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球化下的傳媒業(2)
我認為,中國的傳媒業在改革開放20年來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那麼高峰來到沒有我不作斷言。但就20年的情況來看,尤其是近幾年以都市報為標誌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傳媒業的發展速度和增幅遠遠高於國內GDP的增長幅度,高於其他行業的增幅。所有這些都證明,中國傳媒業走向開放性的時候,朝陽時代已經來臨,已經走到了巔峰階段,我不知道這個黃金期還有多長時間,但就「入世」而言,就默多克而言,就貝塔斯曼而言,也可能就我們的報紙而言,是機遇與挑戰都非常大的時期。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表達清楚。我們目前面臨的形勢,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企業發展還是報業發展,發展總要有大的背景。而我們的大背景是什麼呢?我們面臨的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這個背景帶來的媒體變化就是信息全球化。有一個傳媒學家叫麥克·盧漢,他在幾十年前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當時並不被人認可。但是今天,當經濟全球化不僅僅是一種姿態,而是實質性進入融合期的時候,他的觀點被無數事實證實了。數字化時代、網路的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信息的壁壘已經沒有了,至少在信息的管道上,環球同此涼熱。
世界上發生什麼事情,比如煤礦爆炸,世界各地這兒打仗那兒打仗,一是現在的世界不太平,的確進入了多事之秋,但並不是以前沒有這些事情,為什麼現在這些事情特別多?其實是信息的壁壘沒有了,防火牆沒有了。「9·11」發生后,我的同學在美國新澤西州給我打電話,說五角大樓炸了,飛機撞了世貿中心。給我的感覺是信息的速度超過我們感覺的速度,沒有壁壘,是同步的。對我們的影響是,我們必須重新反省、重新考慮,我們這張報紙在信息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完全技術化時代,應該採取什麼動作才始終能夠保持領先的位置。
我們最近發了一條新聞很重要,**頭目**利用衛星攻擊新諾星,很多報紙都發了。**非常可惡,違反了國際法,違反了很多管制的法律,證明了**反人類、反社會。但有一點不可忽視,這就是在技術化時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在技術、政策、條款、管制和信息渠道方面,到底誰說了算?印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瑪蒂嚴在清華大學作了一個演講,這個演講對我們的觀念和理論有很大衝擊。其實我們現在能管制的東西很少,但是觀念是無可阻擋的,這也是全球化。國外的經濟學家與我們的價值觀是不同的,他認為世界從古至今都是融合的潮流,現在批判亞洲政治,批判權威政治,批判新加坡和韓國政治,其實也影射我們的政治,認為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是世界融合。文藝界和理論界都在說全球化語境,阿瑪蒂嚴認為亞洲不行,民主化推進慢的原因是信息是封閉的,人們沒有足夠的信息和數據來分析世界變化到什麼位置。現在國門打開了,我們到美國一看,至少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德國和日本也是這樣。小平同志第一次到日本,對他後來的「三步走」戰略起到重要作用。現在又在變化了,世界經濟一體化,融合的時代,共同的語境,大眾傳播和大眾文化都相生相伴,美國發生的事情,歐洲發生的事情,阿富汗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同步得到了。尤其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各種傳播渠道的發展,不僅僅是媒體,不僅僅是網路,包括出版和講壇,首先面臨的是全球化。全球化背景帶來的是信息全球化,沒有防火牆,帶來的是共同的語境,帶來的是世界正在走向融合。現在不是我要吃掉你,你要吃掉我,尤其從信息上講是你要滲透我,我要滲透你,你擁有我,我擁有你。我們的紙還是不是權威紙,信息還是不是有效信息。現在的媒體已經發展到從吸引力到控制力的巨變,大家要特別關注全球化問題。
我在香港講這個觀點的時候,國務院新聞辦趙啟正主任也講了,我特別同意他的一個觀點,中國的外宣要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來講話。我加了一個:要用群眾聽得懂、時代聽得懂、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任何國家和媒體都不能與世界潮流格格不入,不能與發展勢頭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