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可棄之
「雖然如今有關武俠小說的話題仍然是褒貶皆有,但我們應以客觀的態度,來對待分析評價武俠小說。書書網更新最快
而李導的武俠小說,在目前看來,已經算是華夏武俠小說的頂峰,確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李導的一系列作品為華夏文學長廊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而這部《天龍》中的喬風這一人物形象尤其令人矚目,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武俠小說中塑造最成功最令人震撼的英雄。
本人對喬幫主好生敬佩。
唯大英雄本色,喬風當之無愧。孔慶東:我最敬仰的人是蕭峰,頂天立地,擔當天下,為民族和平可以氣壯山河的一死。
「喬風是個「完美的英雄」,他「重視責任和社會規範」,「以天下為己任」。
作者筆下的英雄人物極多,但若論意氣之豪邁,行筆之光明,胸襟之開闊,唯有喬風。
可以說作者筆下幾乎沒有缺點的英雄,喬風是唯一一個。
且喬風是儒家之俠的典範。
縱觀喬風一生的所作所為,其無一處不體現著儒家的道義和精神。
而喬風最後因仁而死,其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
再說說喬風的武功與智謀。
喬風自幼拜師玄苦大師,修鍊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乃天下武學正宗,少林七十二絕技威震天下。
以此雄厚資本,配以喬風天生異稟,后又拜中原第一大幫丐幫幫主汪劍通為師,加入丐幫,既得「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等絕頂武功,又得以常年奔波勞碌實戰歷練。
武功高深是意料中事。
但他的武功究競高到什麼境界呢?
《天龍》中喬風一出場,第十四回「劇飲千杯男兒事」中。
喬風使出「龍爪手」,一招便將「打架大王」風波惡奪刀點穴,又一招將包不同拿下。
「北喬峰,南慕容」。
慕容負的兩大幹將在他的手下都走不了一招。
接下來又以「擒龍功」神功令纏鬥不休的風波惡大開眼界,心服口服。
杏子林中,面對叛亂,他處變不驚,於微笑言語中辨明主謀,突然襲擊,以倒退兩步,行程兩丈余,瞬間反手制住叛首。他不會「凌波微步」,自然發揮,卻勝似「凌波微步」。
又於眾人不覺察中,暗地用內功令叛首下跪且啞口無言。
叛首外號「十方秀才」,為人足智多謀,武功高強,面對喬風,武功與智謀毫無用處。
將喬風這位英雄人物的驚人武功與智謀表現的淋漓盡致。
聚賢庄一戰,少林寺玄難等天下英豪俱是身懷絕技之輩,可是喬風如瘋虎、如鬼魅、忽東忽西的亂砍亂殺、狂沖猛擊。
不少高手上前接戰,都被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數殺了。
他孤身一人連斃數十名好手,當真是威震天下。
戰後,中原群雄恨之切齒,卻也是聞之落膽,回思其時庄中大廳上血肉橫飛的慘狀,兀自心有餘悸,不寒而慄。
浚河邊,船艙中,地方狹窄,施展不開手腳,喬風卻能大有大斗,小有小打,擒拿手和短打近攻的功夫,在不到一丈見方的船艙中使得靈動之極。
斗到第七回合,趙錢孫腰間中指倒地,譚婆一驚,出手稍慢,背心立即中掌,委頓在地。
