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本營的希望
向徐州地區進犯的日軍放火向中**隊攻擊。日軍攻克南京后,在日本的大本營中,仍然有著中日戰爭擴大派與不擴大派的爭論。不擴大派認為,日本已經攻佔了中國的內蒙與華北大部分地區,同時控制了中國的長江三角洲,中國最為精華的地區與戰略重鎮,都在日軍的手中,但是日軍將90%以上的軍力,都投入了中國戰場(包括關東軍在內),若要繼續深入中國,開闢新的作戰目標,其軍力已經有些難以為繼。假如日本還要保持軍力對付美、蘇的話,日本必須要適可而止,至少要暫時的按兵不動,等待中國內部的政治變化,然後再進行協商,設法解決與中國戰爭的問題。因此,徐州是絕對不宜再派兵攻擊的。不擴大派認為,就算是日軍能夠攻佔徐州,打通津浦鐵路,讓北平與南京鐵路相連,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不但日軍對中國的控制力量所增有限,而且要派出大批兵力駐守鐵路沿線,造成日軍戰力進一步掉入中國的泥淖之中。日軍若是真的要南北相連,還不如使用海運,又安全,又低廉。但是在日軍擴大派的意見是,經過華東與華北一系列的戰爭,中國的軍力與工業能力均已殘破,所以日本最多只要再派出幾個聯隊的兵力,追擊掃蕩中國戰場,那麼,中國只有投降一途。因此,攻佔徐州,打通津浦鐵路,是必要的戰場鞏固,何況攻佔徐州,也有利於日軍沿隴海鐵路與淮河流域,深入威脅中國的戰略中心武漢。軍部中擴大派與不擴大派的爭論,使得日本大本營感到問題嚴重與無所適從。1937年12月24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的《處理中國事變綱要》提出:「帝國政府期望南京政府迅速放棄其抗日容共政策,與帝國合作」,「但南京政府仍然標榜長期抵抗」,「有鑒於此,今後不一定期望與南京政府談判成功,而繼續尋求收拾時局之其他途徑,並與軍事行動互相配合,對事態的進展作好準備,以應付南京政府的長期抵抗。」1938年1月11日,日本御前會議又制訂了《處理中國事變的根本方針》,提出:「如現中國中央政府不來求和,則今後帝國不以此政府為解決事變的對手,將扶助中國新興政權的成立,與其協商調整兩國邦交,並協助新生的中國建設。對於中國現中央政府,帝國採取的政策是設法使其崩潰或使它歸併於新興中央政府。」會議決定,在軍事上暫時停止擴大在中國的作戰規模,日軍大本營指示華北方面軍攻克濟南、青島之後,只要往南建立安全防線即可。華中方面軍則攻克南京、蕪湖之後,只能擴大江北的防衛圈,日軍在中國戰場,沒有奉到新的命令之前,不得再做戰線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