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在大陽台上曬錢:高薪的華為
·所謂的「補充」保險,就是在員工工作的時候就把你養老的錢發了·我們以後一定要買大陽台的房子,這樣如果錢發霉了,就把錢放在上面曬·任正非比這做得還好的是,他只有不到5%的股份·一個有錢的老闆卻捨不得給你錢,他說給你什麼,你都不要信「華為公司保證在經濟景氣時期和事業發展良好的階段,員工的人均年收入高於區域行業相應的最高水平。」這是華為在其《華為公司基本法》中說的話。這實際上就等於斷了自己的後路。不給自己留後路的人是做大事的人。如果就具體的管理政策而言,我始終覺得任正非的高收入政策是華為公司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有人肯定會說,他有錢啊!在公司初創或者效益一般時,很多老闆做的是什麼?自己多撈點,否則自己開公司為了什麼?等他賺了錢了,你不要以為一個人成了有錢人,他就會主動把錢分給別人,相反,很多人斂財的**更強了。任正非兩者都不是。華為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和員工一起共患難。等華為有錢了,他又鮮明地提出「利益共同體」,他甚至有個形象的說法,「帶兵打仗,哪能不給士兵幾兩煙土錢。」他說了,還真的是這麼做了。就一個群體而言,華為的高薪是中國其他任何企業所無法比擬的。前不久,狀告華為的前北京研究所所長的股票是354萬股,不要說他還有不少於50萬的工資和獎金,每股70%的分紅,他的年收入是多少?而他,其實還不是真正的核心層面的人物。華為比這做得還要好的是,它甚至發了很多員工都沒想到的錢。華為從1996年就開始發相當於工資15%的「補充」保險(華為稱為安全退休金),並且每隔兩年便直接打到你的銀行賬戶上去。所謂的「補充」保險,就是在員工工作的時候就把你養老的錢發了。請問有幾家公司給員工發過這種保險?我想很多公司覺得給員工交社會保險已經是很大的恩賜了吧!華為公司有幾個人想到華為能在2002年把股票價格從每股1元漲到元?有哪個公司的股票分紅可以達到70%?更加不可思議的是,不僅發當前的,從制度上、從人情上完全可以不發的以前的錢,華為竟然還主動補償給員工。沒有實行安全退休金制度以前的錢,也按現在的標準補發,比如1990年進公司的人,可以再獲得6年退休金的補償。華為在2000年時,曾主動給一些當時是骨幹人員但此前股票較少的員工補了一筆股票。華為不補給你,你能怎麼樣?再說了,今年你是骨幹,以前你是普通員工,什麼時間辦什麼時候的事,完全可以說得通。要知道,僅這一筆就是十萬、幾十萬以上的收入,相當於白給呀。人最怕的就是承諾,因為兌現不了往往會自找麻煩。任正非在創業初期說:我們以後一定要買大陽台的房子,這樣如果錢發霉了,就把錢放在上面曬。人家說到做到。有很多人曾經問我,你們出來后,華為能不能把股票的錢給你們。我以前說能,因為我沒有聽說過不能的。但現在我可以大聲地告訴你:完全能!我在辭職后,所有的工資餘額立刻打到我在杭州的賬戶上,公司股價公布后的一個月內,華為就把股票按照最新的價格全部兌現到我的賬戶上。要知道華為2002年的效益並不怎麼好,現金流也不充裕。所以,我頌揚華為不僅因為我曾在那裡工作過,而是我覺得能給我承諾,給我兌現承諾的公司是值得信賴、值得頌揚的公司。任正非比這做得還好的是,他只有不到5%的股份。在中國,親自一手創辦、一直擔任總裁、在華為威望無人能及的民營企業的老總,他的股份只有5%。你還能說什麼呢?反正我是無話可說。據講,華為有個副總裁在華為做了時間不長后離職,因購置別墅向任正非借錢,任老闆自己掏腰包給了他100萬!即使我現在是辭職人員,即使我要寫一本有很多批評華為內容的書,我還是深深地佩服華為和任正非。我和幾個華為的辭職人員在一起聊天時都說,華為最後的成敗定與天,定於地,定於未來的華為人,但華為和任正非在過去和今天取得的成就沒有幾個人可以企及。因為做企業,做大企業,做世界級大企業,要靠一種大氣,沒有大氣怎麼會有戰略呢?戰略是要高瞻遠矚的。不大氣的人,沒有資格做企業家,不大氣的企業,終究也做不了百年老店。任正非和員工利益均沾是大氣,主張以分配作為企業文化的基礎是戰略,而且是大戰略。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華為既自主研發,又給員工發這麼多錢,而利潤還能排在百強之首?這就是大戰略。我們不理解葛朗台是吧?我們不理解有的人貪污1000萬為什麼不收手,還要拿1個億吧?