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殲滅關東軍(2)
前兩次"三巨頭"會晤時,是許多問題剛剛提出來就加以解決。而波茨坦會議不同了,它已經擁有同盟國之間在繼續作戰和戰後安排問題達成的許多重要的具體協議。因此,波茨坦會晤的參加者往往只是批准已有的原則性協議或使其具體化。但是,做起來並非輕而易舉,因為西方的代表企圖修正某些現有的協議,於是會議上往往為此進行著尖銳的外交鬥爭。當然,與此同時也就產生了需要討論和解決的新問題。
在波茨坦會議上,最使杜魯門棘手的是如何拒絕蘇聯對日作戰問題。為了鼓動丘吉爾的反蘇情緒,在會議的第一天,杜魯門就給丘吉爾私下透露了一條重要消息: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小組研製的一枚原子彈在墨西哥沙漠爆炸了。丘吉爾的第一個反應是,西方列強的威力已大大加強,蘇聯的力量相應削弱,再也不需要蘇聯在遠東參戰了,或者說這種參戰已是不可取了。遠東將成為西方的、主要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儘管蘇聯在這個地區有它的太平洋海岸線和悠久的歷史利益,它可以被排除在外。斯大林所領會的正是這個基本態度,這似乎為他對丘吉爾的不信任提供了進一步的根據。
杜魯門和他的工作人員的反應是一樣的。美國人曾催促斯大林協助早日結束對日戰爭。在雅爾塔,當斯大林答應在打敗德國后的三個月內參戰時,他們感到寬慰和高興,並欣然同意了他的條件。一直到1945年5月8日霍普金斯訪問莫斯科時,他還在爭取得到斯大林關於紅軍將協助打敗日本的保證,他也得到了這一保證。
突然間,兩個月之後,盟國手中有了原子彈,它們竟拒絕蘇聯的援助,並積極策劃在蘇聯可能宣戰之前就打敗日本。這樣,他們就可以避開斯大林提出的條件,其中包括把俄國在1904年至1905年戰爭中丟失給日本的領土歸還給蘇聯,這對斯大林和他同一代的人來說,是個關係到偉大民族自尊心的問題。
為了便於玩弄核訛詐,杜魯門向丘吉爾詢問關於把新式武器的新聞透露給斯大林的最好方法。丘吉爾寫道,斯大林到底是"對希特勒作戰中的一個偉大的盟友,而且我們兩人都感到,一定要讓他知道這個支配大局的偉大的新事實,但是不要讓他知道任何細節"。他們決定,由杜魯門總統在一次特別會議之後非正式地提一下這件事。一周之後,杜魯門帶著他的翻譯在全體會議之後,走到斯大林跟前,把具有非凡威力的新式炸彈的情況告訴了他。丘吉爾在距他們大約五碼遠的地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似乎他對這種新式武器的重要意義還沒有什麼概念。
雖然斯大林可能沒有從杜魯門的非正式談話中立即理解這一事件的巨大意義,但是他很快覺察到盟國在對待蘇聯的態度上有了變化。一位美國將軍寫道,"我們處在一種可以強硬和冷淡的地位。"他們以為現在已擁有遠遠超過了蘇聯的力量,可以為所欲為了。盟國態度的變化使斯大林感到不安。這是一種忘恩負義之舉,使他深為惱火。他認為,是蘇聯把西方從納粹的野蠻蹂躪下拯救了出來。如果蘇聯沒有摧毀德國武裝力量,希特勒就會征服英國,並把這場戰爭蔓延到北美洲。蘇聯應當受到盟國的感激和尊敬,而不應當受到他們的怠慢和冷落。對於有意冒犯蘇聯的民族自尊心,誰也不會比斯大林更為敏感,而在波茨坦,盟國造成了深刻而持久的過錯。
就在波茨坦會議舉行期間,1945年7月26日,蘇英美三國首腦討論了結束對日作戰的條件和有關對日本的戰後處置方針,經過反覆的協商和鬥爭,通過了一項決議。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因為蘇聯當時尚未參加對日作戰,故沒有簽字。事後,這項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國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當時,中國政府雖然沒有參加討論,但公告在發表之前曾徵得了中國政府的同意。後來蘇聯出兵對日作戰時,也正式在公告上簽字,所以又成了四國的對日共同宣言。
《波茨坦公告》說:"日本必須決定一途,其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使日本帝國已陷於完全毀滅境地之軍人之統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還說:《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它小島之內。"最後義正嚴詞地警告日本說:"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對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及充分之保證。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波茨坦公告》,實際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對日本法西斯發出的一份敦促投降書。這對於日暮途窮的日本法西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隨著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的迅速發展,1945年春在德國法西斯敗降前夕,日本法西斯的處境就已經是"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了。然而,日本法西斯不甘心滅亡,還在拚命掙扎。日本法西斯統治集團於1945年春進行了戰爭末期空前龐大的軍事動員,廣泛地搜羅炮灰,妄圖挽救註定失敗的命運。
日本當權人士採取和、戰兩手策略。1945年5月11、12、14日,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集會,分析了國際形勢,決定努力防止蘇聯參加對日戰爭,並請蘇聯從中斡旋,同英美進行和談。5月下旬,日本政府決定懇請曾任首相、外相和駐蘇大使的廣田弘毅為對蘇會談代表。6月3日,廣田弘毅和蘇聯大使馬立克在箱根舉行第一次會談,希望蘇聯充當和事佬。另一方面制定最後的所謂"防禦計劃",以保住日本本土和殖民地朝鮮為主要目標,試圖作最後一次較量。1945年4月7日,新任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在國會上說:"必須以任何手段批贏戰爭。"第二天,日本大本營批准了本土防禦的補充計劃,揚言要死守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