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
1997年,保護站落成的時候,扎巴多傑看著保護站這座新式建築特別滿意,隨口說:「要是有一個瞭望塔就好了。這樣,幾十公里範圍內,偷獵者進出可可西里都能看到。」
楊欣把這句話記在了心上,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說服了成都鐵塔廠,全額捐助了一座12噸重、28米高的瞭望塔。
1998年夏天,保護站進行第二期工程建設,包括瞭望塔安裝、多功能廳建設、供暖設備安裝、發電設備安裝等,其中安裝瞭望塔是整個保護站建設中難度最大的工程,我們普通的工程技術人員很難勝任。
楊欣通過青海省環保局求助到青海省送變電工程公司,這是安裝鐵塔的專業公司。公司領導也很爽快,以志願者的形式選派了兩名優秀的技工:張衛東、李昌寧。
7月初,楊欣帶領張衛東、李昌寧和青海的志願者孫建軍先期趕到保護站,完成瞭望塔的基礎建設,8月才能按期安裝瞭望塔。從西寧出發時,他們不僅帶著自己的全部行李,還要攜帶16根連接瞭望塔基礎的地腳螺栓,每根螺栓重達18公斤,16根重達近三百公斤。為了節約火車託運的費用,孫建軍背著行李,手拿綠色江河的宣傳冊,在前面開道,憑著超人的口才,硬是一路打通車站檢票員、火車乘務員,帶著楊欣,還有張衛東,李昌寧及幫助我們扛地角螺栓的民工提前上了火車。到格爾木火車站后,扎巴多傑帶著野氂牛隊員來接站,我們從站台上來回幾趟才把所有的東西搬到停車場的汽車上,檢票員沒有搞清楚這幫人到底在做什麼,出出進進都沒有過問。
1998年的工程量要比1997年的大許多,在格爾木的材料準備就有鋼筋、水泥、木板、鐵板、鐵絲、橡膠桶、發電機,還有各種必需的工具。另外,瞭望塔地基定位用水管等土辦法就不行了,必須使用經緯儀。最後是在格爾木環保局長的幫助下,才從城建局借到一個有問題的經緯儀。張衛東修了修,勉強可以使用。從格爾木出發時,除了增加了6個民工以外,兩輛東風車都裝得滿滿的,其中一輛5噸的加長東風卡車裝了12噸水泥,汽車已經喘不上氣來。210公里,走了8小時,夜裡2點到保護站。
7月,地表70公分以下還是凍土,像石頭一樣堅硬,瞭望塔4個腳的4個基礎是2米見方,深米的大坑,在這個基礎上綁紮鋼筋,澆注水泥,才能形成瞭望塔穩固的基礎。
面對凍土,十字鎬挖下去只能是一個小坑,或者崩出一小塊凍土,越往下,凍土越硬,後來利用太陽曬甚至火烤以後,才能挖出一點土,工程進度緩慢,最後專門派人去格爾木找來炸藥,像開山一樣對付凍土。我們用大鎚和鋼釺在凍土上打眼,裝上炸藥把凍土像石頭一樣震碎了再刨出來。地基整整挖了10天。
在施工期間,每天有3隻野驢定時出現,隔著幾十米視察一會就離開,兩大一小,感覺像是一家人。第一次放炮時,突然來了一大群野驢看熱鬧,之後一隻都沒有再來了。
之後頭痛的是,攪拌混凝土的河沙在哪裡?碎石又在哪裡?後來張衛東他們在方圓幾十公里內四處尋找,終於在20公裡外的一個乾枯的河床上找到。運回了7車河沙,十幾車碎石。瞭望塔的基礎重達五十多噸。
瞭望塔基礎施工到一半,楊欣、孫建軍不得不提前離開保護站,楊欣要去成都督促瞭望塔的製作和發運,到深圳督促房屋材料的生產和發運,到北京參加大學生志願者的出發儀式。從保護站回到格爾木,孫建軍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看到世界盃足球賽的決賽,這位鐵杆球迷自從有了電視機后,他還從來沒有放棄過一場重大比賽呢。在沒有看到決賽重播之前,他見到熟人的第一句話就是:「別告訴我誰贏了球,否則我跟你急。」並四處尋找決賽的錄像帶。
8月初,我們幾個去年建站的老搭檔和來自各地的志願者在西寧集結,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其中,大學生志願者是從北京集中出發的,並在國家環保總局搞了一個莊重的出發儀式,國家環保總局王玉慶副局長專門送行。為了保證這些大學生的安全,楊欣要求在西寧再作一次全面體檢,確保萬無一失。
西寧的準備工作和去年一樣,我們已經輕車熟路了。兩天後,我們包了一輛長途卧鋪客車出發了,由於人多,準備工作繁雜,出發時間從中午拖到了晚上,汽車連夜在柴達木盆地的曠野上飛馳。8月初是高原最好的季節,特別是青海湖邊的油菜,正是開花的時節,但這些美好的景緻與我們沒有緣分,我們只是儘快趕路,希望早日回到保護站。
志願者李朝輝是第二次參加保護站建設了。從格爾木出發時,在汽車上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家裡讓他趕快回去處理,他是長子。我們讓汽車停下來,李朝輝面對著兩難的選擇,家裡需要盡孝,保護站的房屋搭建他是主要施工者。李朝輝沉默了好一陣,在電話里安排了父親的後事。此後的幾天里,除了埋頭幹活,李朝輝很少說話。
趕到保護站時,只有張衛東一人堅守在那裡,鬍子頭髮老長。在楊欣他們離開后,他和李昌寧帶領民工挖地基,綁紮鋼筋,澆注水泥,基礎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但體力消耗太大,伙食也太差,他們最後的蔬菜是一輛路過的汽車上顛下的一個摔碎的冬瓜。所有人的精神都要崩潰了。「沒有見過這樣摳門的老闆。」雖然張衛東給民工做了不少工作,但民工先後都離開去尋找更好的工作了,李昌寧也回西寧去搬救兵了,僅靠他們兩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安裝瞭望塔的。在我們到達的前幾天,保護站僅剩下了幾斤麵粉和一小袋鹽,張衛東連續一個星期都是每天一頓鹽水煮麵片。
