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告急」,後勤補給艱難
「緊急救援行動不僅是強大的醫療救助能力的體現,也同樣需要強大的綜合保障能力。」參加過3次國際救援行動的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告訴記者,與前兩次阿爾及利亞和伊朗國際救援相比,此次在班達亞齊,後勤補給難度更大。
「由於當地政府機構全部癱瘓,我們面臨的困難超乎想象。」副領隊田義祥說,「來到災區現場,無法找到當地官員進行協調,沒有水、電,沒有汽油,甚至連一個嚮導也找不到。」一切都要靠中國國際救援隊自己解決。隊伍一抵達駐地,搜救隊兼後勤分隊的小夥子們就迅速選址安營紮寨,尋找水源和油料。
救援隊員們白天在酷熱中緊張地開展醫療救助,每天接診的人數超過800人,體力消耗很大。「要讓他們及時恢復體力,需要在後勤保障中體現人文關懷,後勤也是戰鬥力。」田義祥說。
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救援隊難以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的保障,而豐富的經驗更加增強隊員們圓滿完成救援任務的信心。
醒目的「CHINA」帶來希望
中國國際救援隊橘紅色的隊服像一團燃燒的火,不僅鮮艷醒目,而且給人力量。隊員們統一在左胸前別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徽標和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金屬隊徽,右胸前一個中英文的標牌標明了每一名隊員的姓名。救援服的後背上還印有醒目的「CHINA救援」的字樣。
醫療分隊的高歌告訴記者:「不要小看這面小小的五星紅旗,它不僅能夠讓人輕鬆地識別國籍,還能起到傳遞友誼的作用。」老隊員、急診科醫生吳學傑談到在阿爾及利亞和伊朗的地震救援時說,很多接受醫治的災民都希望擁有這種徽標,尤其是兒童,他們在得到五星紅旗的徽標時笑得更開心。
這種防水、防火、防油的救援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衣服上「道道兒」多。「道道兒」是能在黑暗的環境中發光的熒光條。記者數了數,衣褲上下前後共有7根熒光條,在漆黑的夜晚,能夠有效防止隊員們在救援中被誤傷。
專用帳篷保平安
救援隊此次攜帶了新式便攜帳篷和充氣帳篷,除了用於滿足隊員的住宿需要外,還用於建立一個高效的醫療基地。每個隊員都隨身背著一個高約80公分、重約20公斤的大背囊,裡面備有睡袋、防潮墊、毛毯、蚊帳、防毒面具、飯盒、水杯、備用鞋和洗漱用品等。為了避免以往救援時出現入廁難的問題,裝備中專門補充了攜帶型馬桶。為了防止蚊蟲叮咬傳播疾病,醫療分隊還為隊員們準備了40瓶花露水和20瓶殺蟲劑。針對班達亞齊兩個災民點出現霍亂的情況,隊領導在提醒隊員注意飲食安全的同時,還添購了4個燒水壺,保證大家喝上開水。
吃雖然簡單,營養跟得上
200箱礦泉水、135箱野戰食品……作為一支國際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堅持食品要自給自足,不給災區政府添麻煩。此次中國國際救援隊帶了可供消耗10天的食品和飲料。據總領隊趙和平介紹,以往的速食麵、火腿腸和罐頭被攜帶方便的壓縮食品代替,只要簡單加熱就能吃到營養衛生的飯菜。醫療隊還每天為大家發放維生素,提高隊員們的免疫力。
但是中國國際救援隊在棉蘭轉機期間,由於要先把醫療物資帶往災區,一大批食物和水沒能隨機運走,只能僱用當地的貨車送往班達亞齊。按照約定,貨車應該在隊員抵達災區12個小時后運到,但是40多個小時后,貨車還沒有到達,而且救援隊還與貨車司機失去了聯繫。
當時,災區的情況比較嚴峻,冒領甚至搶劫救援物資的事件時有發生。不久前,原本由亞齊省協調中心接收的美國提供的救災物資就不翼而飛。就在救援隊不抱希望,開始積極尋找其他補給渠道的時候,貨車到達了大本營。中國國際救援隊副領隊田義祥給予貨車司機阿里夫高度評價。他認為,在目前較混亂的情況下,阿里夫克服重重困難,把貨物送到,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講誠信的司機對記者說:「你們是來幫助我們的,雖然路況很差,又有很多波折,我一定要把食物送到,讓你們能安心地救災。」
隊員們的食品除了速食麵和罐頭外,還增加了攜帶方便的壓縮食品。這種食品只要加入涼水就能自己加熱。隊領導更是委託新加坡救援隊代購了400個橘子和蘋果,讓大家都能吃到水果。
在災區,隊員們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除了上面這些,還有不斷發生的餘震、通信困難等等。我們在班達亞齊展開救援行動期間,就經歷過十多次5級以上的餘震,其中以1月2日印尼蘇門答臘以西海域發生的7級地震最為嚴重。不論遇到什麼困難,經歷過多次考驗和長期訓練的隊員們依然保持了高昂的鬥志。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困難再大,也要竭盡全力去克服,儘可能多地為當地災民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