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姜撞奶和紅豆涼糕
124
得知易弦的「庭院」原來是這麼個方案,薩沙張了半天嘴,屋子後面還要建溫室,溫室後面還要再建個養殖區。
不過,還是那句話,人家的房子,就讓人家折騰吧。
薩沙和那時候何田一樣,先想到的就是,等溫室建起來了,這個圍起來的庭院怎麼排水,到了冬天溫室房頂上的雪怎麼清理。
柴房和廁所的屋頂建成了斜坡式的,積雪一掃就能落到院子外面,對面的火灶間和浴室,反正面積也不大,但是這個溫室可看起來真不小啊,就算是也建成斜坡式的房頂,下雨的時候怎麼排水呢?
易弦早就想好了對策。
察普兄弟隔了兩天又來了,易弦領著大家走到庭院里,地上已經紮好了樹枝,用草繩拉著線,還沿著線繩在地上灑了石灰。
易弦指指地上那幾道白色的石灰線,「挖吧。」
薩沙和察普兄弟都有些恐慌,「挖什麼?」
「排水溝啊。」易弦又指指堆在地上那些從河灘上撿回來的石頭,「挖完了把石頭倒進去。」
他們在庭院西四邊各挖出了四條排水溝,每條溝都有五十厘米寬,七十厘米深,先填上大鵝卵石,再放上小點的碎石塊,最後蓋上砂礫,壓平之後鋪一層混凝土磚塊。
這些磚塊也做成了五十乘五十厘米的正方形,不過,所選用的石頭是浮石,粗糙多孔,磚上還有五乘五的二十五個方洞。
排水溝做好之後,表面上看是平的,其實每條溝都有一定傾斜度,四條排水溝組成一個一角傾斜的長方形,使院子中的積水從廁所後面的角落流出。
這四條溝連挖帶填,花了四個男人一早上時間。
吃過午飯,薩沙回皮貨窩棚休息,察普兩兄弟則累得躺在飯桌上睡著了。
易弦叫醒他們,何田從山澗里提出一壺用薄荷葉和小黃瓜切片泡的蜂蜜茶,大家喝了茶,又被領到了庭院。
在正對庭院的空地上,又出現了幾條石灰畫的白線,易弦對薩沙他們笑笑,「咱們繼續挖吧!」
這個下午,他們又挖了三條更長的排水溝。
這塊地,是準備做溫室的。三條排水溝東西走向,溝底由西向東傾斜,如果溫室中有積水,就會向東流去。山澗也是朝東流淌,一直流到山下的。
易弦對這三條排水溝的質量要求就沒有庭院里那幾條高了,這三條溝只是做平,最後上面鋪上一層碎石和樹皮,並沒鋪石磚。他們也沒石磚了。
易弦告訴薩沙,這個排水溝恐怕還不是最終形態,雖然他和何田在等比的小模型上試驗過,但是真東西好不好用,只有等秋天第一場大雨之後才知道。
建完了這幾間小屋子,何田和易弦把剩下的火山灰和浮石全都做成了空心磚,堆在了準備作為溫室的空地上晾曬備用。
不過,一看就知道,這些磚塊恐怕不夠建計劃中的溫室和養殖區的了。
他跟易弦表達了一下憂慮,易弦微笑,「誰說這些是用來蓋溫室的?這是用來蓋苗圃的。」
薩沙這才想到,對哦,他參觀過他們的溫室,植物都種在抬高了苗圃里,距離地面大約有一米高,這樣苗圃里的泥土才不會在冬季上凍。
「那……你們要怎麼蓋溫室啊?」薩沙眼看著他們用完了最後一點火山灰的,他現在已經知道了,蓋鴨舍的磚是用晒乾的麻草做的,鋪地的石磚用的是質地堅硬顆粒細膩的玄武岩石粒和火山玻璃石粒,蓋苗圃的石磚用的是浮石,但是所有磚塊都得用火山灰和石灰混合,火山灰用完了,當然就沒法再做磚了。
那麼,要用木頭蓋溫室?
