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3:教育界的大事情

附錄3:教育界的大事情

1999年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正式頒布。1999年3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公平競爭、擇優上崗及崗位津貼制度,津貼級別按崗位、職責和貢獻確定。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1999年4月2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受聘暨首屆「長江學者成就獎」頒獎。1999年5月8日,北京、成都、上海、廣州等地高校師生舉行集會和遊行示威,強烈抗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野蠻暴行。1999年6月15日至18日,**中央、國務院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6月24日,國家計委和教育部公布,今年全國高等教育在原定招生規模230萬人的基礎上,再擴招33.1萬人。秋季,實際招生總數接近270萬。1999年8月,教育部作出決定,要求各地高度重視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事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有步驟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1999年11月2日至4日,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提出3年內實現高校後勤社會化目標,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1999年12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安徽兩省市的29所普通高等學校在2000年試行春季招生,試行兩季招生是我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探索。1999年1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義務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披露,義務教育經費仍然嚴重不足。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在京召開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工作電視會議,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有關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齊抓共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負擔。同日,教育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首先把小學生的過重負擔減下來。由此,「減負」工作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各地紛紛出台「減負」具體舉措。2000年1月19日,全國首次舉行二次高考,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考試在北京和安徽開考。2000年7月初,中辦、國辦發出通知,要求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力爭到「十五」末期,全國90%以上的縣市至少有一所青少年宮或活動中心等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同年10月8日,由教育部牽頭,30多個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群眾團體共同參與組建的全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成立。2000年7月4日,財政部、人事部、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從今年7月1日起,全國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統一發放同步實行。這對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教師工資拖欠的老大難問題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2000年7月高考期間,湖南省嘉禾縣、廣東省電白縣高考舞弊案被曝光。這兩起高考舞弊案社會影響惡劣,涉案人員均受到嚴肅查處。2000年8月下旬,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人民銀行、教育部和財政部制定的《關於助學貸款管理的補充意見》。中央財政貼息的國家助學貸款由8個試點城市擴大到全國範圍;簡化申請助學貸款的條件;貸款經辦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擴大到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宣布從2001年開始,用5到10年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展。2000年10月31日,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合併工作座談會上宣布,通過合併調整,中國高校8年凈減324所,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全面進展,高校合併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00年11月17日,教育部宣布,2000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220萬人,比上年實際錄取數增長34%,並明確提出,明年收費標準穩定在今年水平上。2000年12月6日,教育部首次向新聞媒體公布,高等學校「211工程」進展順利,一期建設產生了一批標誌性成果,二期建設計劃啟動。「211工程」是建國以來國家直接投資最大的高等教育項目,極大地提升了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部叛逆的青春殘酷物語:《高考兇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部叛逆的青春殘酷物語:《高考兇猛》
上一章下一章

附錄3:教育界的大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