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殘酷巷戰
「鬼子的槍法真不錯。書書網更新最快」沈宸吃了一驚,但很快便恢復正常,還露出了笑容。
「你一點也不怕死?」張成富不知道該說什麼,反倒比沈宸更擔心,他甚至不敢想象沈宸中彈后鮮血淋漓的樣子。
「越怕死,死得越快。」沈宸收拾著東西,說道:「打仗就是這麼怪,你想活得長遠,偏偏就有子彈專沖著你來;你要是豁出去了,反倒沒事兒。」
張成富連連苦笑,說道:「別說,打仗還真有這樣的怪事兒。有些人,子彈就象躲著他似的,我們都管這種人叫『槍漏兒』。」
沈宸眨著大眼睛,咧嘴一笑,「莫不是說我也是個『槍漏兒』?」
張成富笑了兩聲,既不說是,也不說不是,但無疑有默認的意味。
兩個人收拾齊整,每個身上都帶著繳獲的急救包、子彈盒、手雷,才向著國*軍的陣地潛行返回。
已經是凌晨了,再過一兩個小時,天就亮了。沈宸這回並沒有執拗地要求繼續留下來戰鬥,因為她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
今晚有這麼大的收穫,除了狙擊技能外,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繼承而來的夜眼。等到天亮,雖然在槍法上,她或許還有優勢,但在觀察上,卻與鬼子處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上。寡不敵眾,她雖然漠視生死,卻不會蠻幹。
「你為什麼那麼喜歡殺鬼子?」路上,張成富實在抑制不住心頭的疑惑,低聲問了一句。
沈宸的腳步停頓了一下,又繼續前進,好半晌才幽幽地說了一句張成富並不懂的話,「殺鬼子,比較爽。而且,我想會有個希望中的將來。」
*********************************************************************
日軍的炮火再次發威,國*軍陣地被猛烈的炮火所籠罩,大片大片的泥土、木屑、石塊飛上半空。
遠遠的,一個日軍軍官拔出指揮刀一聲狼嚎,趴在地上的士兵立刻爬起來彎著腰衝鋒。只是一會兒工夫,那個日軍軍官突然就象一根木頭一樣摔倒了下去,其麾下的士兵沒了指揮官,隊形開始騷亂起來。
瞄著星星開火!沈宸、張成富,以及其他國*軍特等射手,隱藏在各自的陣位內,向著進攻的鬼子射出了一顆顆仇恨的子彈。
戰鬥還在街巷中進行著,殘酷而激烈。日軍在增兵,國*軍也在增兵,雙方較上了勁,展開著血腥搏殺。
巷戰,一般也被人們稱為「城市戰」,這是因為巷戰是在街巷之間逐街、逐屋進行的爭奪戰,發生的地點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莊內。
因為特定的環境使巷戰具有兩個顯著特點:
其一,是敵我短兵相接、貼身肉搏,殘酷性大。由於戰鬥幾乎都是以步兵輕火力突擊為主,又都在視距內進行,地形複雜莫測,因此在巷戰中,重武器沒有用武之地。
而且,不同於野戰的廣闊空間,在巷戰中,部隊的機動性受到嚴重製約;視野局限,使得觀察、射擊、協同非常不便,很多情況下部隊戰鬥隊形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個單元獨立作戰。
其二,是敵我彼此混雜、犬牙交錯,危險性強。由於沒有一條清晰的戰線,敵我混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膠著狀態,而進攻一方在明處,抵禦一方躲在暗處,則更增加了巷戰這種軍事行動所具有的難度和風險。
而高大的建築物和構築在地下的掩體正是藏匿狙擊手的好地方,「在別人向你射擊前,你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子彈來自何處」。出其不意的伏擊與防不勝防的狙擊,常常使進攻者膽顫心驚,陷入驚惶不安的恐懼魔影中而不能自拔。
巷戰對於國*軍來說,並不熟悉,而日軍對於巷戰也並不擅長。或者可以這麼說,巷戰對任何一支現代化軍隊來說都是噩夢,因為兩軍交織在一起,視野受阻,重火力全部派不上用場。人拼人,輕武器對輕武器,誰的人多,地形熟悉、工事巧妙就佔優勢。
即便是在後世武器大大進步了,巷戰依然殘酷而血腥,防守一方依然有利。以格羅茲尼巷戰為例,據統計這是越戰以後最殘酷最血腥的巷戰。俄羅斯軍隊與車臣非法武裝從一九九四年開始,先後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爆發兩次較大規模的巷戰。
因為格羅茲尼當初建城時即是按照作戰要塞的要求來設計,故而城內堡壘星羅棋布,密如蛛網。俄軍入城恍若進了迷宮,摸不著北,空有優勢武器和裝備卻無從發揮。而車臣武裝的狙擊手卻可以憑藉熟悉的地形,藏在暗處像練習射擊一樣,逐一射殺目標。
一九九五年第一次巷戰結束時,據說突入該市的俄軍一個千餘人的團,僅剩一名軍官和十名士兵活著離開。
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發生在一九九九年,俄軍更是屍橫遍野,一千多名士兵死亡,甚至俄軍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也被狙擊手射殺。這個彈丸小城,成為俄羅斯軍人心中永遠的痛。
從上述所敘來看,國*軍在巷戰中憑藉著頑強和人數上的優勢,還能與日軍激烈戰鬥,反覆爭奪。但整個大局的逆轉卻不在這片戰場,而是在外圍,在鬼子行將登陸的金山衛。
沈宸拉動槍栓,退殼上彈,瞄準了鬼子,射出必殺的一槍。血在她的身子里變成了流動的火炭,瞄準、擊發、拉槍栓……再瞄準、再擊發、再拉槍栓……
殺戮的快感也抵不過對戰局逆轉的擔憂,但沈宸知道她現在除了多殺鬼子,並不能改變什麼大局。人微言輕,誰會相信她所說的呢?
況且,沈宸對國*軍的指揮官越來越感到失望。他們的能力實在是夠嗆,卻還剛愎自用,不懂變通。
在戰場上見過中國士兵戰鬥的人,誰也不會懷疑他們的勇敢。但指揮官卻在無益地浪費這種勇敢,使旁觀者為之傷心。
淞滬會戰的總指揮是張治中,但他是以政治頭腦而不是軍事才能著稱。將部隊逐次投入的人海戰術可能是來源於中國落後的內戰實踐,是缺少重武器、運輸車輛和現代化裝備的中國*軍隊的傳統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