不要不理解,換你我試試,不一定比別人好。這是人性啊,是根深蒂固的自私的人性啊。沒有多少人可以突破,雖然我們都可以侃侃而談,指指點點。偉大和平凡的區別就在於此。一個有錢的老闆說:我雖然給你的錢不多,但我可以給你很多發展的機會。聽我說,不要相信他。你可以反問他:那您為什麼要掙這麼多?您是不是就不想「發展」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個有錢的老闆卻捨不得給你錢,他說給你什麼,你都不要信!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是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伊曼,他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對人的行為,尤其是不確定條件下的判斷和決策行為提出了嶄新的解釋。有一次,卡伊曼從以色列首都的一個酒店打的去機場,到達機場后司機要他付100元,卡伊曼和他的朋友都認為太高了,不合理。出人意料的是,司機沒有討價還價,卻把車又開回了酒店,並讓他們下車:「你們重新打車再去吧,看看是不是這個價!」很多人對司機的行為都不能理解,但卡伊曼心領神會,因為這正好證實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發現:風險決策后的輸贏結果對人而言是不對等的,減少100元帶給人的損失,遠遠大於增加100元帶給人的收益。有錢的人更容易成為守財奴。所謂男人難過兩道關:金錢和美女。對它們的佔有是人性中最深厚、最基本的自私性的表現。平凡的人也許不需要這樣的洗禮,但對偉大的人而言,事情就不是這樣了。我們每個人都在說吃虧是福啊,可是有多少人始終就沒能跨過這道坎?初一做了,十五忘了;今年做了,明年忘了;一輩子都在做,可偏偏到59歲時忘了。不知任正非是不是有一天也會忘掉,但他已經堅持了整整15年了。湯師傅茶館:王石的收入·萬科在業界的名氣與高層職業經理人所取得的收入不符·萬科的品牌價值、公司的影響力與萬科的實際經營業績之間是不是有些差距呢前兩天看王石攀登珠峰,當然關於他的新聞也特別多。其中一則訪談中談到王石自曝年薪只有60萬元人民幣。我很佩服王石的氣魄,就像網上有網友的帖子說,原以為王石只是作秀,沒想到他真的登上珠峰了。我不知道王石的60萬年薪包括些什麼,我相信一個老總60萬薪水的內涵遠遠比我們這些純粹的職業經理人要豐富(雖然王石也聲稱自己是職業經理人),王石的坐騎就是一輛大奔嘛。但是我基本可以推斷除了股票收入,除了作為老總自然擁有的福利,打到王石工資存摺上的可能真的只有60萬元。我在萬科呆過兩個月,對萬科略有所知,同時我對萬科有很深的感情,我甚至有些崇拜王石。只是我還是要問王總一句:您這個大集團的堂堂董事長年薪才60萬元,那您那些副總們,各地分公司的總經理們、經理們還有普通的員工們能比60萬元高嗎?在深圳,在北京,在上海,哪怕在南京,在武漢,您分公司的總經理們年薪只有這麼點,他們能沒有一點怨言嗎?我對地產行業的薪酬行情不是特別清楚,應該是比IT行業要略低,可我知道萬科的管理層,包括總部職能部門對人的要求都是挺高的。事實上在前幾年,我在公開發行的《萬科周刊》上看到,一下子記不清楚是哪個子公司的老總曾提出過這個問題:萬科在業界的名氣與高層職業經理人所取得的收入不符,在職位上我們似乎處於「上流社會」,可收入卻無法讓我們躋身這個階層。「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萬科在人才的吸引上的確受到了收入的一定製約,好在萬科在管理以及營造的氛圍上替代了一些收入不高所造成的影響。我不是在這裡宣揚金錢萬能,但如果我們鄙視金錢的作用就大錯特錯了。無論是什麼企業,人家出20萬,你出10萬,如果不是對你有特殊的感情,你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再說了,人家出20萬又不是要我的命。萬科是否因此沒有吸引到更多、更好的人才呢?萬科是中國房地產的大腕,但是萬科的品牌價值、公司的影響力與萬科的實際經營業績之間是不是有些差距呢?我在想,如果在薪酬方面多些吸引力可能對萬科的快速成長更有利,也更能通過業績體現出你的霸主地位。算是多句嘴,無論如何,萬科還是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