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根據地的供給制(5)
可是,這就和接管政策中的原技術人員、文化人全部「包下來」對他們實行「保留工資」發生了矛盾。也就是說,「留用人員」拿的「保留工資」和黨政幹部的供給制之間,有了一個很大的差距。大學校長、教授、專家、工程師、名演員,一律拿「保留工資」,用國民黨的金圓券摺合老區人民幣,再摺合新人民幣,他們的每月收入都在200—500元不等。而從解放區來的和地下黨的黨政軍幹部,在一段不短的時期還是供給制,後來改為工資制,也還是「低薪制」,貨幣收入(現金)要比老專家、名演員的低。夏衍在回憶錄中分析道:這樣,黨政幹部和業務(技術、學術等)人員之間,就有了各自的看法。舉個例,有一次陳老總請劉伯承同志在他家裡吃飯,潘漢年和我都在座,飯後閑談,這兩位大將軍都在愁窮。陳毅同志孩子多,家累重,錢不夠用;劉帥則說他想買一部開明書店出版的二十五史,一問價錢,就只能放棄了買的念頭。陳毅同志風趣地對我說,老潘可以靠小董(董慧,她的父親是香港巨富),你則有版稅和稿費,你們都是老財,我們當兵的都是兩袖清風。可是另一面,拿「保留工資」的卻有另一種看法。他們說你們(黨政幹部)住公家的洋房,有汽車,有辦公室,有不花錢的秘書,出差旅費可以報銷。我們呢,搭一次電車,打一個電話,也得自己掏錢。在歡慶解放的熱潮中,大家都自覺地服從政策,表面上平靜無事,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工農幹部和知識分子之間的疙瘩,或者說是矛盾,我認為是和解放初期的這兩種制度的並存,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引自夏衍:《懶尋舊夢錄》第610—612頁,三聯書店1985年第1版。)抗戰勝利后的經濟形勢抗戰勝利后的經濟形勢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投降以後,國民政府從陪都重慶遷回南京,同時開始接收敵占區的巨額敵偽物資,掌握了許多黃金、外匯和資產,共達23億美元。這一年9月24日,國民政府財政部公布了「偽中央儲備銀行鈔票收換辦法」,規定此前主要發行於上海和華東、華南淪陷區的偽中儲券200元兌換法幣1元;11月21日又公布了「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鈔票收換辦法」,規定此前主要發行於平津和華北淪陷區的偽聯銀券5元兌換法幣1元。這都提高了法幣的地位。美國又向國民黨政府提供20億美金的援華物資,使得法幣通貨膨脹的緩和出現契機。但是,由於政府**無能,巨量的國家資產流失,被貪官污吏中飽私囊。在短期的表面穩定以後,法幣的地位又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