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大夏」與「大秦「,希臘與羅馬。

附錄一 「大夏」與「大秦「,希臘與羅馬。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適魯觀樂,至《秦風》乃贊道:「此之謂夏聲,能夏則大,其周之舊乎?」

這一條資料就告訴我們:「秦風」等於「夏聲」,乃是宗周音樂的舊有形式。

也就是說,「秦」等於「夏」,而「夏」也是周人的起源。

關於西周初年,周人統治階級以「夏」自居的問題,陳致先生的《夷夏新辨》(《學燈》第十四期)已有詳述,可以參考。

現在我們的疑問是:這個「夏」,在哪裡?

考古學上,商文明的存在,已經被確鑿地證實了。因為HN出土的甲骨文,所記載的歷代商王世系,是可以歷史文獻相對應的。

周文明的存在,也已經被確鑿地證實了。因為SX出土的青銅器,所記載的西周人的王室活動,也可以與歷史文獻相對應。

然而,考古學上,唯獨這個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起源的「夏」,卻一直沒有找到其存在的可信證據。二里頭文明被斷代為在商朝建立之前的文化遺址,但是其本身並沒有與「夏」有關的信息。商朝建立之前,中原大地上已經存在很多零散分佈的文明遺址,同樣不能說它們都是「夏」的產物。

所以關於這個「夏」,到底在哪裡,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近年來,甚至有一種理論認為,關於「夏」的傳說,來自古埃及。

因為,「夏者,中央之國也。」(似乎來自《史記集解》)而古埃及的王朝世系表中,被稱為「中央王國」的第11-第13王朝,恰好也是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之間,與我們傳說中的「夏朝」存在的時間,是嚴絲合縫的。

這看起來不太像僅僅是一個巧合。

那麼,我們的「夏」,真的是從古埃及遷徙而來的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一下,所謂的「古埃及王朝世系表」裡邊所描述的那些歷史王朝,是不是位於古埃及。

這個問題很奇怪嗎?並不奇怪。就像我們說,「夏商周」是我們歷史文獻中記載的三個古代王朝,但是「夏朝」並不在我們境內,一樣。埃及文獻中記載了一個古代的「中央王國」,這個「中央王國」同樣並不一定存在於埃及境內。

我們同樣需要首先弄清楚,所謂的「古埃及文獻」,究竟是什麼年代的產物。今天我們看到的關於古代埃及歷史三千年的編年史,並不是金字塔裡邊或者方尖碑上邊的出土文物哦。它們是在公元元年前後,由埃及境內的亞歷山大里亞這個城市裡所居住的一批歷史學家,用希臘語撰寫的文獻。

對的,就跟我們漢朝的司馬遷同志,根據可信的或者不可信的、境內的或者境外的資料,撰寫成了《史記》的《夏本紀》,情況差不多:文獻被寫成的年代,距離文獻所敘述的那段歷史的年代,已經相距了差不多三千年之久。

如果司馬遷同志可以使用某種來自境外的歷史資料來描述上古時代的某個「夏王國」,那麼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們,同樣可以。

也就是說,我們史書關於「夏王國」的記載,和亞歷山大里亞文獻中關於「中央王國」的記載,(請注意,它們都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都是在描述同一個古代文明。它既不存在於漢朝的疆域內,也不存在於埃及的疆域內。

那麼,它「在哪裡?在哪裡?在哪裡?……」

冥冥中的一個聲音回答道:它「剛離去,剛離去,剛離去……」

好了,不開玩笑了。

現在公布答案:

我也不知道!

