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開發南沙 再闖事業高峰(…
霍英東聞訊,也專程從香港趕往南沙,和廣州市的官員會面,向他們講解開發南沙的一些具體想法。
大家在鎮上會面后,就一起乘坐一艘交通艇,巡視南沙的海岸線。在艙內,霍英東向朱森林、楊資元等官員,暢談自己的開發構思。
按照霍英東的構思,開發建設南沙,分三個階段——
1990年至1995年為第一階段,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通過招商引資起步,以交通、能源、電信、供水、供電、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在54平方公里範圍內初步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開發一片,建成一片,聯動發展。
1996年至2000年為第二階段,把南沙建設成初具規模的海濱新城。這一階段,南沙的開發建設全面鋪開,東部將建成國際性港口新城區,西部為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化加工業區,北部為保稅區,南部為行政文化和國際金融中心。到時,南沙以初具規模的海濱新城面貌跨入21世紀。
2001年至2005年為第三階段,到時,東、西、南、北四部分的開發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南沙成為一座人口達36萬、工業產值100億元人民幣的現代化海濱新城。
大家對如何開發、建設南沙,達成了共識: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可以一邊開發、一邊招商,做到一邊建設、一邊見成效,重點發展交通樞紐、港口貿易和工業加工、旅遊服務等四大功能區域,加快開發建設步伐。
在交談中,霍英東表示,在有生之年,一定竭盡所能,把南沙的開發建設搞好。
廣州市的官員也表態:開發南沙,意義重大,市委、市政府會全力支持。
1992年初,廣東省把南沙經濟開發區列為全省在20世紀90年代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四個重點之一。
虎門變通途
只用1小時15分鐘,雙體水翼船就抵達南沙港。進入南沙開發區,就見到寬闊的公路上,有幾排數百米長的汽車像幾條舞動著的長龍,緩緩前往,等候過渡。
汽車輪渡服務,就是霍英東開發南沙的第一個大動作。
按照霍英東的設想,開發南沙第一步,就是要把南沙建成珠江三角洲的一個交通樞紐,縮短三角洲大部分地區至深圳、香港之間的路程。經過一番考證之後,霍英東決定在南沙和虎門建造汽車輪渡碼頭,開展汽車輪渡服務。
這是一個極富創意的想法,因為以往,珠江三角洲的江門、台山、開平、恩平、新會、珠海、中山、佛山等市縣和深圳、香港之間的汽車來往,都要經過廣州;但若在南沙和虎門之間開展汽車輪渡服務,兩者之間的車程則將縮短40公里至120公里,從而形成珠江三角洲以及省港澳暢通無阻的交通網。
但是,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這幾年,廣東省已淘汰了輪渡,改建橋樑,怎麼現在又走回頭路搞起輪渡?霍英東認為,南沙至虎門之間的海上距離較長,建橋樑所花時間較長,所需資金龐大;另外,以前的渡輪簡陋,容量小、速度慢,故而被淘汰是必然的,但若所使用的渡船容量大、速度快,則輪渡服務將大有可為。所以,他堅持己見,執意搞輪渡服務。
1989年4月,由霍英東牽頭投資,香港有榮有限公司、李兆基的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粵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番禺縣,四方聯合組成番禺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投資6700萬人民幣,開始籌建汽車輪渡碼頭。
同年8月8日,虎門汽車輪渡工程、兩岸碼頭主體工程正式施工,霍英東出席了動工儀式。
10月11日,霍英東召集參與開發南沙的各公司董事長在香港舉行聯席會議,討論如何加速南沙開發計劃的實施。
1991年5月6日,中國內地首座雙層橋式汽車輪渡碼頭——虎門大渡口正式通航。
這個渡口的西岸位於番禺縣南沙鎮的大虎山下,設有貨櫃車查檢關卡,貨物進、出查驗手續快捷簡便;東岸位於東莞市虎門的威遠山下,兩岸碼頭建有雙層式升降弔橋控制塔,供汽車上落,這種控制塔在中國內地尚屬首次使用。兩岸的航程為15分鐘。
渡口啟用初期,有三艘雙層渡輪投入服務,每艘可載32輛小汽車和20輛貨車。渡口通航后,珠海、中山、江門、台山、開平、恩平、新會等市縣的汽車去深圳,不必再繞道廣州市,而可以直接經虎門渡海,縮短路程100公里左右,從番禺、順德、佛山、南海等市縣去深圳,繞虎門渡口,也可縮短路程40公里以上。由於路程大大縮短,運輸費用大大降低,所以該渡口通航后,兩岸各種汽車川流不息。
為了適應不斷增加的車流量,霍英東後來又和各股東再斥資4200萬元人民幣,在東、西兩岸擴建新泊位,再增加三艘汽車輪渡。
現在,汽車輪渡的日車流量超過13000輛次,年收入超過1億港元,投進去的資金早已回收。
當然,霍英東投資興建虎門輪渡,並不是為了從中賺那些輪渡收費;虎門輪渡的建成使用,具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
這個渡口北距廣州54公里,南距香港38海里,西南距澳門29海里。它的建成通航,大大縮短了珠江三角洲與港澳之間的距離,為三角洲和整個省港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