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新書了喂*^_^*
我痴迷看這場舊戲」,更不知道「還有誰為我而停誰伴我如衣」,我想,你也並不需要人去懂,因為有種美叫孤芳自賞,有種傷叫做黯然**。書書網更新最快
很多時候,我不願將你歸類為知音難求的孤獨寂寞,更願意將你看做是歷經紅塵后堅守愛情的執著等待。畢竟沒有多少人懂得,如果生命里曾經出現了一個你,那麼其餘便都成了將就,而你僅僅是不願意將就而已。
腦子裡想起了曾經流傳一時的《蔡鍔與小鳳仙》,一樣是世俗里難容的將軍和戲子,一樣是烽火戰亂的煙霧繚繞,一樣是愛不得愛恨不得恨的徘徊和無望,一樣是不得善終的無緣相守.........
人生是如此艱難,愛情是如此絕望。
既然緣淺,奈何情深?
「演盡了悲歡也無人相和的戲」也只能在蒼涼冷清的曲終人散時,獨自回味那一份相思之苦,不悔之意。
如果的如果,我是說如果是我,我更願意相信,即使第三十八年的夏至,你們在某個曾經熟悉的地點見面了,或者你能說的也只是那一句:願我有生之年,得見你君臨天下。」
這就是這首歌的含義。
第三十八夏至。
衰草連橫向晚晴,半城柳色半聲笛。
枉將綠蠟作紅玉,滿座衣冠無相憶。
時光來複去。
斜屏半倚。
拉長了光影。
重彩朱漆,斑駁了畫意。
一出紙醉金迷鬧劇。
一襲染盡紅塵的衣。
唱罷西廂誰盼得此生相許。
燈下的影,粉飾著回憶。
老舊唱機,輪迴了思緒。
一封泛黃褶皺的信。
一支勾勒眉角的筆。
花腔宛轉著應和陳年的曲。
衣香鬢影掩過了幾聲嘆息。
冷眼看過了霓虹幾場別離。
他還演著那場郎騎竹馬來的戲。
他還穿著那件花影重迭的衣。
他還陷在那段隔世經年的夢。
靜靜合衣睡去,不理朝夕。
他演盡了悲歡也無人相和的戲。
那燭火未明搖曳滿地的冷清。
他搖落了繁花空等誰記起。
為夢送行的人,仍未散去。
還有誰陪我痴迷看這場舊戲。
還有誰為我而停誰伴我如衣。
歌曲一開始即傳出沙啞的京劇聲,頗有歲月的氣息,相繼伴有李旭升獨特的古風演唱方式,其中與京腔混搭相和,韻味十足。
他雖然沒有系統的學過,但簡單的模仿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而與《第三十八年夏至》相近的是張國榮先生的《霸王別姬》。
這也是李旭升知道這首歌的原因之一。
程蝶衣和段小樓,戲子與軍官,都不為世俗所容,都身不由己,都求而不得。
「衣香鬢影掩過了幾聲嘆息,冷眼看過了霓虹幾場別離」。
精心製作的華美戲服掩蓋了日夜煎熬千瘡百孔的心。
而如果僅僅作為為阿青遇上范蠡的引子,未免篇幅太過多了。
仔細一想,薛燭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劇的提示?
薛燭本與風鬍子師出同門,可是風鬍子卻被伍子胥請到了吳仔細一想,薛燭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劇的提示?
國。風鬍子並非玩弄權術之人,才未識出伍子胥之心,被伍子胥利用。
被伍子胥利用的風鬍子僅僅為了一點兒虛情假意的厚待,為吳國監造武器,勞瘁過度,精力不支。
並且,又有了後來薛燭慘被斬指的慘劇。
伍子胥,被勾踐恥笑,被范蠡不屑。
那,范蠡又如何?
他為了西施,希望得到阿青的劍法。
在阿青受到吳國使者欺負時,范蠡並沒有一心相救,僅僅輕言相勸。可在看到阿青超凡的劍法后,范蠡便想為自己所用,便虛情假意討好阿青。
因為要賠幾隻羊,所以阿青一笑。
因為虛情葬羊,所以就覺得是個好人。
風鬍子因為白白接受了一把寶劍,弄得所失眾多。
阿青為什要喜歡范蠡?
