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宵節(1)
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元夕節、燈節。
秦始皇名政,因避諱,又稱端月十五。
該日為滿月,即「望」
日,象徵團圓、美滿。
關於元宵節的來源,有許多傳說。
一種傳說認為:古代的天鵝降於人間,被獵人射傷。
玉皇大帝替天鵝報仇,在正月十五日派天兵天將下凡,想把人畜全部燒死。
仙人認為不妥,冒著生命危險,告訴百姓。
人們在正月十五前後,戶戶掛紅燈,放火花、火炮,裝出已經起火的樣子,騙過了玉皇,人間才避免了一場災難。
另一種傳說認為:漢武帝時期,宮女元宵正月十五不能在雙親面前盡孝,欲投井自縊。
東方朔為成全宮女,散布正月十六火神君奉玉帝旨意,要火燒長安。
武帝尋求解救之法,東方朔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掛紅燈,慫恿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街觀燈火,可以避災。
武帝這樣辦了,元宵才有機會回家團聚。
閩南地區還有一種傳說:天上有一個狀元天神下凡,他是一個孩童,也喜歡全體孩子打燈火、遊戲,把黑夜變成白天,於是形成了元宵節。
以上傳說均不足為信。
元宵節的起源很古老,可以源於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
這個節還要祭祀天神或太一神。
《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祀,至明而終」
由於是夜裡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後來演變為元宵節。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統治階級提倡在上元之夜「燃燈敬佛」
,元宵節又有了新的含義。
因為道教有「三元」
之說,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火官就是在正月十五誕生的,所以元宵節又名上元節。
山東民間正月十五要舉行火神祭,當來源於此。
(一)太一神元宵節原是一種宗教性的節日,主祭祀太一神。
所謂太一神就是太乙神,又稱天神。
道教稱太乙真君。
由於天神是三官大帝之一,又演變為祭三官大帝,正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生日,自然主祭天官大帝了。
此外也祭祀其他神。
一是祭門神。
二是祭床神。
床神,又名床公、床母。
三是祭紫姑神。
紫姑神也稱廁神、坑三姑娘。
民間流行正月十五在廁中祭祀。
山東有一種「拉七姐」
活動,就是祭祀紫姑儀式的。
紫姑的偶像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草扎的,另一種是用掃帚穿衣,第三種是紫姑畫像。
祭祀紫姑是婦女的專職,目的是占卜、求吉、祈求蠶業豐收。
(二)燈火中國不少節日有觀燈活動,但以元宵節為最。
一般從十三日「上燈」
開始,十四日為「試燈」
,十五日為「正燈」
,十八日為「落燈。
中國燈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在應用青銅以後,才出現了各種美麗的燈具。
先是以宮燈為最華麗,如信陽宮燈,後來才出現了節日的花燈。
隋代時期燈節極盛,到了南宋還增加了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