人,上司規定12點才能進餐廳,他就偏偏要11點50分進餐廳,事實上他不是為了要爭取這10分鐘,而是要向大家證明他跟人家不一樣。因為他要脫穎而出,又不能如其所願,所以,他就走火入魔,用其他的方法來證明他的突出,這是非常危險的。四十歲以後,我們會碰到另外一個危機,就是「事業高原時期的危機」。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整個事業的發展,是迎著上司的掌聲前進,他們拚命給我們的能力鼓掌,所以我們就向著掌聲前進。可是,到了40幾歲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已經到達一個相當的成就,也可能已經是公司的高級主管。這個時候,上面沒有更高的主管給我們掌聲了,事業高原的危機就來了,因為我們迷失了方向,「我該往哪裡去?」於是,有很多的所謂高級主管,四十幾歲的時候,他不知道他未來應該要如何做,所以接著就產生了所謂中年轉業的種種問題。這是我們在人生事業中,面臨的第三個事業上的危機。第四個危機,也就是當我們邁入五十多歲決定要退休,並決定要把我們的經驗傳授給后一代時,我們便開始面臨了「接班人的危機」,因為我們成功的經驗讓我們充滿自信,所以就自以為是地對接班人嘮嘮叨叨,甚至會有很多奇怪的要求。這樣會造成你無法在組織里發現最優秀的人來當你的接班人,而可能選到的是一個演技特別好,表演得特別恭順的人,或者一個唯唯諾諾,奴才型的人來當接班人。如果你把你的企業交給一個演技很好而沒有實力的人,這是不是一個很大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