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孩子「較勁」

別跟孩子「較勁」

江蘇鎮江市王伊雯同學,曾經給「知心姐姐」雜誌社寄來一封她寫給爸爸的信。信中,她把與父母之間的「對抗」描繪得活靈活現:記得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我滔滔不絕地對您(指爸爸)說,一個歌星唱的歌挺好聽的,我很愛聽。可是我剛說完,您就發火了,一拍桌子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專做這種無聊的『追星族』!你有沒有出息啊!」倔強的性格讓我喊了一句:「我愛聽歌,並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沒出息。您什麼意思啊?總把我想得那麼差!」您聽了,真火了,拿起筷子順手給了我一下,我委屈地哭了。說實在的,我不是「追星族」,我真的很委屈。可我知道這時候越向您解釋,您就打我打得越凶,所以,我乾脆不解釋了,把委屈埋在心裡。還有一次,您提著兩個包回來,一個拎進了房間,一個放在電視機旁。我好奇地跑去翻開看,原來是一張碟片。您見我翻東西,便給了我兩下,然後橫眉豎眼地教訓我:「告訴你過多少遍了,別碰大人的東西!!」我反駁說:「我又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你不知道的東西還多著呢!」您越發的凶了。「對抗」就這樣發生了!孩子與家長各執一辭,完全不去考慮對方的想法,只想改變別人,不願改變自己。提早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們對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總覺得父母「跟自己過不去」,也因此形成強烈的的逆反心理,心靈的大門朝著同齡人開放,卻對成人緊閉。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提早進入更年期的父母,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很大,面對孩子常常心急氣躁。這時的父母同樣需要關懷,需要理解和諒解,需要知心朋友。所以,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兩個特殊生長期的兩代人,有著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溝通!雙方都改變一下自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中國中學生報》的小記者、北京高二學生董誠和他的媽媽杜女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們母子倆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為好朋友的。在和我聊天中,他們講到了三條秘訣。秘訣一:對抗變對話,從親子相互欣賞開始。杜女士說:「以前逛商場,兒子要看光碟,我要看服裝,總有矛盾。後來,我看中什麼衣服,就請兒子當參謀。我偷偷看兒子一眼,他點頭我就試穿。我覺得兒子有男孩的眼光,會把媽媽看得很美,媽媽衣服選得好不好,他一下就能看出來。兒子是我最好的參謀。」董誠說:「跟媽媽出去特別輕鬆。媽媽能讓我當參謀,我當兒子的當然得有自信。」秘訣二:對抗變對話,親子互相支招兒來轉變。杜女士說:「我把孩子當成最好的朋友,我有什麼話跟他說,他有什麼話也跟我說。兒子大了,有他的思想,要了解他就必須學會傾聽。兒子有時候背著書包進門:『媽,我和你說個事。』我不管多忙都聽他說完。如果你說:『炒菜呢,哪有功夫聽你說。』就等於拒絕,下次兒子就不會跟你說了。」秘訣三:對抗變成對話,關鍵是親子相互理解。杜女士說:「從當媽媽那天開始,就不光孕育了一個生命,更是多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一點點長大,我一點點了解他。現在我40多歲,孩子15歲,更年期碰撞青春期,我有時也挺有失落感。兒子總是問:『媽,您現在怎麼變得這麼絮叨?』我說:『我也不知道,其實還是挺想讓你心疼媽媽的。』兒子說:『以後我會好好孝順您。但我現在大了,是一個男孩子,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媽媽向兒子交心,這使兒子非常感動。對於怎樣愉快地接受走向更年期的媽媽,董誠做得不錯,說起媽媽,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這對平凡母子總結的三個秘訣,的確意味深長。歲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長高,父母一天天變矮。孩子要學會俯下身去,傾聽父母那充滿愛的「嘮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長者之尊,高興地說:「終於長得比我們高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告訴孩子,你真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告訴孩子,你真棒!
上一章下一章

別跟孩子「較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