還是像現在的小溫室一樣,只有木框架,牆面和房頂都是透光的白色油布?
白油布到了冬天可不會保溫啊……至少也得蓋上半截牆吧?
薩沙正在以一個建築者的思維思考,易弦拍拍他肩膀,溫和地笑,「別擔心,等你教我們做夯土呢。你不能光教理論不教實踐吧?」
薩沙一愣,心中大叫:上當了!
何田在教他燒陶的時候,也和易弦做了些陶器,當然,她做的不多,基本都是給他展示的,有時她還會修一修他做的東西。
後面她和易弦教他製作榫卯型木板,混合水泥,用模具做空心磚,還有用空心磚蓋房時,也全都參與實踐了。
現在,薩沙覺著,要是他不陪著他們夯土,都不行了。
不過,薩沙捫心自問,他學到的東西確實比他來之前預想的要多好多。
比如,他沒問,何田和易弦就教他了怎麼一次做出多個空心磚,還不藏私地把這個方法教給了他,他覺得做夯土磚或者做陶器的時候也可以用得上。
他們用大米做動力,讓它拖著攪拌機的拉杆不停轉動,攪拌好所有材料后,倒進一個大木箱似的木模子里,混合物倒入一半,再在模子邊緣預留的細槽中放入九片鐵皮薄片,再倒入剩下的混合泥漿,這九片鐵皮大小形狀完全一致,上方有個凸起的地方,鑽著孔,一條木杆穿過九個孔,出模時提起木杆,所有鐵皮就出來了,打開木箱,四面輕輕敲擊,再從側面取出木箱中的三根橫木樁,就一次做成十塊空心磚了。
不過,看著容易做著難。薩沙實踐了好多次,才掌握了訣竅,不然做出的磚不是缺角就是有氣泡。
人家教他的時候這麼用心,他也不好意思不認真教人家。
再說了,他做的那些陶胚是快晾乾了,可是還沒燒呢!
燒陶燒陶,燒和陶哪樣工序也不能少啊。
於是薩沙教何田易弦夯土時,也像何田教他那樣,先講理論,講再解工具怎麼用,怎麼製作,然後陪著他們做了一套夯土工具,再一起取材。
取材這個稍微容易些,易弦挖水池時那一大堆土至今還沒用完呢。
三合土,是黏土,摻和沙粒,石灰,必要時再加上些其他的東西,然後按比例摻上水,經過敲打夯實的。
在泥土裡加上鍘成小段的麥秸稈或者乾草,也是可以的。
據說從前有些講究的夯土建築,比如城牆,摻水攪和的時候還要加入米漿,認為這樣可以使城牆更加堅固。
有些古建築確實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還存留著遺迹,但是牆裡面有沒有放米漿就無法驗證了。
還有一種建夯土房子或者說土房子的方法就比較取巧了。
準備一些大小相同的麻袋,裡面裝上沙子泥土,蓋房子時把沙袋像磚塊一樣一層一層壘起來,然後糊上厚厚一層泥漿,就成了。
這種方法也不是不能建出更堅固的房子,只要用木頭柱子或是竹子插在沙袋之間,同樣能起到加固的作用。這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快。需要事先準備的材料就一樣:麻袋。
用夯土或是泥巴建房子有個別的材料難以比擬的優點,就是房子的形狀完全不受限制。
薩沙為了不跌份,在開始授課前還認真做了講義,在何田給他的筆記本上畫了不少圖。
圖中的房子真是五花八門,想象力有多大,房子的樣子就能有多奇葩,圓頂的尖頂的根本排不上號了,見過蝸牛型的房子么?胡蘿蔔型的呢?