袁新宇參加志願者是最有戲劇性的,他是四川烹飪專科學校的烹飪老師,這是中國惟一專門培養川菜廚師的高校。在成都,他的家人在為志願者張毅餞行的飯桌上了解到這項活動后都很激動,也正趕上學校放暑假,最後大家的眼光不約而同集中在袁新宇的身上。「都看著我幹什麼?」「我們覺得你也應該去作點奉獻。」他的愛人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不由申辯,家人當即就給他買了第二天飛往西寧的飛機票,他成了志願者隊伍中的大廚師。
在保護站,袁新宇是最受歡迎的人。每天做飯的時候,後面總是有好幾個大學生在幫廚,同時免費學手藝。只是一個星期以後,袁新宇、張毅還有保護站的設計師李開輝沒有適應高山環境,每天頭痛,嘔吐拉肚,吃不下飯,被迫返回。
保護站的瞭望塔、多功能廳、取暖設備三個項目同時進行。志願者到保護站的第二天就開始了工作:瞭望塔地基的最後部分澆築、第二期房屋地基的開挖、取暖設備的組裝等。由於去年一期工程建設的經驗,房屋建築和取暖設備的安裝相對困難要小一些,最難的是瞭望塔的吊裝。瞭望塔由幾百根大小不等的鐵件組成,總重量是12噸,僅僅連接角鐵的螺栓就有半噸重。
幾天後,瞭望塔基座的混凝土晾乾了,吊裝正式開始。我們沒有起重機,幾十號人組成了人力起重機,在號子聲中,瞭望塔的第一根主梁慢慢升起,上升到一半時,突然,繩索斷了,人倒了一串,巨大的角鋼也重重地摔在鋼筋水泥的基座上。待我們從地上爬起來,發現角鋼扭曲了,不能再使用。大家七嘴八舌:「通知廠家再生產一根角鐵,迅速運來。」「運到格爾木去加工。」但這些建議都太飄渺,最實際的方法是就地解決。在保護站旁邊有一個廢棄的地溫觀測站,有一些水泥樁,依靠這些牢固的水泥樁作為支撐,靠人力把角鋼的彎曲部分進行恢復才是實際的辦法。我讓大家把角鋼抬過來,根據經驗和力學的原理,我們精確計算出角鋼的兩個著力點,又是幾十號人抓住角鋼同時發力,加上大鎚的敲打,幾個小時后,角鋼終於複位。好在設計的時候選擇了柔韌性較好的A3鋼。
瞭望塔的進度決定著整個保護站工程的進度。張衛東和李昌寧指揮著高空作業,瞭望塔一天一個模樣,不斷地爬升。主要由大學生組成的運輸隊伍,不斷用他們的人力吊車,把不同的鐵件送到空中。
瞭望塔很雄偉。塔頂的平台有16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專門搭建了一個4平方米的紅房子,作為觀察室,上面還矗立著5根避雷針,總高28米。後來,偷獵者中傳說:瞭望塔上有儀器,整個可可西里都能看到,以後偷獵可要小心啦。
保護站的房屋安裝主要由方雷、何國雄、李朝輝挑大樑,帶領大學生志願者拼速度。房屋的進度也很快。保護站安裝的是風光互補發電裝置,考慮到可可西里的光能和太陽能都極為豐富,同時也考慮到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作為一個環保標誌建築,應該倡導使用可再生能源,雖然風光互補發電裝置的費用遠遠超過柴油發電機。這年保護站的發電規模達到800瓦,其中的400瓦是青海新能源研究所捐助的。為了在太陽能使用上作出更多的示範,保護站取暖方式同樣也採用了太陽能,巨大的集熱箱利用陽光把裡面的空氣加熱,再用風管把熱風送到每一個房間。為了保證取暖正常,還備用了一套常規取暖的系統,並以一台全自動柴油鍋爐進行供暖互補。
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不僅僅是青藏線上最耀眼的建築,也在為當地建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作出示範。
之後,隨著扎巴多傑帶領的野氂牛巡山隊的返回,充實了建站的力量,終於在8月28日完成保護站的二期工程。扎巴多傑、何國雄、大學生志願者代表共同升起了五星紅旗。
1997年,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落成后,受到社會極大的關注。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欄目為了介紹楊欣的《長江魂》一書以及書背後的故事,到過保護站拍攝;深圳電視台為了介紹保護站的作用,也派攝製組到過保護站;今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特別節目的欄目攝製組專門來保護站拍攝。保護站建設期間,與1997年建站期間沒有一個記者截然不同的是:1998年除了志願者中科技日報攝影記者李玉以外,中央電視台「中國報道」等兩個攝製組一行8人在這裡連續拍攝了1個星期,直到保護站落成。另外成都電視台彭輝率領的3人攝製組第二次來到保護站,這次連續拍攝了兩個星期,之後又多次到保護站拍攝,最後完成的《平衡》長記錄片獲得成功,在國內不僅獲得2001年度的金鷹獎,在國際上也頻頻獲獎。
隨著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的建設,大批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的記者的目光投向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