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
北京城,齊化門外的郊野處,一隊隊黑衣黑甲的兵士集結在一起。李自成要親自提兵前去征討山海關的吳三桂,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隨著一陣鼓號聲,李自成,劉宗敏,李過等人在親兵衛隊簇擁下,策馬出了齊化門。六七萬兵士陸續向山海關的方向開拔。從小卒到李自成,每個人走的時候,都無限眷念的回顧了北京城這享樂之地一眼。
與李自成剛進城那天簞壺食漿,夾道相迎不同,整個京城街道上蕭條無比,別說開門的店鋪,城內城外連行人都看不到一兩個。
這種蕭條場景中,齊化門外三里處卻有個樵夫兀自砍著柴,誰也沒注意到他。待順軍開拔后,他才悄然從身後林木中牽出一匹馬來,策馬向東飛馳而去。
三個時辰后,數匹快馬飛馳而來,守門的順軍兵士檢查印信后,連忙放行。他們是來向北京的順軍報信的---天津發生叛亂,駐防的順軍已經覆亡,李來亨已經身死。
這消息本該三日前就由李岩上報給李自成。但李自成聽信牛金星的「諫言」,突然派人刺殺了李岩,併火並其部。導致此消息今日方得傳來。
如今坐守北京城的正是牛金星,聽聞天津之事後也是大吃一驚。思索片刻后,既沒有去通知宋獻策和其他人,也沒有派人去追趕李自成。而僅僅是下令駐守北京的順軍加強警戒,日夜封閉四門。
七日後,李自成的大軍終於出現在山海關南面的郊野上。站在山海關城頭的吳三桂看的清楚,黑衣黑甲的兵士,漫天的旌旗在南邊的地平線上一點點湧現出來。
李自成這次前來還帶著吳三桂的老爹吳襄以及朱由檢的三個兒子,意圖以此來對吳三桂做最後一次勸降努力。他之所以對吳三桂如此有耐心,是因為他並沒有十足把握能戰勝對方。
吳三桂給他的答覆依舊是他所派出信使的血淋淋人頭。被對方快馬斥候拋擲於營寨前。
第二日清晨,順軍兵分三路開始對山海關周邊的東羅城,西羅城,北翼城三個衛城展開強攻。苦戰一日,在吳三桂軍的重炮轟擊之下,順軍損失慘重,並無任何進展。
第三日清晨,李自成索性在角山與渤海之間展開寬達二十里的軍陣,試圖邀約吳三桂出關決戰。
他沒想到如此順利,吳三桂竟真的會出兵與其對陣,後者三萬關寧軍傾巢而出,以魚鱗陣形全部壓在靠角山的右翼處。兩方軍陣逐漸靠攏。
順軍方面,一股股令兵不時策馬而出,揮舞著令旗在陣后賓士,為李自成向這南北頭尾相距二十里的軍陣傳達各類軍令。
兩軍很快交戰在一起,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次以野外對陣形式的大規模戰爭了。兩軍在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中傾盡全力肉搏著。
李自成一字長蛇軍陣的正面寬度遠大於吳三桂的魚鱗陣,交鋒兩個時辰后,二十里長的「長蛇」就逐漸的將對方纏繞卷裹起來。吳三桂剩餘的兩萬七千多關寧軍被團團圍住,已是危在旦夕之間,依舊力戰不已。
就在這個時刻,突然數萬鐵騎如同洪流般沿著渤海海岸滾滾而來,從左翼抄向順軍後方。
原來清軍八旗早已進入山海關,集結於靠海岸的左翼。待右翼的吳三桂與李自成殺的筋疲力盡時,方才全力殺出。首先沖向順軍的是阿濟格和多鐸率領的四萬八旗鐵騎。
鐵騎未至,箭矢就已齊發。也不顧及是否會誤傷關寧軍,強矢借著馬勢風勢如驟雨般射向順軍。
猝不及防之下,南部的順軍傷亡慘重。他們調頭應戰之時,鐵騎已奔至眼前。八旗騎兵手中的戰刀已是劈砍而來。
這四萬鐵騎除向前衝殺,也自南向北,東西兩翼展開,做出兜圍順軍狀。八旗步兵也出現在東面的地平線上,隨著騎兵滾滾而來。
吳三桂和關寧軍見清軍來援,士氣大振,愈發奮勇左衝右突。一個時辰后,靠南的順軍最先崩潰。
此時李自成立馬於一個土崗上督戰。滿臉血污,臂上插著箭矢的劉宗敏策馬奔向他,高呼道:「大哥,韃子兵來了,我們敗局已定,現在只有撤了。」
李自成最後掃了一眼戰場,無奈的說道:「傳我軍令,全軍撤退,向永平方向撤離。」
……
北京城中,牛金星每日都忙碌的制定著各項禮儀規制。
這日,他又來到紫禁城,指揮著宮女太監們排練起天子登基儀式來。
他認為李自成在西安那次登基典禮不夠莊重和正式,無法令天下人信服。所以他計劃等李自成凱旋而歸后,再正正規規的來一次天子登基大典。這樣才能懾服包括天津衛叛軍在內一些依舊不願歸附順朝的前朝叛逆。
禮樂聲中,突然傳來一聲暴喝:「老牛,你怎麼這般做事,天津出了這麼大事,你竟然瞞著我等。甚至連聖上也不告之!」
牛金星扭頭一看,原來是宋獻策。他不慌不忙的呵呵一笑說道:「就天津衛那點降而復叛的叛軍,有必要大驚小怪嗎?他們不過乘著果毅將軍李來亨的麻痹大意,僥倖得手而已。待聖上帶兵凱旋后,自會一克而定。」
宋獻策聽了他的話,氣不打一處來。指著他說:「再怎麼,你也應該通知我等一聲,即使不通知我等,也應該跟聖上說一聲。」
牛金星繼續不以為然的說道:「我也沒辦法啊。消息來時,聖上帶兵已經開拔走遠了。我派人追上去,告訴他這個消息,除了讓他分心外也沒有任何意義。聖上也不可能為了天津這股叛賊中途撤兵吧。」
「你…老牛你」宋獻策被牛金星噎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
一名令兵從宮門外飛奔而至,遠遠看到牛金星便高聲喊道:「相爺,大事不好,有支軍旅正向京城齊化門逼近。」
牛金星與宋獻策聞之都臉色大變。一前一後在兵士簇擁上登上齊化門城樓,向遠處張望去。只見一支規模五千人上下的部隊正沿著官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