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之間有沒有純粹的友誼?(3)
這才感覺,工作著是快樂的。點評:現實生活中,每個男人身邊都有一些女人,每個女人周圍也都有一些男人,他們之間未必都是戀愛關係或虛偽的朋友關係,大多是推心置腹地成了好朋友,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最初的動機。男女之間的相識,並非都為了愛情,更多的是因為工作關係、生活關係,由相遇到相識,由相識到相知,成為摯友。二是清醒的理智。人與動物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有理智,對待男女關係問題,絕大多數人第一位考慮的是道德、倫理、責任、法制,能自覺地把關係放在適當的位置,做到發乎情、止乎禮、束乎法。3.非要在「友」前圈定個範圍么?在人的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惟一相同的就是情感的需要,呱呱墜地時的父母之愛,青蔥歲月時的兩小無猜,情竇初開時的愛戀之心,每一種的情感都在我們的成長成熟中佔據了一席之位,到戀愛后結婚生子,又是一個情感的輪迴。在這期間,親情、友情、愛情是我們情感三角地的三個支柱。現在又有了介於愛情和友情之間的所謂的第四類情感,毫無疑問,它所指向的就是異性的好朋友,確切點說就是關係密切的異性朋友,特彆強調的就是「異性」,而不是「朋友」。為什麼要特別地把這一類朋友從友情中單立出來呢?關鍵就是「男女」二字,弦外之音不言而喻。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友情的定義並沒有排除異性這樣的關係人群,友情的擁有者不只是同性。但為什麼一旦異性之間有了默契的友情,就要用有色的眼光來看呢?當男孩女孩玩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眼中看到的就是純真的友情還拿「鐵哥們好姊妹」來比喻;而當男人女人「玩」在一起的時候,說說成人世界的知心話時我們卻總覺得別有意味,簡單的友情被人為地世俗地複雜化了。以至當某人說起「女性朋友」或是「男性朋友」時都要特別地強調一下「我們之間沒什麼的」,於是,「紅粉知己」、「藍顏知己」成了一個曖昧的可悲的人群。這些現象的造成是因為人們的潛意識裡一直認為友情專屬於同性,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態度。倘若抱著這樣的觀點,我想這裡的愛情應該由「情愛」代之更為妥帖,在津津樂道於「第四者」現象的時候,是不是和王朔當初說「結婚證只是男女雙方進行**的通行證」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呢?在把異性的友情同愛情作上下的比較和定義時,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友情本身的特質而卻過分強調了性別的差異以及它所帶來的「性」的成分呢?愛情和友情完全是兩條軌跡的情感路,難道男女之情就只有愛情或是點頭之交可言嗎?無疑,友情的基礎中「喜歡」是有一定比例的,就算是同性的朋友,也是因為大家談得來才成為知交的,沒有喜歡又何來的好感呢?喜歡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它和「愛情」之「愛」混為一談。舉例來說,「惺惺惜惺惺」中難道就沒有對彼此的喜歡和欣賞嗎?同性之間的喜歡可以發展為好朋友,那麼異性之間的談得來又為什麼不能發展為好朋友呢?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難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還硬要在「友」之前圈定一個範圍嗎?套把枷鎖,友情好累!無論多大歲數的男人女人,只有單純如水,關係才會長久,一切才會美好。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