薩沙總結,「我覺得過去的寺廟裡的泥塑神像,和蓋泥巴房子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先用結實的材料,比如鐵絲、竹子、木頭搭個架子,再糊上泥巴,最後做表面裝飾。」
學術交流之後,大家開始了實踐。
薩沙絕不是個笨人,看他用來夯土的工具就知道。
原始的夯土工具其實很簡單,就是大木錘,把混合好的泥土反覆敲打,逐漸成型,然後晾乾了,就能當磚用了。
薩沙的工具可是半自動化的。
這工具分成兩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個木頭架子,可以調節寬度,木架下面有個木頭葉輪,木架一半放在流水中,水流推動葉輪,皮帶就能不斷轉動輪軸。夯土機的另一部分就是夯土用的槽了。
把混合好的泥漿放進木槽,水流推動葉輪,葉輪帶動輪軸,輪軸快速轉動,木槽上方的大木錘就會不斷砸下來,敲在木槽里的泥漿上。
這個機器,像是個縮小了的舂米機。不過,村中磨坊里用的舂米機有一大排木柱和木槽,薩沙這機器只有一個。
何田和易弦經過這幾個月的磨練,木工活兒的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夯土機。木槽什麼的都是現成的,重點是葉輪和轉軸。
有材料有工具,掌握了方法,夯土並不是太難的技術。但和任何技術一樣,想要掌握,都得多練習。
薩沙老師帶著兩位學員製作出的夯土磚擺滿了屋子前後的空地,等待晾乾。
晾曬夯土磚的時候還要考慮陽光,不能讓磚塊表面幹得太快,不然磚塊很有可能裂。這時就得用草帘子蓋住磚塊。
如果天氣非常熱,或者風很大,還得在草帘子上灑些水,保持濕潤。
據薩沙說,熟練掌握這門技術后,一個人一天可以做出六百多塊磚。
夯土也可以用更大的模具。比如牆體模具。
什麼叫牆體模具呢?就是用木板搭一個空心牆,然後把混好的泥漿倒進去,夯打之後,等土幹了,拆掉模具,牆體就做好了。
這一招在蓋房子時尤其管用。
把混好的泥漿倒進去,夯打之後,等一會兒,拆掉模具,牆體就做好了。
陶胚晒乾后,何田鄭重地帶著薩沙在陶窯前擺了個小桌子,桌上放上小盤子,盤裡裝著沙土和三個錐形香丸,一臉嚴肅地焚香禱告。
這個儀式讓薩沙心生敬畏。
畢竟,封窯之後會發生什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燒出一窯漂亮的陶器,還是一窯碎陶片,在這個時代,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一塊鬆動的窯磚,都會造成令人失望的後果。
接下來的每個步驟都很關鍵。
何田先教薩沙然後把要燒的陶胚放在窯里,怎麼在陶胚和架子之間放柴火,多大的木頭塊合適,全都要考慮到火和氣流的走勢,這個,只能憑想象力和經驗了。
放好陶胚和柴火之後,開火。
這之後,何田依賴的工具只有這幾樣,用來挑開遮著爐口鐵板的鐵釺子;投木柴用的鐵鏟;一個陳舊的皮質手動鼓風器,長得像個尖嘴的手風琴;再就是劈木柴的小斧頭了。
除此之外,她只能依賴自己的眼睛。
爐火的溫度達到時,拉開鐵板,能看到十分明亮的橙黃色,這個顏色越淺,爐子里的溫度越高。
就想她之前所說的,只要爐子還在燒著,就要不停地加柴,加柴,加柴,一絲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最初的兩天,是何田和易弦輪換守護,薩沙旁觀學習,等薩沙稍微上手了,每天夜裡會讓他輪守兩三個小時。
何田在窯爐前面搭了個臨時的窩棚,幾乎白天黑夜都守在窯前。
這爐陶器的成功與否,在她看來,比以往的都重要。這可是和她的信譽有關的呀。
他們的一日三餐,全是易弦來料理。
之前何田準備了好多燕麥麵包,易弦有時會燉一鍋肉湯,有菜有肉,放在小陶罐里提過來,掰一塊麵包蘸著湯吃,或者是做成夾著蘋果片和乳酪的三明治、黃瓜雞蛋美乃滋醬三明治。
蘋果這種水果放在地窖冷藏,如果保存得當,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秋季新蘋果成熟,倒不是太稀罕,美乃滋醬薩沙倒是第一次吃。做法也不難,就是蛋黃加白醋和一點點砂糖,再加上油,瘋狂搖晃就成了。
