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感言

這本小說是沒有主角的,主角穿越作為引線,牽出歷史畫卷。

本想寫三國穿越小說,后感覺應該尊重歷史,可能比小說觀點,邏輯推理本身更加有意義。

又怕普通人看不懂,寫成了解說,最後解說也怕人看不懂,就寫成了傳記。

這本小說也沒有什麼商業價格,一段時間寫,一段時間休息,因為沒有靈感。

看小說,本是打發無聊時間,過癮痛快,結果小說就像語文上的文章一樣,需要解讀才能看出其中的作者要表達的意思,甚至要結合當時的政治,才能看到歷史的一角。

政權的更替,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

三國之所以存在,是一種政治需要,王朝更替的一個過程,一段插曲,曹魏為什麼被司馬家族竊取了政權,因為曹魏政權得來的不合法。

三國人也讀歷史,他們讀周王朝歷史,讀春秋,讀戰國七雄的歷史,以史為鑒,以人為鏡。

曹操奸詐有生存智慧,劉備仁義善用人,孫權中庸善權變。

擱我們現在孫權持中,曹操右政,劉備左政,孫權也是活得最久的,孫權將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曹操身死。孫權用陸遜大勝劉備,劉備身死。

三國時期是人類智慧的頂尖之作,三國同樣用於後世商戰,政治博弈等。

後世的解讀可能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如果將巧合用推理來講,很多歷史疑案都能講得通。

一個王朝利益固化的時候,需要推倒重新分配利益,歷史的車輪推動著文明向前發展。

小說中提出許多非常大膽的假設。

第一個假設:曹操和劉備是合作的關係,並不是敵對關係。

論點支持:曹操興復漢室,重振朝綱,做能臣的願望破滅后,曹操希望有生之年,稱王立國,他需要藉助外力完成他的第二理想,這個人就是劉備。

曹魏政權想正義,合法,完成漢王朝政權過渡曹魏政權的統治,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過渡,天下歸心,士大夫歸心,將士歸心,百姓歸心。

如何讓士大夫,寒門將士,天下百姓歸心,他需要一個比較,蜀漢政權和曹魏政權的對比,兩個地區的民生,經濟,士大夫的體驗等等。

我們現在人也喜歡和歐美國家對比。

蜀漢年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鄧艾偷渡陰平關,兵臨成都,劉禪開門投降,漢王朝的延續到曹魏政權過渡完成,花了六十年時間。

第二個假設:郭嘉的二盤棋。

第一盤棋,以劉備為棋子,以曹操為棋手,放劉備,攻劉備,捉關羽,讓關羽斬殺顏良,文丑。

曹操激將袁紹,袁紹囚田豐,廢沮授,曹操策反許攸,官渡大敗袁紹,得北方之地。

第二盤棋,以曹操為棋子,郭嘉為棋手,遠征烏桓。

曹操沒死,郭嘉死了。

第三個假設:徐庶是劉備的曹營卧底,龐統是劉備在東吳的卧底。

第四個假設:張松是龐統害死的,龐統是法正害死的,法正是諸葛亮害死的,曹操,劉備因為關羽之死不得不死,曹沖,曹丕,曹睿都是被毒死的。

第五個假設,周瑜,魯肅,呂蒙,陸績,陸遜都是被孫權逼死的,甘寧,蔣欽,程普,孫輔,孫皎都是孫權和朱治害死的。

第六個假設:三國是存在因果關係。

第七個假設:諸葛亮(蜀漢丞相),諸葛謹(東吳丞相),諸葛恪(東吳大將軍),諸葛誕(曹魏揚州刺史),諸葛氏家族圖謀天下。

第八個假設:劉備學劉邦,做劉秀,理想不是匡扶漢室,而是興復漢室。

第九個假設:曹操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好色導致腎虛,唯物和唯心主義很矛盾,經常頭痛。

第十個假設:張遼八百兵馬大破孫權十萬大軍,是孫權故意敗的。

三國很多人物被三國演義說的很神,其實都是普通人,曹操個人強勢,曹操手下將領都不怎麼出彩。

諸葛亮也沒有那麼神,諸葛亮不會打仗,攻打南蠻是馬謖給諸葛亮出謀劃策,馬謖死後,諸葛亮可用的將領只有魏延。

小說本身也是參考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通過邏輯推理寫的,把原有個性鮮明的人物著重寫了幾個篇章。

在帝制中央集權郡縣制的王朝時代,會有很多利益矛盾衝突,當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時候,改朝換代就開始了。

晉朝也不過百年時間,也是政權不合法。

為什麼後來建立了唐朝,宋朝,他的政權卻能很穩固,新舊政權交替,新權貴的利益是和新王朝的利益是綁在一起的,士大夫共治是王朝穩固的基石。

希望裡面的有些觀點對讀者有所啟示,其他的倒沒有什麼,也不用盯著錯別字,情節合不合理等問題。

如果能長見識,知政治,有助於思考,就是這本小說的目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群英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群英風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