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諫
「陛下何至於此。」司馬懿伸手接過書信看了不過一眼,便拿在手上,匍匐在地上哀嚎大哭,「臣麾下還有數萬兒郎,可願為陛下死戰爾,那諸葛虔、陳群之輩,不過是臣應允他吳王劉奇的權宜之計,臣願率親衛千人回返城內,便是為與陛下坦誠相見,絕無犯上之心吶。」
「可汝距離兵諫,拎著朕項上人頭出城獻降,只剩臨門一腳罷。」曹丕朗聲大笑,「司馬懿,先帝在時,便言汝心高氣傲中又有賈文和之隱忍,汝今日回返這大殿之內,汝若還能寫下一封軍令,命城外十里大軍入城,由王凌、典滿指揮,朕今日還可饒汝死罪。」
「臣既帶父兄到此,便是為見陛下,告知北地之時,如今已彙報完,那臣也該走矣。」言罷,司馬懿抬腳起身。
「想走,司馬懿,汝竟敢孤身來此,莫非就沒想到汝做那叛逆的下場乎?」話音剛落,殿外腳步聲雜錯響起,來人手持長槍,帶著五百名刀斧手魚貫湧入殿內,不多時,便將拔出長劍防禦的司馬懿等人團團圍在中央,只待曹丕一聲令下,便可將他們全部砍殺當場。
司馬防、司馬朗、司馬孚、司馬恂四人都下意識抽出腰間長劍將他司馬懿護在中央,但司馬懿仍舊面色淡定自若地抬起頭來看向曹丕。
「陛下,汝已窮途末路,整個大魏只剩鄴城還未失陷,吾可安然無恙地率軍南下,莫非汝還不知這北地郡縣的舊臣全都已歸降東吳乎?」
「汝以為朕是在自欺欺人?」曹丕面色陰冷,「那是汝司馬懿自以為是,昔日吾父丟了兗州根基之地,麾下兵馬雖有,卻已心灰意冷。可後來仍舊東山再起,如今朕麾下亦有數萬精兵,朕為何便不可與他劉奇一戰?」
「哈哈哈……」司馬懿放聲大笑,「吾本以為可竭盡全力保陛下一條生路,未曾想,陛下卻是自絕於前。」
「放肆。」話音剛落,曹丕身前的荀彧便踏前一步,瞪著鮑勛喝道:「鮑中郎將,誅殺此賊。」
話音剛落,場中鴉雀無聲,卻見鮑勛持槍將目光轉向曹丕,眼神冷冽卻並不答話。
「鮑勛,汝自幼深受先帝寵信,莫非今日汝亦要背叛陛下不成?」荀彧面色大變道。
「吾從未背棄過先帝,為太子中庶子時,不就已被太子記恨乎?」鮑勛目光不閃不避地直視著曹丕,「何況太子登基之前,便是心狠手辣之輩,倘若如今不是窮途末路,只怕汝還想將吾除之而後快罷。」
「鮑勛,汝這叛逆之賊,當誅。」曹丕怒喝一聲,身後龍椅兩側的通道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腳步聲,數百名披甲持弩的軍士魚貫衝出,攔在龍椅之前,將曹丕和群臣護在身後,和鮑勛對峙。
「嗒嗒嗒」,殿門之外,也有大隊軍士匯聚而來,卻聽鮑勛笑道:「吾兄鮑邵已率羽林衛於殿外集結待命,陛下,吾勸汝還是棄械歸降罷,待吾等打開鄴城城門,迎吳王入城,或許還可念在昔日恩義,上書請吳王饒汝一命。」
曹丕氣得咬牙切齒,目光環視一眼左右,「陳王何在?」
「皇兄。」話音剛落,殿外被一眾宦官護著的曹植便已邁步走入殿內,他行至司馬懿身側,朝著曹丕恭敬一輯。
「果然是汝,汝吾本是同胞兄弟,汝為何害朕?」
「非是加害皇兄,乃是保全皇兄欲吾曹氏宗族,以全先帝遺命與城中百姓。」曹植坦然答道。
「好一個大義凜然之說,荀公達,荀文若,汝二人可有參與?」曹丕冷笑著看向下側的荀彧,也看到了跟著曹植從門外走進來的荀攸。
「還請陛下下旨,打開城門,迎吳王入城。」荀彧朝他恭敬一輯道。
「陛下且下旨罷,吳王乃是漢室宗親,以賢能、功勛登基,為天下之主,乃是民心所向,吾曹魏此前為漢臣,匡扶漢室,乃是人心所向,可背漢自立,便為天下百姓所唾棄之,還請陛下莫要執迷不悟,讓吾等難做。」荀攸亦是躬身一輯答道。
「他王凌、王基、田豫如何?還有那許儀、典滿等功勛故舊之後,莫非都與汝等一般,甘願投靠他東吳不成?」
司馬懿抬手一輯,「陛下,這幾位將軍倒不知此地消息,不過陛下,汝身側軍士雖持有馬均連弩,吾身側這些精銳卻都是早年先帝為汝挑選的羽林衛,汝麾下的近衛必不是他們敵手。」
「可朕卻從未想過要棄械歸降。」曹丕發狂似地指著自己,「朕乃天子,亦是曹孟德之子,吾兄曹昂,戰死宛城,吾弟曹彰,戰死遼東,吾父曹操更是病逝涿縣,吾乃大魏宗室明君,焉能降賊?」
曹植目光一黯,原本此行他也不想來,但他心知司馬懿等人都已降吳,此刻若是不來,怕是曹魏宗室的人全都保不住,他不得不來。而且還要當著這些降臣之面,怒斥曹丕方可。
「既是如此,那便請陛下赴死罷。」司馬懿第一個俯身下跪。
「請陛下赴死。」荀彧也俯身下跪。
「請陛下赴死。」荀攸也跟隨著下跪。
他們的親友還有荀氏一族的生死都掌握在吳王劉奇手中,他們荀氏一族出仕曹袁,顯赫了近百年,如今也不可在他們的手上斷絕傳承。
更何況,他們終究是漢室忠臣,若是曹操尚在,他們或可念在十餘載君臣之誼,即便心中投漢,也絕不反叛。
但事到如今,曹丕卻是一意孤行,若按照他的策略,怕是他會下令在這城內開墾田畝,堅守十年八載,與東吳鏖戰。
可如此一來,傷的不僅僅是百姓,更是他們這些根深蒂固的士族豪富。
開城投降,士族仍是士族,即便降些爵位,少些俸祿,也會長存於一個統一的新朝,他們,乃至身後的鮑勛等人,在如今的曹魏,已經看不到一個光明的明天。
而曹丕,頂多繼承了曹孟德四五成本事,若給他時間沉澱,有一眾老臣輔佐,當可挑起大梁。可曹操終究死得太早,而荀攸、荀彧也不得不顧及妻兒親友相勸。
即便他們羞愧難當,有心出了此門便追隨先帝而去的意願,也要在臨死之前,定下這亡魏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