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錢,右手投票(1)

左手拿錢,右手投票(1)

「專家組經過實地考察、測試,一致認為某某成果,性能優越,填補了國內同一研究領域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專家們認為,該項成果成功實現了四大突破:突破一:……;突破二:……;突破三:……;突破四:……。綜合以上各點,該成果已居國際先進水平。」這是存放在某高校科研管理部門的一項項科研成果鑒定書。我國每年都產生通過鑒定的成千上萬項科研成果。看著這些成果鑒定書,你定會感覺置身「科研大國」之中。管理學博導王教授應邀參加某基金項目成果鑒定會。他們被安排進一家四星級賓館。日程很滿:兩天時間,一天開會,一天遊覽市容,晚上娛樂。第一天上午開會,聽取項目負責人彙報,鑒定會的專家很認真地做著記錄。下午開會,大家討論了兩個小時,做出優秀的結論。會後宣布結果,課題資助單位、項目負責單位負責人高興地握著專家們的手,連聲道謝。回到房間,王教授與同室的一個相識多年的教授聊起來:「哎,他們提供的報告也太不像話了,顯然是拼湊起來的,幾乎前言不搭后語,可我們最終都投票認為其達到了要求,這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時感到對不起學術良心,可是,不隨大流卻很難,你今後總會有求於他們的吧?我們都是項目資助單位以及項目負責人本人請來的,怎能去拆人家的台?所以,我對這類基金一直沒有好感,有本事,就走市場,做出項目,讓市場去評判。」第二天下午離開賓館時,每人一個馬甲袋,說是小禮品。袋裡有一信封,那是一點辛苦費。某高校。某項目評估前一個月。某學院一課題組。「去年我們課題組成功申請經費300萬元,當時說這筆錢在2003年時用完,2003年底有關部門來檢查驗收。現在接到通知,驗收時間提前到2002年4月份,有關部門想早知道成效。我們的經費到目前共用了50萬元,還有250萬元,一定要在驗收前用完,現在還有三個月時間,你們想想辦法。」課題負責人一臉嚴肅,「經費沒用完,會直接影響到下一輪申請。」「發給大家,不是很好嗎?」一位博士后說。「到什麼時候了還開玩笑,這錢不是用來發獎金的,只能是買設備、添器材。」負責人馬上明確討論重點。「我們不是在開玩笑,而是有關部門在開玩笑。買設備又不像買股票那樣簡單,總要想想當初計劃有沒有,現在需不需要,今後怎樣使用,到哪裡去買,等等……」討論一直持續到燈火闌珊時。大家都沒有想出良策。「鑒定會有很大一部分是假的。」曾經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朱教授說。早些年他就提出了要「打假」,打擊假鑒定會。之所以很多科研成果鑒定之後便束之高閣,問題的根本在於這些科研成果本就不是成果,從立項時起,就開始造假。到了最後,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肥了誰?肥了資助單位的某些人,他們可以藉機到處考察,而且能拿受助單位的某些好處;肥了受助者,有的受助者拿著這筆資助費,旅遊呀,買各種用品呀,只有極少一部分資金和精力用在真正的課題研究上,最後不得不草草完工;肥了鑒定者,鑒定者用不著動腦筋,走走看看,寫幾句好話拿辛苦費走人還得到人家的感謝。又坑了誰?坑的是國家,糟蹋的是國家的錢財、人民的血汗。用行政的方法管理學術,由某個政府部門或者組織對學術水平進行鑒定,這既違背學術研究的規律,又為**的滋生提供了溫床。「我還沒有參加過哪個失敗項目的鑒定會,起碼也是國內先進。」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說。①(①《原始性創新不能被「一票否決」》,徐彬,《科學時報》,2002年3月11日。)高校內現在的檢查、評估很多,往往在某項投資之後不久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檢查、評估不完全是壞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家按計劃工作。但是,如果評估的指標不科學,評估的時機掌握得不合理,就可能壞了大事。對於學術活動、辦學活動來說,一般而言,短期是很難見到成效的,需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不合理的時間裡用不科學的指標往大家身上套,得到的東西顯然是事與願違的。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希望「丟出一把米,馬上就要雞下蛋」,我就給你「搗鼓」出一批假蛋、臭蛋來。學校要論文,我就炮製論文;你要看成效,我就買來大堆設備。一批批新購進的設備放在新建或者裝修一新的實驗室里,很有顯示度,可這些設備利用率如何,怎樣讓它們發揮功效,卻無人考慮。如今,我國有很多學校的實驗設備都不比國外高校差,但是,利用率卻根本不能與國外高校相比。為了讓領導開心、滿意,很多高校買的都是進口設備,看見「世界品牌」高級設備,領導們便認為投資起到了實際成效,可要是有哪個學生把儀器弄壞了,設備就等於報廢,因為,這些設備在國內根本找不到維修點。教育、科研應該長效管理,我們不能力求短期就見成效,投入之後,三五年馬上評估,認為達到某一水平就交差,這隻能騙騙自己,作為某些人獲得晉陞的「資本」,卻無益於科研工作。五年、十年後來檢查今天的投資效果也許比兩年、三年更合理。另外,科學研究必須允許失敗,只有寬容失敗,才可能更大程度地激勵創新,努力了但沒有出成果,這是很正常的,這要與投機取巧區別對待。科學活動需要這樣的空間。而要判斷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進展、工作實效,也必須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入手,要打破行政管理的業績框框,辦學者要有識才的眼光。不少人追求短期效益,學風不正,為了早出成績,追求顯示度而急功近利,這是一種蔓延於學術界、教育界的浮躁情緒。究其根源,是社會的浮躁。辦學者、基金的管理者其實也需要寬鬆的環境,他們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出成績,與更上級部門對他們的考核指標有關。要讓他們給予教授、科研人員寬鬆的環境,首先得讓更上級部門給予他們寬鬆的環境。歸根到底,是我們整個社會要有沉得住氣、做大事的氛圍。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上一章下一章

左手拿錢,右手投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