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訓(1)

主要教訓(1)

1938年6月,日軍越過黃河侵略黃河南岸。一、部分高級指揮官缺乏全局觀念,各兵團間戰役協同不密切,影響了本應獲得的更大戰果在徐州會戰中,第5戰區的攻勢防禦,成敗的關鍵是第2集團軍能否在陣地戰中吸引並抵住敵人的進攻和第20軍團能否在運動戰中及時向敵側背予以堅強有力的進攻。第2集團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但第20軍團未能按規定的時間及時進行側擊。3月22日,湯恩伯依照戰區指示下達了24日拂曉發動進攻的命令,第31師遵令行動,與日軍遭遇后逐次撤退至台兒庄抵抗。湯恩伯讓自己的第20軍團令第52軍24日由集結地向郭里集、鵓鴿窩一線前進,將第85軍控制在抱犢崮山區。25日,第52軍殲滅了郭里集的日軍1個中隊,第2師驅逐了棗莊外圍日軍1個警戒小隊,此後並沒有繼續向嶧縣、棗莊進攻日軍;當發現日軍第10聯隊向棗莊轉移時,相反地僅留1個多營的兵力「欺騙敵人」,主力則東撤山區。儘管有過一旦台兒庄被攻立即支援的許諾,儘管孫連仲急電請援,湯恩伯均未採取行動。據戰後寫成的《戰鬥詳報》,他的理由是:「本軍團既已置於犯台(台兒庄)敵之側背,當然有選定時機及地域的自由,以判斷敵主力之行動為根據,而予以徹底之打擊」,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僅僅是全局中的一個局部。李宗仁見湯恩伯始終按兵不動,3月28日夜不得不電令湯恩伯放棄攻擊嶧縣、棗莊計劃,迅即南下先殲滅台兒庄之敵。據說又由白崇禧敦請蔣介石親自下令,湯恩伯才「調整部署,從事對台兒庄之攻擊準備,3月29日其2個軍分別在青山附近集結完畢」。第52軍先至獐山以東地區,「3月31日下午,湯恩伯方率85軍到達台兒庄東北之河南頭經與52軍軍長關麟征研究后,決定第85軍從4月1日起在52軍左翼展開向台兒庄之敵攻擊前進」。之後,雖然孫連仲各師在苦戰中堅持住了陣地,但最好的戰機已經失去,坂本支隊已由臨沂進至向城。湯恩伯認為「台兒庄與向城之間,只是魯南山麓以外的小起伏地,並無險阻可以爭取時間」,為了不做日軍炮火下的「大群肉彈」和「保持行動的自由,掌握主動」,又「採取了斷然處置」,把全軍團「一律由內線轉為外線」,讓坂本支隊與瀨谷支隊會師於台兒庄以東地區。以後,第20軍團各師確實向日軍進行了英勇、堅強的進攻,不過這時已發展為第2集團軍與日軍第10師團瀨谷支隊的戰鬥,這與原來的攻勢防禦計劃有所不同,敵人的兵力增加了1倍,於是僅能擊潰敵人而不能包圍殲滅敵人。當敵人按自己的退卻計劃撤逃至嶧縣、棗莊地區,既靠攏了主力,又佔領了有利地形,依託工事改為守勢作戰時,再責備傷亡極大的追擊部隊作戰不力、未能消滅敗退殘敵,就未免有苛求之嫌了。有的評論者認為國民政府軍隊派系複雜,造成了各部隊常常協同不好,這有一定道理。但從軍事角度看,高級將領在作戰指導上缺乏全局觀念,當為重要因素。事實上,在同為中央嫡系的部隊中也往往發生類似事情。如豫東戰鬥時,正當日軍第14師團陷於第一戰區主力部隊包圍之中、瀕於被殲的關鍵時刻,擔任阻擊第16師團西進的第8軍軍長黃傑無視戰區長官令其死守歸德的命令,擅自率主力撤退,功虧一簣,不僅未能殲滅敵第14師團,反而形成全線大撤退。另外,臨沂戰鬥中也有缺乏全局觀念,導致作戰指導喪失戰機的情況。日軍猛攻臨沂,第5戰區速調第133旅及第13軍騎兵團馳援,但此時日軍坂本支隊已停止進攻,奉命率主力增援台兒庄。作為第5戰區的長官代表、坐鎮臨沂的參謀長徐祖詒也和張自忠、龐炳勛一樣,局限於考慮臨沂一地情況,對敵人主力並未戰敗而突然脫離戰場的情況既不進行分析判斷,更不進行偵察搜索,竟以不被攻擊為滿足,致電李宗仁:臨沂之敵自昨晚攻擊受挫,確已向沂河東岸湯頭鎮退卻,現以新到之王旅及湯部騎兵相機追擊,與敵保持接觸。直至4月1日坂本支隊主力出現於向城與第20軍團作戰時,張自忠軍的《戰鬥詳報》還說:「敵之交戰部隊系板垣第5師團之大場42聯隊及鈴木第6聯隊……,兵力約七八千人」,「軍之任務為確保臨沂……對敵攻擊,勝利殊無把握」,決心佔領陣地防守,仍未覺察敵軍主力去向。蔣介石致電批評張自忠:「臨沂之敵得自由轉用於向城、蘭陵鎮方面,實該軍之恥。」徐祖詒總結說:「軍以下各部隊長均未能明了自身戰鬥間的責任,成機械式之行動,惟上級之命是從,故致誤戰機。」話說得都很有道理,不過包括他們自己在內,在作戰指導上都缺乏全局和發展的觀念。二、勝利面前頭腦發熱,導致會戰後期數十萬大軍倉促突圍,幾乎帶來滅頂之災台兒庄戰鬥勝利后,中國統帥部對勝利缺乏深入細緻的分析、總結,忽略了中日兩軍總的實力對比,更未對戰局發展的可能前途進行合理的預測,因而或多或少地誇大了台兒庄勝利的作用。積極向第5戰區增兵,大批軍隊源源不斷地調至徐州附近,企圖「集中所有力量」,乘勢進行一場「確定勝利基礎的戰略性戰役決戰」。這種作戰指導不符合實際,更違背了持久消耗戰的原則。而且不斷將兵力投入第一線,不斷向東延伸右翼,形成西起微山湖、東至郯城南,綿亘300餘里的防禦正面,又未控制強大有力的機動兵力及預備隊並發展為實際上的專守防禦,違背了攻勢防禦的原則。當日軍從南北分7路向徐州作向心運動並切斷了隴海路時,中國部隊發覺已被包圍,形勢危急,被迫部署數十萬大軍倉促突圍,實施戰略轉移。好在醒悟得較早,若不是在李宗仁等指揮下,未冒險與敵決戰,而跳出日軍的包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決戰津浦線:徐州會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決戰津浦線:徐州會戰
上一章下一章

主要教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