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佛境界(韓小蕙)(3)
我每每留連忘返,不舍離去……
絕不是因為獵奇,也不是因為「思想不好」,而是真的牽腸掛肚動了心。這些或金或銀或鎏金或鎏銀的佛像,可以說是天地間所有的大美、絕美、至美、純美、最美的晶化合成體,每一尊,都不僅使我想起了敦煌飛天的婀娜外形,還尤其想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簡·愛與羅切斯特們的內心激情。在我眼裡,每一尊歡喜佛的內心裡,也一定有著人間這種最堅貞最典範已演繹成為千古榜樣的動人愛情,正是他們那種生在一起、死在一起的忘我境界,使我一遍遍咀嚼和體驗著「死死生生」這個詞,止不住地淚灑神州。
「死死生生」這個詞,屬於古典的過去歲月,在我們今天這個日益商業化、金錢化、交換化的世俗社會裡,已是幾乎看不見的稀世珍寶。是的,很久很久了,很累很累,讓還停留在古典情懷的「傻子」們諸如韓小蕙,遍尋無著,失魂一樣地號啕痛哭。
這天大地大的悲戚終於感動了神靈,當我回到北京家中,一封信也飛來了,裡面有一張中國西藏文物管理委員會編印的明信片,上面是一幀「鎏金銅勝樂金剛像」,亦即我們俗稱的歡喜佛。只見一位頭戴金冠、身披彩帶、三眼圓睜、高大偉岸的美金剛,運足神力,摟抱著一個小巧玲瓏、俊美無比的小女佛;小女佛幸福地昂著頭,左臂激情地環繞著男佛的脖子,右臂向蒼天高舉著,擎著一株靈芝;兩個身軀緊緊貼在一起,兩張嘴唇火熱地吻在一起、雙修而合二為一。
明信片用漢文和藏文兩種文字寫著:「萬事如意!扎西德勒!」
+3
歡喜佛是藏傳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像,原為印度古代傳說中的神,即歡喜王,後來形成歡喜佛。歡喜佛梵名「俄那缽底」,意為「歡喜」,漢語的意思是「無礙」。
什麼是「歡喜」呢?
什麼又是「無礙」?
同世上其他民族文化的衍化一樣,關於歡喜佛的來歷,也有如大河的源頭,有多種支流,甚至也存在著正統典籍與民間傳說之分,爾後在此之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解說、闡釋、教義、觀念,等等。
正統的說法,真是膩味得讓人連聽也不要聽。比如說「歡喜」二字並非指男女用情而言,而是指佛用大無畏大憤怒的氣概、兇猛的力量和摧破的手段,戰勝了「魔障」而從內心發出的喜悅等等。這完全是為了宣揚佛法教義而牽強附會的闡釋。
那就還不如看看其他說法:
《四部毗那夜迦法》中說:觀世音菩薩大悲熏心,以慈善根力化為毗那夜迦身,往歡喜王所。於是彼那王見此婦女,欲心熾盛,欲觸毗那夜迦女,而抱其身,於是,障女形不肯受之。彼那王即憂作敬。於是彼女言,我雖似障女,自昔以來,能憂佛教,得袈裟,汝若實欲觸我身者,可隨我教。於是歡喜王言,從今以後,我依緣隨汝守護法。於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而相抱時彼做歡喜言「善哉」。似這樣給性力以神秘色彩的「調伏」概念,在金剛乘密教中很重要,《維摩經》經云:「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坦率說,作為女性,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一種解釋,如果以色相攻取在神界同樣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的話,那麼我們還值得那麼虔誠虔敬地信奉神礻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