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上學的資格
而且,一看到窩窩頭上那點點血跡,姜英秀就知道自己這小身板兒,肯定是嚴重缺乏維生素了。搞不好牙周也有問題。
嘔……這小身板能活到八歲才夭折,也算生命力相當頑強了!
自從穿越以來,姜英秀就這樣無數次用盡全身的力量,拚命忍耐,拚命忍耐,一直忍到了今天。甚至已經有幾次萌生了「要不要死一死試試看能不能穿回去」之類近乎瘋狂的念頭。
其實,她心裡相當清楚,不是每次掛掉,都會有機會穿越的。也相當肯定,原來那個時空的身體,粉身碎骨的可能性,幾乎可以說是百分之百。
可是這種想法的誘惑力,卻清清楚楚地擺在那裡。畢竟,作為一個深度手機控,過了三天沒有手機的日子,已經是極限了。除了空氣比較清新(還摻雜著新鮮的和陳年的人畜糞便的氣味),這個破地方對她而言,幾乎沒有任何吸引力。
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也沒有任何消遣和娛樂,只有干不完的活兒,挨不完的打罵,受不完的委屈。這種日子,她過得真是夠夠的了。
作為一個一直非常清醒也非常現實的人,其實,她面對任何困境的第一個想法,都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去適應,然後去改變。
然而,穿越到這裡之後所面臨的困境,卻是跟她當年爬珠峰、玩攀岩、練潛水、開滑翔機、駕駛帆船,等等之類「自找苦吃」的事情不能比的。
這輩子所承受的這些雜七雜八的痛苦,就像她頭髮里的虱子一樣,並不致命,但是卻讓人坐立不安,心浮氣躁。
其實,認真總結起來,也不過是三個字:不適應。
誰讓她上輩子日子過得太享福了呢?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她從小就習慣了的日常,卻是這個時代的人們連做夢都夢不到的奢侈,這樣巨大的落差,她又怎麼可能適應得了呢?
然而,此時此刻,她卻神情淡定而又表情愉悅地細細咀嚼著她的早飯——姜老太太摔摔打打地分給她的小半個雜合面窩窩頭。還小口小口地啜飲著粗瓷碗里,湯水格外清澈(都能當鏡子照見人影)、野菜葉子格外粗澀、苞米面兒也格外稀少的稀粥。姿態優雅,大方自然。
害得姜老太太許氏忍不住看了她一眼又一眼,總覺得這個孫女似乎有哪裡不一樣了,卻又說不上來。
老薑家的規矩是「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誰都得安安靜靜地吃飯。因此,老太太雖然一肚子問號,卻也一直忍著,沒有吭聲。
姜英秀完全沒有發現姜老太太許氏在觀察她。再說,即使發現了,她也根本不會在意。
自打確認了自己真的擁有了一個能隨心意存取物品的空間,她既不覺得口中的食物難以下咽、痛苦難耐了,也不心心念念地苦苦追憶上輩子的幸福生活了。滿心滿眼的,全都是啥時候能再找到個合適的機會,好好測試一下自己的寶貝空間。
老實說,這回她特別想試試,自己這個大活人能不能進去!
吃完了早飯,也才剛剛六點鐘左右。姜老爺子已經帶著五個兒子,四個兒媳婦(老大媳婦兒牛桂花去鎮上趕集了),一個女兒,五個孫男娣女(長房三個孫子,二房兩個孫女),一起去生產隊上工了。屋子裡一下子就空了一大半。
姜英秀覺得有點奇怪,現在天寒地凍的,明明是農閑時節,為啥還要去生產隊上工呢?
經過在原主的記憶里多方搜尋,姜英秀才知道,似乎是樺樹林公社從1960年開始,就在組織修建一個很複雜的大型水利工程。
準確地說,這個工程是省里組織的(具體的名字原主不記得了),任務層層下達,到樺樹林公社這裡,基本就是抽調些人力,做些開山打洞挖溝渠之類的活兒罷了。
雖然東北的農閑時節,其實天寒地凍的,真心不怎麼適合干工程,但是,總比農忙時節,哪哪都抽不出人手來,要強得多啊。
老薑家人日子過得相當仔細,白天基本上是不生火的。只有老爺子老太太住的東面第一間屋子除外。
這也就導致了,姜家所有不用去掙工分的成員們,基本都聚集到了這裡。
姜老太太是小腳,老兩口又心疼老閨女,所以,許氏和姜秋菊這兩位,是肯定不用去掙工分的。
名義上,姜秋菊在家的任務是餵豬,餵雞,做飯。
不過實際上,早上晚上這兩頓飯,基本上都被「眼裡特別有活兒」的李氏和沈氏,默不作聲地就給幹了。白天,兒媳婦們去生產隊上工的時候,這些活計其實都是姜英秀的任務。
姜秋菊等家人都出門去上工了,就會回到炕頭上最暖和的位置,補個回籠覺。睡醒了,正好吃午飯。
前面說過,姜英秀年方八歲,身高還不到一米。而且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小細胳膊小細腿兒的,也沒有什麼力氣。她這樣的,即使去上工,也沒有工分拿。
孩子太小,干太重的活兒根本幹不了,輕省的活兒也根本沒有那麼多。所以,生產隊乾脆不給十二歲以下的孩子記工分。
至於十二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半大孩子,即使乾的是跟成年人一樣的活兒,記工分也只記一半兒。
這種規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社員們把幹不了啥活兒的小屁孩塞進生產隊混工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入學率。
樺樹林公社的社員們,似乎對讀書學習都沒有多少熱情。姜英秀所在的樺樹林公社楊樹溝村十二大隊,更是典型中的典型。
這方面來說,姜老爺子算是個異類。可能是由於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緣故,他對於讓子孫接受教育是很熱情的。然而,奈何老薑家雖然兒孫滿堂,卻迄今為止,沒出過讀書種子。
姜家的幾個男孫,也不過就是在樺樹林公社上了幾年小學,就再也讀不下去,回家種地了。
而姜家的孫女們,因為遲早都要打發出門子(方言:嫁人),是人家的人,自然沒有上學讀書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