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4)
蔣經國對生母感情深厚。1925年10月19日,蔣經國赴蘇留學,乘輪船從廣州抵上海,因需候船,得與生母做久別前的短暫團聚。毛福梅流了許多眼淚,千叮嚀萬囑咐,無非是盼他早去早回。蔣經國對母親百般安慰,也流了許多眼淚。從此母子一別12年,除開頭那兩年外,往後竟連郵電都不通,音信杳然。1927年4月12日,風雲突變。蔣介石「清黨」**,大權在握的蔣介石在政治上一時成了眾矢之的。連他親生兒子蔣經國也在莫斯科的報紙上發出聲討其父的《嚴正聲明》。蔣經國給母親寫了封簡訊,說母親多年來內心的苦悶,處境的惡劣,他非常清楚,他對家庭方面有難以想像的煩惱和憤恨,決定不再通信了,待以後回國,就第一個先來同親娘見面云云。毛福梅雖不知道兒子登在報紙上的聲明,但接到兒子寄來的信,使她無異天塌地陷,五雷轟頂。她怎麼也想像不出這是怎麼一回事。她哭著請陳志堅代筆寫信給蔣經國,可去信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她把一腔悲憤全都轉移到蔣介石身上。1927年8月,蔣介石被迫下野,「出國休養」。由於護照等手續沒辦好,他帶著小兒子緯國離開南京,先到杭州小游,之後乘汽車回到溪口等待出國。毛氏早聽說蔣介石要回來,但想起兒子,她肚裡的怨氣直往上冒,不一會兒,蔣介石進來,毛氏不知打哪裡生出來的勇氣,霍地立起,邁動小腳,跑下樓梯,在天井裡與蔣碰了個正著。她邊哭邊嚷道:「你把我的兒子弄到哪裡去了?你要還我兒子!」蔣介石穩住了毛氏,不久便離開住地雪竇寺,四渡東瀛。這次蔣介石是向旅居日本溫泉的宋家求婚。經過幾次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蔣必須與原配毛氏公開離婚,然後才可與宋美齡結婚。1927年12月,蔣介石返回溪口,親自操辦這件棘手的事———向妻妾們宣布公開離婚。毛福梅的兩位哥哥毛怡卿、毛懋卿兄弟,他們遵照父親的意旨據「禮」向蔣氏宣稱:「福梅已是嫁出的囡、潑出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活著是蔣家的人,死了是蔣家的鬼。」蔣介石聽到這話坐不住了。他怕這事處理不當若鬧出人命來不好交代。這天夜裡,蔣介石走出樂亭,不帶衛士,沿溪徘徊一陣后,悄悄地走進豐鎬房。毛氏正跪在佛像前嚶嚶哭禱。3天不見,蔣介石几乎認不出妻子了。她目光獃滯,蓬頭垢面。蔣介石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他和毛福梅達成了一個秘而不宣的協議,終於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了字。毛福梅仍住在豐鎬房做她的主婦,蔣身邊的人尊她為「大師母」。蔣介石如願以償,為掩人耳目,於12月1日在《申報》上登了一則離婚啟事:「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氏、本無契約。」1936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是蔣介石50虛歲生日。不久即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南京城內的電台、報紙,日夜報道著西安方面的消息。小道消息也變得煞有介事,人們信以為真。有的標題更是觸目驚心:委座取義成仁……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溪口。毛福梅做夢也沒有想到:蔣介石經受的這場變故,竟成了她和兒子骨肉團聚的契機。不久,舉世矚目的「西安事變」終於和平解決,毛福梅見到兒子的最大願望也實現了。1937年,蔣經國帶著妻子芬娜、兒子愛倫(蔣孝文),經海參崴乘輪船,到了上海。蔣介石派人專程到上海迎接。蔣經國這時才知道父親已另娶宋美齡,母親已被迫離婚。作為兒子,他能想像得出母親心中有多少哀怨積壓著。他恨不得立即去溪口拜見生母。