范蠡已經長出白鬍子,而阿青才十四五歲。
阿青相貌宛如脫俗,而范蠡已經四十多歲。
難道不是因為范蠡假惺惺對阿青好,阿青才會喜歡他?
阿青已經說過,她的母親已告誡過她,不要和男人多說話。
阿青沒有聽,錯把范蠡當成好人,所以早已註定了悲劇。
阿青才十四五歲,為什麼沒有爸爸,只能和媽媽在一起?
為什麼媽媽又要告訴阿青不要和男人在一起?
因為媽媽早已被欺騙。
大白猿通曉劍法,性情通靈,它教授了阿青足以自衛的絕世劍法。
可它第一次見到范蠡就知道範蠡騙了她,而阿青早已不顧一切的喜歡上了范蠡。
它是阿青的守護者,像是薛燭勸解風鬍子一樣,白猿去殺阿青為越國教劍。
便可以為了功名將西施獻與吳王。
……
「其實我在想,越女阿青究竟是個天真無邪的少女,還是一個心機陰沉、深藏不漏的世外高人?
越女剛出場時,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透著天真爛漫;誰都以為她(包括范蠡在內)是一個不知世事的少女。
但觀其日後的所作所為,卻又和她開始天真的表現極不相稱。首先,在於越女的出場時機。
當時正是吳越比劍結束,范蠡在路上遇到吳國劍士,兩方起了衝突,但為大局顧,范蠡忍辱負重,憋屈的忍讓了。
就在此時越女華麗的登場了。
她甫一出手,就替范蠡解決了這個難題,借著一頭羊的死,把吳國劍士全部戳瞎,不但大大替范蠡、替越國出了一口氣,更是在范蠡面前展現了自己無敵的劍術,於是順理成章的搭上了范蠡,和范蠡開始發展關係。
按書中所說,「文種的滅吳九術」已行其八,只有「最後的第九術卻在這時遇上了重大困難」:「眼見吳王派來劍士八人,所顯示的兵刃之利、劍術之精,實非越國武士所能匹敵」、而能鑄利劍的薛燭也已殘廢,只有靠高超劍術才能打贏越國。
這時越女的出現,正是解了范蠡勾踐的燃眉之急。
此時出場,實是最佳時機。
其次,再于越女的離去。
越女傳了越國劍士三天劍術,「八十名越國劍士沒學到阿青的一招劍法,但他們已親眼見到了神劍的影子。
每個人都知道了,世間確有這樣神奇的劍法。
八十人將一絲一忽勉強捉摸到的劍法影子傳授給了旁人,單是這一絲一忽的神劍影子,越國武士的劍法便已無敵於天下」。
眼見大功告成,這時她卻突然離去,而且走的乾淨之極:「到第四天上,范蠡再要找她去會斗越國劍士時,阿青已失了蹤影,尋到她的家裡,只餘下一間空屋,十幾頭山羊。
范蠡派遣數百名部屬在會稽城內城外,荒山野嶺中去找尋,再也覓不到這個小姑娘的蹤跡」。
這裡的問題就大了。
如果說越女當初是為了一隻羊而和吳國劍士大打出手,並且在後來的言辭中對它的羊愛護有加;但她走的時候,卻把這群羊全部丟下不要,難道是越女精分了?
能讓一個國家都找不到蹤跡,她肯定是刻意躲避無疑;但是,越女為什麼要躲避?
范蠡從來沒有提過絲毫他和西施的情史,當然越女不會是傷心離去;但如果不是,越女又究竟在躲避什麼?
要知道,她可是正在熱戀范蠡,這樣轉頭就走,簡直有悖人性。
再次,以書中原文為證:范蠡又是驚恐,又是迷惑:「她為甚麼要殺夷光?夷光可從來沒得罪過她!」
驀地里心中一亮,霎時之間都明白了:「她並不真是個不懂事的鄉下姑娘,她一直在喜歡我。」
說道對越女的了解,全書中以范蠡為最;而范蠡「霎時之間都明白了」:「她並不真是個不懂事的鄉下姑娘」!