兩位武林老前輩,如此輕易便被喬風活捉。
小鏡湖畔,喬風在千鈞一髮生死一線的瞬息之間,從「惡貫滿盈」段延慶棒下救下段正淳。
段延慶不等喬風放下段正淳,右手鐵棒便如狂風暴雨般遞出,儘是點向段正淳的要害。
喬風提著段正淳在棒影的夾縫中一一避過。
段延慶連出二十七棒,始終沒帶到段正淳的一片衣角。
后在地下青石板上用鐵棒寫字問話,深入石中,喬風一言不發,走上前去,伸腳在地下擦了幾擦,登時將石板上十六個字擦得乾乾淨淨。真不知這又是什麼神功。
段延慶為四惡之首,心毒手狠,武功卓絕,超越許多一流高手,面對蕭峰這個殺徒之人,又是憤怒,又是疑懼,只能表示「一筆勾銷」飄然而去。
塞外長白山,茫茫雪原,喬風已接連三天沒有吃飯。忽見雪地中兩頭斑斕猛虎咆哮而來,心中大喜。於是斜刺里沖將過去,攔住了兩頭猛虎的去路,空手搏虎,以一拍一斬一拉一擊,打死猛虎。
令刺虎好漢完顏阿骨打等女真人敬畏不已。
大遼蒼茫山下,面對五十餘萬叛軍,喬風突施襲擊,在奔馬腹下,雙足鉤住馬背,拉開強弓,二百步之遙,射殺楚王。
又一鼓作氣,沖入萬馬軍中,活捉皇太叔。
「蕭峰氣運丹田,叫道:「皇太叔有令,眾三軍放下兵刃,聽宣聖旨。皇帝寬宏大量,赦免全體官兵,誰都不加追究。」
這幾句話蓋過了十餘萬人的喧嘩紛擾,聲聞數里,令得山前山後十餘萬官兵至少有半數人聽得清清楚楚」。
(二十七回)神威凜凜,智謀決斷,有若天人,於瞬間定乾坤。
少室山下,他僅以一招「亢龍有悔」,便將那不可一世的星宿老怪打得落荒而逃。
兩掌一過,輕輕鬆鬆救出阿紫。
又於三招之間,逼退了當世的三大高手丁春秋、慕容負、游坦之。當真神威凜凜,無人能敵。
接下來「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中,喬風一出手輕易便擊倒練過少林「易筋經」的當世奇才游坦之。
為了救段玉,一伸手便擒住了慕容負,提在手中,又擲倒在地。
令慕容負羞辱難當,而橫劍自刎。
如此英雄,令人心折神往。
喬風的武功幾乎沒有痕迹可見,似乎完全是喬風自己的威力,什麼招數到了他手中都變得厲害無比。
作者描寫喬風出招情況,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稱,總之這個人一舉手、一投足,皆是無不如意、無不別具威力,能人所不能。
「他天生異稟,實是學武的奇才,受業師父玄苦大師和汪幫主武功已然甚高,喬風卻青出於藍,更遠遠勝過了兩位師父,任何一招平平無奇的招數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發出巨大無比的威力。熟識他的人都說這等武學天賦實是與生俱來,非靠傳授與苦學所能獲致。喬風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覺什麼招數一學即會,一會即精,臨敵之際,自然而然有諸般巧妙變化。
……他生平罕逢敵手,許多強敵內力比他深厚,招數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總是在最要緊的關頭,以一招半式之差而敗了下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自知終究無可匹敵,從來沒人再去找他尋仇雪恥。」
喬風武功超凡入聖,英勇無敵,才略蓋世,見識非凡,源於他的天才,命運在「勇」「智」這兩方面對他格外眷顧。
他是天生的英雄。
還有就是喬風的人格魅力?
