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是最好的素質教育?(3)

應試教育是最好的素質教育?(3)

課程設置總量較少必然限制學生自由選課的空間。據調查,我國高校某一學科某一專業開設的課程相當有限,甚至有的專業能開滿十來門規定的必修課程就相當不錯了。這與國外一所大學一個學科就開設出多達幾百門課程的情況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課程總量少,勢必導致學生選課餘地小,在這種情況下,擴大選修課比例,也只能是「換湯不換藥」。我國目前大學教育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引起人們的注意,即課程設置的重複。這在碩士教育、博士教育中最突出。碩士教育重複本科教育①(①《課程設置:研究生學業本科化》,李麗萍、李緯娜,《中國青年報》,2001年8月22日。),博士教育重複碩士教育,而且,有關課程的要求與本科相差無幾甚至比本科還要松,直接導致碩士、博士教育質量難以提高。之所以會出現課程設置重複問題,一是有的學科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允許跨學科專業招生,老師們考慮到有的課程有些學生沒有學過,於是為他們補課;二是有的課程沒有研究生適用的教材,於是研究生教材便沿用本科生教材,雖然老師們說對研究生和對本科生的教學難度、深度要求不同,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不同很難得到真正的體現;三是有的公共課程,從中學一直開設到博士生階段,教學內容高度重複。課程老化現象嚴重,則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老課去不掉,新課開不出」,這是不少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2001年3月12日至3月27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主頁上刊出了一則調查問卷,題目是「你對高校現在的課程設置和教材使用情況滿意嗎」,共有12398人參與調查,其中,認為「比較滿意,能學到有用東西」的有288人,僅占;認為「還可以,但不理想」的有2550人,占;而認為「不滿意,很多東西與現實脫節」的人達到9565人,占。在該網站的留言欄里,類似的帖子隨處可見:「大學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在踏入社會後基本上無用,受到的能力訓練也遠遠不夠。」上海某大學的學生留言說:「我們學的教材大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東西。」①(①《新聞分析:為何學子對教學質量不滿意》,劉繼安,《中國教育報》,2001年4月2日。)在上海高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的學生認為所用教材質量一般,%的人認為應該更新,而認為很好的只有%。大多數學生認為,所學課程很落後,講歷史的多,講現代新內容的少,有些內容已與現代科學理論相悖。另外,從總體上看,大學課程結構也不盡合理,過分注重專業知識,忽視基礎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學習,狹窄的知識面造成學生難以適應當前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發展較快的形勢;課程結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設置不盡合理,實踐環節相對薄弱,尤其是科研實踐;教學內容過分強調對已經形成的知識和現成結論的掌握,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高校改革課程設置已經刻不容緩。在增加課程的容量以及調整必修、選修課程比例方面,筆者認為,學校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將加強課程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制訂相關政策,鼓勵各學科專業教師開設有特色的新課程,以此更新教學內容,增加課程容量,擴大學生課程選擇面。同時,要根本杜絕「因人設課」的現象,下決心將一些過於陳舊的課程砍掉。二是調整必修課、指定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的比例。必修課程要「少而精」,選修課程要「廣而博」,這樣,大學生們既能學到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又能開闊視野,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為此,在設置必修課程時,應充分論證其必要性,嚴格進行評審、篩選;在設置選修課程時,則要放寬條件,以調動教師開課尤其是開新興課程、介紹學科前沿知識課程的積極性。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上一章下一章

應試教育是最好的素質教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