如果按著這番解釋,那麼整件事情就是這樣:越女早就知道範蠡,並且早在和范蠡接觸之前就愛上了范蠡;這一日她見范蠡受辱,特意找了個殺羊的借口來替范蠡出氣(也可能是精心設計的),然後裝作一個天真的少女來接近范蠡,試圖贏得范蠡的愛情;後來,(我們姑且這麼認定,)越女是神奇的通過某種途徑得知了范蠡另有愛人,於是黯然出走,鴻飛冥冥;最後終於還是按耐不住,出來報復情敵。
如此一來,整件事情基本說得通了,可是越女的形象卻一落千丈:一個心機如此陰沉的人,怎麼可能是個天真無邪的少女?
能讓范蠡、文種、勾踐這個級別的人物都看不出來絲毫破綻,始終認定她是個不知世事的少女,這份表演偽裝的功力,可謂是高明之極、空前絕後了。
如果越女並非是一開始就愛上范蠡,那麼還有一種解釋:越女出於自己的種種目的(比如為越國報仇出力,或者是為了讓自己揚名海內),從而布置下殺羊這一齣戲,接近范蠡,只為了完成他自己的目的。但是在後來的接觸中,越女漸漸愛上了范蠡,不能自拔,後來無意得知了范蠡另有愛人,憤而出走(但肯定不是范蠡告訴她的,不然以范蠡的智計,早就猜到她愛上自己了);反正她的目的也已基本達到,一走了之後也無大礙。
最後因為女人的嫉妒心,重又回來殺西施。
這麼一說倒也算通,不過越女的形象比上面反而更加糟糕了。」
「樓上的,敢不敢說地址?我想砍你……居然敢毀我阿青?(`へ)=3」
「Σ(д|||)雖然感覺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我贊成樓上的,敢不敢露地址?」
「不敢不敢,怕了怕了→_→」
……
「麻蛋,管你們怎麼說,我就想知道,難道李導就準備更新這麼點字嗎?要是這樣,勞資早知道就不看了!(_)」
「同問,兩萬字可養不飽我們,這才剛剛有點意思,就沒了,李導你要是還有點良心的話,敢不敢再寫多一點?」
「……」
對於評論,李旭升並不知道。
不過寫是肯定要寫的。
因為他已經在寫作當中了!
也是直到有人告訴李旭升,他才知道,越女劍這本書在網上已經大火起來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這麼點數字,完全滿足不了大眾。
知道這個信息,李旭升也很無奈啊!
畢竟自己又不是觸手怪,而且就算是觸手怪,也不見得碼字速度會比他快。
畢竟鍵盤就那麼點地方,你再多的手又能如何?
把鍵盤敲爛?(e)
然後,就這樣,過去了十幾天。
也是今天,李旭升又再次更新了星網的信息。
內容就是新書已經寫好了,正在出版中。
當然,還有附帶新書的簡介:
【北宋年間,外族紛紛覬覦大宋國土,形成宋、遼、西夏對立的局面。
武林各派或效忠於本國,或相助於他族,一時間風雲際會,英雄輩出。
武林第一大幫丐幫幫主喬風,公正豪邁,威名遠揚,人稱之為武林霸主「北喬風」。
還有那一生為復國大計的「南慕容」。
四大惡人之首與大理國不得不說的故事。
還有那天下武功出少林之稱的名門正事。
在這裡,會讓你懂得,什麼叫老父坑兒砸,隨便遇到個姑娘都能是自己的妹妹的那種。
在這裡,更有你所沒有見到的武功招數。
降龍十八掌
……
自從李旭升回歸娛樂圈后,關於他的消息也是一天比一天多。
這個狀況,在娛樂圈裡也不是很意外的事情了!
雖然人們知道這後面有推手,但他們不在乎,只要李旭升還能給他們提供各種娛樂品質,哪怕你天天霸佔電視台都沒問題。
這也是李旭升恐怖的人氣之一。
跨界經典作品,也只有李旭升才能做到最好了!
無論是什麼樣的作品,它都能讓大眾看得過癮。
這就是實力。
所以一看到他更新的內容,特別是一些武俠小說愛好者,一下子就激動起來了!
一直到開售那天。
本來已經沉寂了的書店,再一次迎來了車水馬龍的樣子。
也是自從互聯網興起之後,紙質書籍得到了這麼高的響應。
比之前李默的不少出版作品的熱情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