他對易弦提供的食物倒是很滿意,不過,易弦看到何田嘴唇都要乾裂了,胃口也不好,心疼他媳婦心疼得不得了,在飲食上又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是黃瓜青椒絲涼麵,明天是酸梅鴨胸肉飯糰,再過一天又端來了薑汁撞奶。
於是薩沙也有幸嘗到了這個新奇食物。
易弦把老薑磨成薑蓉,擠出汁,放在三個小碗里備用,羊奶從地窖的冰箱里取出來,加熱到鍋邊冒氣針眼大小的小泡泡就端下來,稍微放涼後用竹勺舀一勺,緩緩倒進放了薑汁的小碗里,在姜的蛋白酶作用下,碗中的奶就半凝固了。要想知道薑汁撞奶是不是做成功了也很簡單,只要將一把小竹勺子輕輕放在奶皮上,要是勺子沒有沉下去,那就是成功了。
這時再將小碗放在冰箱里冰鎮一會兒,吃起來那味道可美了,涼涼滑滑,又香甜。
除了薑汁撞奶,易弦還做了櫻桃果凍和紅豆涼糕。
取一塊用豬皮和骨頭熬成的明膠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溫水化開,分成兩份,一份加上櫻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幾片薄荷葉。
先把櫻桃汁倒進小碗里,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後放進冰箱冷藏。
一個小時后取出來,碗里的果汁已經成固態了,這時再放一顆櫻桃,一片小薄荷葉,把另一份加了明膠的蜂蜜水倒進碗里,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來,小碗放在盤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個雙色的果凍,一半暗紅,一半晶瑩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凍里鮮紅的櫻桃和碧綠的薄荷葉。
紅豆涼糕其實也算是一種果凍。
把熬好的紅豆糖放溫,加入明膠片或是寒天粉,攪勻,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塊,或是用花朵鐵模壓成花朵的形狀,涼涼甜甜,紅豆沙沙的。這個涼糕不會太涼傷胃,又有營養。
薩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這些精緻吃食,都主動向何田道謝,「沾了您的光了。」
有易弦助力,燒窯進行得很順利。
誰料到,到了封窯那天,何田剛從窯頂下來,突然颳起一陣涼風。
她皺眉,深吸一口氣,「要下大雨了。」
易弦和薩沙對視一眼,同樣憂愁。
果然,不一會兒,烏雲滿天,風雨大作。
這時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還有祈禱。
「看來祖先們不想讓這手藝外傳啊!」易弦拍拍薩沙的肩膀,惋惜地看著他。
薩沙不服氣地瞪他,「那怎麼傳給你了呢?」
易弦冷哼,推開薩沙,摟過何田,在她毛毛躁躁的腦袋上親一下,「我是外人么?」
薩沙氣得悶聲搖頭。
雨過天晴后,大家的心情並沒隨著天氣晴朗起來。
到了開窯的時候,何田憂心忡忡,站在窯爐口愣愣出神。
易弦拉拉她的手,「要不,我來開?」
何田搖搖頭,自己揭開了封窯的磚塊。
她還不忘告訴薩沙,拆窯的時候要怎麼樣做,怎麼把陶器一件件取出來。
封住窯爐的磚塊全都拿開了,何田走進窯爐,拿起一件陶器,輕輕撫摸,再用力壓一壓,哈哈笑了。
出乎意料,又或者其實合情合理,這窯陶器都燒成功了!
薩沙的激動得原地轉圈跑,握著拳頭哇哩哇啦亂叫,何田和易弦則是感到欣慰和放鬆。
取出的陶器一件件擺出來,何田又拿了乾草,教薩沙如何捆紮杯盤碗盞瓶瓶罐罐。
至此,她的教學才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