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遷及遭受轟炸所受損失(19)
上海晏摩氏女學被日軍轟炸后情形
——采自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日寇暴行實錄》
教育部的報告進而剖析日軍此舉的真實企圖與政策,「日軍對於中國各級學校及其他文化機關所施有計劃之廣大摧毀,僅有一種意義,即日軍指揮者意欲本其有計劃之企圖與政策,摧毀中國教育,使其幾無救展之可能,即復興亦須經過長久之時期。日軍摧毀中國教育文化機關之暴行僅可以此解釋之」。
「10月20日東京方面曾有一種因內心惶恐而發表之卑鄙報告,謂中國最高軍事領袖蔣委員長,因日機轟炸,致中國軍隊營房感覺缺乏,擬將各學校校舍改為軍用,並謂蔣委員長,經與學校當局詳密會商后決定對學校學生實施軍事訓練。末又稱,因中國學校實際上已改為軍事組織,故日本軍事當局可無須辨認學校與軍事機關區別,而日機對於中國任何學校均可施以轟炸。此種露骨論調,並無足驚異,因日軍從未承認此項區別;惟吾人所驚異者,即日軍除以極幼稚之遁詞狡稱中國軍隊缺乏營房,並與學校內實施軍事訓練外,現已公開暴露其政策,欲使中國之教育及其他文化機關永久毀滅。
日本軍人及輿論久已認為中國在進行抗日陣線之組織,並認為中國學校系此種敵愾情緒之發源地。日軍之決心毀滅南開大學者,即因該校為反抗日軍侵略華北之輿論中心;日軍之亟欲以最迅速最周密之途徑消滅中國之知識與文化生命者,其故亦在此。」
「日本政府及其侵華軍隊曾迭向全世界狡稱,彼之軍事行動乃對中國政府及其軍隊,非與中國人民為敵。惟自本年7月開戰以來,日軍行動已屢自證所言之偽誕,其尤為顯著而酷烈。戰爭繼續發展,勢將更有其他多數教育機關橫遭同樣厄運。日本此種行為,除演成大量物質損失及人命犧牲外,其意義實超越單純戰爭之性質。」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教育部草擬中日戰爭中日軍破壞中國教育機關之情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5(2),卷581。
21938年以來,部分高校損失舉要
中山大學損失。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山大學屢遭日本飛機轟炸,特別是1937年8、9、10三個月和1938年3、4、6三個月,中山大學校舍被敵機轟炸10餘次,投彈50餘枚,部分校舍被炸毀,死5人,傷十餘人,圖書儀器損失很多,學校被迫停課3周,文、法、理3學院一度遷入廣州市文明路附中上課。梁山等編著:《中山大學校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89、97頁。
1943年11月6日,中山大學代理校長金曾澄報告該校財產損失統計情形,「1938年10月底廣州淪陷損失校產及器材經於1940年2月20日天字第765號呈送各院部財產直接損失彙報表,其由港運回一部分器材在1939年12月底在海防淪陷敵手,亦以列具詳細清單,在九龍淪陷器材並經造據清冊,附同統計表於1942年4月22日彙集呈送。計本校在抗戰期間直接損失共1497628305元,惟所列損失總額系照當時國幣價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全5(2),卷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