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外公與江青(一)
**是1937年底從上海到延安的,當時我外婆賀子珍已出國赴蘇,**從來沒有見過她。後來,**與我外公**相識。1938年,她調到魯迅藝術學院當戲劇教師,該年秋天兩人結婚。毛江婚姻初期,夫妻感情還是不錯的。婚後,**調任中央軍委檔案秘書,主要工作是照顧軍委主席**的生活。外公在我姨媽李訥1940年出生前,有十餘年左右動蕩的戰鬥生活,其中只有極短暫的時間享受過難得的天倫之樂(與我外婆賀子珍及岸紅舅舅)。事實證明,我的外公是個很愛孩子的父親,姨媽的出生與相對穩定的生活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妻女的寬慰使外公得以休息,從而集中精力處理為中國求解放、求新生的大事。解放戰爭初期,**與外公轉戰陝北。據經歷過這段歷史的老人回憶:在頗為艱苦的行軍期間,履行著一個妻子和母親的應盡責任。當時外公衛士李銀橋記得:**與李訥母女合演京劇《打漁殺家》,讓大家忘卻了行軍苦累。**還給他們出過一個謎語:「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親生兒子不同姓,恩愛夫妻不同床」。謎底是:唱戲。外公惟一提及「妻兒」的詩作:五律·喜聞捷報一九四七年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1961年,**拍攝的照片「廬山仙人洞」因為獲得外公的題詩而大獲成功。到了第二年,外公又親自請來名師為她輔導攝影。從此,攝影支出成為毛家一大開銷,**為此不得不壓縮為自己添置新衣的費用。這些情況,在近年公開的外公家庭賬目中都一一載明。此外,**的知名攝影作品還有題為「孜孜不倦」的人物照,「模特兒」則是外公的「接班人」**。此照背後的故事,仍是「文革」一大謎案。如果說:太多政治因素使今人看那段歷史時,仍經常如「鎖在雲霧中」,那麼有一點則是不會「看不見」的——**雖然喜歡攝影,攝影也給她成就,但她決不滿足於此。**是演員,演員需要舞台,可本該邁向藝術舞台的腳步卻走向了政治舞台。她上錯了台,而百姓則看錯了戲,而一錯就是「十年干戈天地老」——這,就是我眼中的「文革」與**的關係。1976年9月9日,外公與世長辭。走完了他輝煌的人生,噩號傳出,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都以不同的形式悼念這位偉人。外公的逝世被認為是中國革命以及世界革命的一大損失。1991年**去逝。姨媽夫婦被獲准向她的遺體告別。**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