只有一些隱約的線索:

「夏」這個音節,是一個譯音,意思是「中央」、「中間」。

「Cha」這個音節,在原始印歐語中,意思就是「中央」、「中間」。

所以,我們歷史記載的「夏王國」,或者埃及文獻記載的「中央王國」,應該是一個位於某種「中央」或者「中間」的位置的,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的,由印歐人所建立的王朝。它是如此先進的一種文明,以至於世界(至少歐亞大陸)各國後來的文明,都將它視為自己文明的起源。

所以,就像這一章開頭所講的那種情況:西周的統治階級,處處以「夏人」自居;《尚書》中也已經出現「華夏」的名稱。「Ho-Cha」中的「Ho」,正是原始希臘語中的定冠詞發音,相當於古代吐火羅語中的「To」。也就是說,「華夏」一詞,正是對「To-cha」的譯音。

也就是說,這個「夏」文明,或者其加上定冠詞的形式「華夏」,就是那個神秘的吐火羅帝國,To-cha-ria。吐火羅帝國位於中亞,也就是整個歐亞大陸的「中央」或者「中間」。

如前所述,西周初年的統治階級,堅持認為自己來自這個「夏」文明。

後來,西周衰落以後,繼而興起的兩大文明,「秦」和「楚」,同樣堅稱自己是「夏」文明的直系後裔。

「秦」,在拉丁語和義大利語中的拼寫為「Chine」,也就是今天的「China」一詞的來源。而它的主音節,正是與「cha」(夏)發音相近的「chi」。

「楚」,如果也理解為一個譯音的話,也是與「cha」(夏)發音相近的「chu」。

那麼,試圖自稱為那個「夏」文明的直系後裔的人,還不止是周人、秦人和楚人。

事實上,我們的古代文獻,就稱羅馬文明為「大秦」。

這首先說明:公元前3世紀,與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差不多同時,興起於我國西北的「大秦王朝」,明確宣稱他們自己是來自羅馬。

或者說,這批「秦人」,至少和羅馬人同源。羅馬帝國的建立雖然是在公元前後,比秦漢都晚;但是羅馬的王政時代和共和國時代,則都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七世紀,與秦王國同時。也就是說,同一批人,分別向西方和東方擴張,在西方建立了羅馬,在東方建立了大秦。

這是關於我們為什麼稱羅馬為「大秦」的,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秦國的軍事建制、甚至武器裝備,都跟西方史書中記載的羅馬軍隊,那麼相似。

現在我們更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這批「秦人」,或者說,羅馬人,為什麼同樣地堅持認為自己是「夏」文明的後裔?

那個「夏」文明,到底有什麼特質,以至於地球上的人們相信,只要與「夏」有關,就是好的?

我們的古代文獻中,同樣多次提及一個被稱為「大夏」的文明。比如來自秦王朝的官方文獻《呂氏春秋》,就認為「大夏」是一切音樂的起源。

今天的一些學者,考證認為古代的「大夏」,就是中亞地區的古代王國,巴克特里亞。

這個觀點,也對也不對。

對,是因為巴克特里亞文明地處中亞,很自然地會受到吐火羅文明的影響。認為他們屬於廣義的「大夏文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那個被認為是一切音樂之起源的「大夏」,或者說,「To-cha」,也就是,吐火羅帝國,他們最初就是起源於巴克特里亞嗎?那可不一定!

那麼,那個神秘的「大夏」,中央王國,眾星之心,究竟位於何方呢?

恩,應該不是希臘。

二十世紀之初,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明確指出:「秦就是羅馬,楚就是希臘。」

雖然我們相信,古典時代的希臘文明,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複製了「大夏」的文明模式,包括音樂,包括哲學,包括自由,包括選舉。

但是,曾經生活在雅典的那一群人類,也不過是大夏文明,在這星球上的一個小小的分支而已。

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分隊,也已經創造了那樣的神話,童話。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愛倫-坡:《致海倫》。

現在,讓我們開始研究西周文明的另一個分支:英國文明。

為什麼說英國人是周文明的一個分支呢?因為他們都是採用「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

你不會告訴我,這兩者之間,沒有傳承關係,對吧?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芙蓉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唐芙蓉譜
上一章下一章

附錄一 「大夏」與「大秦「,希臘與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