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3)

第一章 童年(3)

在希特勒的學生時代,唯一給了他強有力的、後來證明是有決定性影響的是林嗣中學的歷史教員利奧波德·波伊契博士。他的家鄉在南部同南斯拉夫人接壤的德語邊疆地區,他在那裡遇到的種族糾紛的經歷,使他成了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雖然波伊契博士給他的這個學生的歷史分數只是"中",他卻是希特勒熱烈讚揚的唯一教員。希特勒後來寫道:

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很少的人懂得的……去蕪存精的原則的歷史教員,這對我後來的生涯也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林嗣中學我的教師利奧波德·波伊契博士身上,這個條件得到了真正理想的滿足。他是個溫和但是嚴格的長者,不僅能夠以其滔滔不絕的口才吸引我們的注意,而且也能夠使我們聽得出神。即使到今天,我還懷著真正的感情懷念這位頭髮斑白的人,他的激烈的言詞,有時能使我們忘記現在,好像變魔術一般,把我們帶到了過去的時代,穿過重重的時間之霧,使枯燥的歷史事實變成生動的現實生活。我們坐在那裡,心裡常常燃燒著熱情,有時甚至感動得流淚……他利用我們萌芽狀態的民族熱情作為教育我們的手段,常常喚醒我們民族榮譽感。

1903年,希特勒的家庭發生了重要的變故。1月3日,他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因肺出血溘然去世,享年65歲。他的病是在早晨散步時發作的,幾分鐘以後就在附近一家客棧里死在一個鄰居的懷裡。當他的13歲兒子看到父親的屍體時,不禁痛哭失聲。希特勒的母親當時42歲,住在一所簡陋的公寓里,靠不多的積蓄和養老金撫養兩個遺孤阿道夫和保拉。她秉承丈夫的意願,百般勸說兒子好好進學校讀書,繼承父業,但希特勒卻比以前更加堅定,下決心不願干這個行業。阿道夫繼續荒廢他的學業。

希特勒常常說此後的二三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他不願上學,母親又勸他去做工,學一種手藝,他卻陶醉在將來做藝術家的美夢裡,整天在多瑙河畔逍遙閒蕩,享受"空虛的舒服生活"。雖然體弱多病的母親靠微薄收入很難維持生計,年輕的阿道夫卻拒絕出外謀生來幫助母親。用任何正當職業來維持哪怕是他個人的生活,對他來說卻是想也不願想的,而且畢生如此。

希特勒雖然下定決心要做藝術家,但是他在16歲的時候,已經熱衷於政治了。當時他對哈布斯堡王朝和奧匈帝國境內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已經有了強烈的憎恨,對於凡是日耳曼的一切,都有著同樣強烈的熱愛。16歲的希特勒,已經成了一個死不悔改的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

儘管過了這麼久的閒蕩生活,他似乎很少有一般少年所有的無憂無慮的心情。據希特勒少年時的密友庫比席克後來回憶說:"他處處只看到障礙和敵意,他總是碰到什麼東西同他作對,總是同世界鬧彆扭。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把什麼事情看得很開的。"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厭惡學校的青年人忽然喜歡起讀書來。他參加了林嗣成年教育圖書館和博物館學會,大批大批地借閱圖書。他的少年友人回憶,他總是埋頭在書堆里,其中最喜歡閱讀的是關於德國的歷史和德國神話的著作。

到了1906年,希特勒滿17周歲后,林嗣這個小城市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了。金碧輝煌的巴羅克式的帝國首都維也納,就開始向這個野心勃勃、幻想馳騁的青年招手了。於是,他帶著母親和親戚們湊的一些盤纏,到這個大都市混了2個月。雖然維也納日後成了他一生中度過最慘淡歲月的地方,慘到幾乎流落街頭,但是他第一次到那裡的時候,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維也納處處使他目眩神迷。他成天價在街頭閑逛,興奮地瞻仰環城路附近的宏偉建築,在博物館、歌劇院、劇場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繚亂,如醉如狂。

在這裡,他想完成他當藝術家的宿願。1年以後,1907年10月,他又回到首都來參加美術學院的入學考試,這是他要實現做畫家的夢想的第一個實際步驟。他當時年方18,充滿希望,像一匹野馬,但是這種希望因為成績不佳而馬上化為泡影。但希特勒並不死心,次年又試了一次,這次由於他的繪畫太差,根本沒有讓他參加正式考試。後來,他又想進建築學校,也終因學業不濟,沒有去成。這些,對於這個野心勃勃的青年來說,彷彿是晴天霹靂。

真是禍不單行,又一個噩耗向他襲來。這時,他母親又患了致命的乳腺癌。於是,他就回到林嗣。自阿道夫離開學校以來,多災多難的母親和姐姐湊錢供養了他達3年之久,但他卻一點成績也沒有。1908年12月21日,林嗣開始披上聖誕節的盛裝時,阿道夫·希特勒的母親去世了,兩天後她被葬在利昂丁丈夫的墓邊。對於這個19歲的青年來說,無疑是個可怕的打擊。他說:"我敬畏父親,卻愛母親,她的去世使我的宏願突然不能實現,貧困和殘酷的現實迫使我作出一個迅速的決定:我面臨著想辦法謀生的問題。"

想辦法!他無一技之長,又一向輕視體力勞動,從來沒有想靠自己的勞動賺一分錢。但是他並不氣餒。他向親友告別,發誓他若不得志,決不回鄉。正是:浪子狂游尋天堂,野心勃勃去他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盜世奸雄:希特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盜世奸雄:希特勒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童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