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禍不單行
再說楚國這邊,自王翦率大軍出大梁之際,楚國就已經知道,並且已經開始集結人馬,在魏國背後捅其一刀。
可楚王昌平君卻想著讓秦國派出使臣前來求救,自己方才出兵,好賣秦國一個人情。
可左等右等之下,半個多月過去了,仍舊沒有聽到過關於秦國使臣的哪怕一絲消息。
令尹項燕便對昌平君說道:「大王,以臣看來,秦國的使臣極有可能再次被魏國扣押。」
「哦?」昌平君疑惑的看向項燕。
項燕解釋道:「大王難道忘了上次秦國上大夫姚賈之事?」
經項燕這麼一說,昌平君方才醒悟過來,而後對項燕說道:「按照令尹的意思,是現在就要出兵伐魏?」
「正是!」項燕點了點頭:「眼下魏國五十萬大軍只怕已經到了河西。一旦秦國不支,那麼我軍再向出兵就為時已晚了。」
昌平君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可在寡人看來,秦國的國力似乎沒有那麼弱才是。再說,如果魏國能和秦國耗上一段時日,對我楚國不是有利無害嗎?」
項燕卻道:「大王所想固然不錯,但大王不要忘了,現在的秦國早已不是當年的秦國,再加上魏國在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又有王翦為主將,臣以為此戰秦國必敗無疑。一旦魏國滅了秦國,無論我楚國是否出兵,魏國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楚國無疑。大王,為了楚國,還請大王即刻下令出兵才是。」
見項燕如此說,昌平君這才點頭道:「就按令尹的意思,寡人現在就封令尹為大將軍,領兵三十萬渡江北上,伐魏!」
「末將得令!」
得到昌平君的命令之後,項燕當即便飛奔出宮,而後又騎快馬前往楚都城外的軍營,調集大軍北上,渡江伐魏。
大梁城內,龐癝向范增問道:「廣陵一代的居民可曾全部撤退?」
范增回道:「相邦放心,廣陵城附近的居民早已撤至壽春附近。且按照相邦的意思,我軍現在子啊廣陵一代已經沒有一兵一卒,都撤至了昭關那裡。」
龐癝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而後又道:「為了以防萬一,壽春一點的所用軍民也要做好隨時撤至淮水北岸的準備。」
「難道?」范增驚訝道:「難道相邦覺得憑藉昭關天險,我軍無法抵抗楚軍?」
龐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昭關雖然是天險,可楚軍畢竟勢大,再加上主將項燕又是沙場老將,我軍還是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才是。」
「相邦所言有理!」尉繚很贊同龐癝的觀點,「我軍在昭關只有三萬兵馬,且主將才能也只是中人之姿,如無意外,昭關必被楚國所破。」
「老夫現在只希望王翦能夠儘快平定秦國才是!」龐癝心中也有幾分擔憂。雖然此番龐癝早已料到楚國定會出兵,並且早已做好了相關部署,可心中仍舊惴惴不安。
尉繚卻笑道:「相邦這是關心則亂,此番楚國雖出兵三十萬,可淮南之地有幾千里之廣,即便主將是項燕,只怕沒有三五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淮南的。且即便項燕到達了壽春城下,可到時候也是檣櫓之末了。正所謂檣櫓之末,勢不能穿稿擼,想來楚國大軍也就到壽春為止了。」
「而且!」頓了頓,尉繚又說道:「而且三五個的時間裡,我軍定能一舉滅秦,到那個時候,楚軍聽到消息之後自然會不戰而退。」
聽了尉繚的話,龐癝這才釋然。
也是,這本是早已算計好的事情。
再說,如果王翦能在河西打得順利一些的話,只怕楚軍到不了壽春,秦國就已經被滅了。
再說王翦,在魏軍突破了洛水防線之後,王翦便命剛剛被提拔為將領不久的靳歙帥十萬人馬渡過渭水,從渭水南岸進攻秦國的武成、鄭縣等地。
且不說無論武成還是鄭縣,都是人口不到五千人的小縣城,且還兵力空虛,無人守備,只耗費了三天的功夫,靳歙便拿下了這兩座縣城,而後又揮師西進,直撲驪山北側的芷陽。
芷陽原本也是一座小縣城,可就是這麼一座小縣城,距離咸陽卻不過三十餘里的距離。
當魏軍突然到達芷陽城下的消息傳至咸陽,咸陽城內的一眾秦國文武大臣登時便慌了。
其中不少人前往王宮勸諫秦王嬴政前往雍城巡狩。
禍不單行的是,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秦國大臣還未徹底消化完,西面又傳來了噩耗:魏將張耳率兵五萬,攻佔了關中通往隴西的陳倉關。
陳倉關距離雍城也不過五十餘里的距離,只要派出一支輕騎兵,張耳旦夕間便能到達雍城城下。
聽到這個消息,嬴政心中也是慌的一匹,急忙喊李斯等人前來商議。
李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想了想說道:「大王切勿自亂陣腳,張耳之兵不過五萬人馬,還要防範我隴西之兵,故而微臣猜測,如果張耳想要進攻雍城,最多只能調動三萬人馬。而雍城乃是堅城,其內足有萬餘人馬駐守,故而短時間內,張耳根本就攻佔不了雍城。為今之計,大王應當速速遷都雍城,而後令蒙恬從重泉撤兵,以護大王周全。而後再從雍城向西北進發,開拓河西走廊,以備不時之需。」
雖這麼說,但李斯的意見很明確:現在關中已經無法保住,且以雍城的錢糧,也無法養活這麼多軍隊,故而,秦國的下一步出路,就只能遷往河西走廊了。
嬴政明白李斯話里的意思。不止嬴政明白,一眾文武大臣也都明白。
可除了嬴政本人,這些文武大臣大都不願意遷往河西走廊。
數百年來,這些秦國的權貴早已忘記了他們的現在一路披荊斬棘,才有了之前大秦的如日中天。
現在,這些權貴心中所想,無非是享樂度日。
畢竟即便秦國滅亡,以他們這些大臣的身家,也足可以做一個富家翁。
至於忠君愛國?還是歇歇吧!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人不願看到秦國就此滅亡,故而十分支持李斯的意見。
可相比反對之人,支持之人就顯得寥寥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