可是,身不由己,他被父親布置的圈子團團圍住。被灌輸在夾縫中如何立身處世的訣竅。他終於決定:先去向10年來他一直看做「敵人」、「軍閥」的父親負荊請罪。1937年4月28日(農曆三月十八日),約莫下午2時,藏山大橋那一頭出現一輛小汽車,蔣經國迫不及待地跳下汽車,依次向在門外迎接他的親朋行禮。然後又把妻子芬娜和兒子愛倫介紹給大家。當毛福梅一眼看到門外出現了那個方面大耳、壯碩身材、令她朝思暮想的親骨肉時,她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被泉涌般的淚水所迷住。蔣經國跑上前來,跪倒在毛福梅膝前,叫了一聲「娘」,就放聲大哭。她一把摟緊兒子的頭,淚水濡濕了兒子粗黑的頭髮。她把孫子抱在膝上問:「囡囡,儂叫啥名字?」蔣經國趕緊答道:「叫愛倫。阿爹說,到了祖國要按中國式取名,替他取的學名叫孝文。」毛福梅又問媳婦名字,蔣經國答道:「她在蘇聯的名字叫芬娜,阿爹替她改名叫芳娘,蔣芳娘。」「芳娘,這個名字不好。」毛福梅對大家說。「她是小輩,娘啊娘的,做姑姑、姨媽的都得這樣叫她,多少罪過!還是改為方良吧,方下賢良,你們說好不好?」眾人都說這娘字是該改,而且改得好。從此蔣方良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下來。毛福梅心滿意足了,她變著法子給兒子兒媳做好吃的家鄉點心菜肴:裹粽子、炸麻團、蒸大糕、烘千層餅、氽湯糰,還有烤芋艿、鯗烤肉(寧波話的烤實指湯煮,非生烤)等等。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可是樂極生悲,等著毛福梅的是又一個悲劇。1937年,抗日戰爭已經全面開始,國共兩度合作,共赴國難,祖國經受著血與火的洗禮。武嶺雖好,終非桃源。蔣經國畢竟是個熱血男兒,他在武嶺學校向師生們宣傳抗戰,曾激昂地說:「我們的敵人是誰?第一是日本帝國主義,第二是日本帝國主義,第三還是日本帝國主義!」他向父親寫了份報告:「我有很前進的思想,需要有機會去求證。而且,我希望在最壞的條件下去試試。」母子再度分離是痛苦的。蔣經國再三勸慰:等他在江西安置下來,立即接姆媽同去住所。毛福梅則表示,除了短期隨去小住幾天之外,不願意終生離開豐鎬房,她堅信她的虔誠祈禱會給兒子帶來好運。當時,溪口雖然尚無戰火,但災難已波及到了,糧食匱乏,米價暴漲,溪口民眾叫苦連天。將近一年過去了,毛福梅沒有出過溪口一步。但是戰火蔓延著,溪口隨時有淪陷的危險。蔣經國不放心,連連發電,毛福梅也感覺到了一種無可名狀的恐懼。一天下午2時,從寧波方向飛來了6架飛機。溪口人哪知是敵機?正當人們好奇地抬頭張望,沒想到飛機卻丟下了一連串的炸彈,頓時地動山搖,天昏地暗,人們才知不好,暈頭轉向,在外面的人拚命往家裡逃,在家裡的人又拚命往外面跑。溪口鎮亂作一團,文昌閣樂亭夷為平地,豐鎬房周圍的民房在燃燒,豐鎬房僥倖沒有被擊中。但毛福梅不幸被無情的炸彈炸死。豐鎬房內,男女佣人各一人當場死亡;賬房宋漲生頭部重傷,未來得及送到醫院就斷了氣,另一女傭炸斷了一條腿。當時,人們找不到毛福梅。后發現后牆倒塌處微微隆起,便雇了民工把瓦礫挖開,發現毛福梅上身完好,腿上有彈洞,腸子外流,想是被磚瓦壓破的。毛氏遇難那天,正是「西安事變」三周年。噩耗傳到贛南,蔣經國心如刀絞,立即帶了妻兒,坐汽車連夜兼程,趕了兩天兩夜方到溪口。蔣經國一跳下汽車,連氣都沒喘一口,就奔進靈堂,撲到靈床前撫屍慟哭,直到昏厥過去。人們急用茶水把他救醒,他仍跪在地上悲號。爾後,蔣經國拿起筆,噙淚寫下「以血洗血」四個大字,命人刻在石碑上,立在生母罹難處。蔣經國傷痛過度,心緒煩亂,又值烽火遍地,狼煙四起。蔣經國考慮再三,決定把生母靈柩暫厝在摩訶殿內,待時局稍定再辦喪葬事宜,他把這一計劃報告蔣介石。不幾天,蔣介石來電批諭:「鑒於時局動蕩,總以入土為安。」這12個字,代表了蔣介石對髮妻的一紙祭文。葬母大事一直懸在蔣經國的心頭。1940年,他在贛州舉行盛大的「蔣母毛太夫人追悼大會」,還在贛江上造了一座「忠孝橋」,以志悼念。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