「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中有一段話,最能表現喬風的人格魅力。
那就是,慕容博要與喬風父子談一筆「交易」,用他的命,換喬風侵宋,說得蕭遠山都有些動心了,然而喬風卻不答應。
他說,「殺母之仇,豈可當做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畢命於此便了。這等骯髒之事,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接下來一段,「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立功業。」
上面這兩段話,是喬風的高尚精神境界的體現,少林寺無名老僧誇他「宅心仁善,如此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
「劇飲千杯男兒事」中,慕容負是殺丐幫馬副幫主疑兇,但喬風仍道;「咱們尚未跟正主兒朝過相,先傷他的下屬,未免有恃強凌弱之嫌。咱們還是先站定了腳跟,佔住了理數。」
為了救慕容負下屬風波惡,喬風不讓手下冒送命之險,去救治敵人,他親自冒險要去吸毒。
可見他是非分明,講道理,愛護部屬。
杏子林中的叛亂,宋奚陳吳四長老都參與了,每人都罪當一刀處死。
但喬風寬宏大量,不記叛亂重罪。
一面敘述他們以往的功績,一面一刀刀插在自身,代他們流血洗罪。
不是大仁大義的英雄,怎能有此英勇悲壯的行為。
讀之令人感佩拜服。
當喬風身世揭開,喬風在丐幫中的勢力仍佔優勢,奚宋吳三大長老,大仁分舵、大信分舵、大義分舵的三個舵主都仍舊支持他。
但為了不引起丐幫分裂,仍自願辭去天下第一大幫幫主之位。
以大局為重,而以個人權位得失為輕。
為了救治一個非親非故,無恩無義,低三下四的小丫頭阿朱,喬風明知天下英豪群聚聚賢庄,正商議如何殺他,卻仍單刀赴會。
他和阿朱相識以來,只知道她叫「阿朱」,到底是否姓朱,卻說不上來,便問阿朱道:「你可是姓朱?」
阿朱微笑道:「我姓阮。」
喬風點了點頭,道:「薛神醫,她原來姓阮,我也是此刻才知。」
薛神醫更是奇怪,問道:「如此說來,你跟這位姑娘並無深交?」
喬風道:「她是我一位朋友的丫鬟。」
薛神醫道:「閣下那位朋友是誰?想必與閣下情如骨肉,否則怎能如此推愛?」
喬風搖頭:「那位朋友我只是神交,從來沒見過面。」
英雄仁義俠烈如此。
聚賢庄一戰,戰至後來,無人能敵喬風,群雄不講公道,竟群相欺侮阿朱這奄奄一息的弱女子,以牽制喬風。
喬風其時對阿朱可謂仁至義盡,完全可以一走了之。
但見六七人,都是向阿朱撲去,激發了高傲倔強之氣。立時衝過去,左手抱起阿朱,以單手對敵,以至背心、右胸、右肩三處負傷。
最後奮起神威,抓住少林玄寂大師,將他身子高高舉起。
玄寂大師將斃命於傾刻之間。但當他意識到難以衝出中原群豪重圍,於是道:「我一身武功,最初出自少林,飲水思源,豈可殺戮少林高僧?喬某今日反正是死了,多殺一人,又有何益?」
當即將玄寂放下,朗聲道:「你們動手罷!」
此時,一位悲壯豪邁的英雄如天神般的屹立於我們面前。
「那天百花會中,我在那黃芍藥旁這麼一站,會中的英雄好漢,哪一個不向我呆望,哪一個不是瞧著我神魂顛倒?偏生你這傢伙自逞英雄好漢,不貪女色,竟連正眼也不向我瞧上一眼。倘若你當真沒見到我,那也罷了,我也不怪你。你明明見到我的,可就是視而不見,眼光在我臉上掠過,居然沒停留片刻,就當我跟庸脂俗粉沒絲毫分別」。
「百花會中一千多個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終沒瞧我」。
馬夫人臨死前對喬風的咒罵,視女色如無物,恰恰證明喬風不容易為女色所動。
英雄近酒遠色,富貴不淫,喬風儼然有古來英雄風範。
黃金五百兩、白銀五千兩、駿馬三百匹。
已是罕有的巨財,喬風卻輕財重義,愛惜耶律洪基是好漢,不要一分錢便將耶律洪基放走。
耶律洪基送來黃金五千兩、白銀五萬兩、錦緞一千匹、上等麥子一千石、肥牛一千頭、肥羊五千頭、駿馬三千匹,此外尚有諸般服飾器用。
喬風卻盡數轉送了阿骨打,請他分給族人。
如此視錢財如糞土,真叫吾輩愧煞。
喬風向來不喜述說自己得意的武勇事迹,從前在丐幫之時,出馬誅殺大奸大惡,不論如何激戰惡鬥,回到本幫后只輕描淡寫的說一句:「已將某某人殺了。」
至於種種驚險艱難的經過,不論旁人如何探詢,他是決計不說的。
遼國皇帝封喬風為楚王,官居南院大王,已是最高的爵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卻時時想著做他一年半載,再行請辭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