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 香港喜劇經典《半斤八兩》
1976年香港喜劇電影經典之作《半斤八兩》
許冠文:令普羅大眾會心一笑
香港是盛產喜劇的地方,早在1909年香港拍攝的第一部短片《偷燒鴨》便是一出生活喜劇;香港製作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傻仔洞房》(1933)也是喜劇。上世紀70年代是香港喜劇的一個轉型期,較為明顯的當屬喜劇電影開始走向較為成熟的製作,也逐漸衍生出幾種頗具代表性的喜劇樣式,在隨後的十餘年裡,許氏喜劇是當時唯一能與功夫片相抗衡的片種,屢創票房奇迹,這與70年代香港經濟的起飛和香港市民的認同感息息相關。
電影大歷史:大器晚成的「大軍閥」
許冠文拍第一部電影的時候已經30歲,對於「成名要趁早」的電影界,許冠文可算是真正的大器晚成者。1971年許冠文加入邵氏「無線」電視,主持一檔名為《雙星報喜》的小品類節目,頗受歡迎。可以設想如果當初許冠文不是踏入電影圈,或許在電視領域同樣也是一名奇才,但是他碰到了大導演李翰祥。
李翰祥經營台灣電影公司失利后返港尋求發展,邵逸夫不計前嫌將其招至旗下,李導演果然寶刀不老,重回邵氏的頭炮就是《大軍閥》(1972),該片票房雖然不及同年李小龍的《精武門》,但同樣大獲成功,此片成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並奪得第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的喜劇片獎。該片值得稱道的是它發掘出日後被稱作是香江第一諧星的許冠文。許冠文和李翰祥在接下來的《一樂也》、《醜聞》、《聲色犬馬》等片中合作無間,這些騙術片同樣是票房和口碑都很好。
關鍵戰役:《鬼馬雙星》
1973年,在表演方面已有所發展的許冠文有意向編、導、演的創作型電影人方向發展,他將親自編寫的得意劇本《鬼馬雙星》交到邵逸夫手中,並希望能夠同公司合資拍片平分利潤,一向「獨裁」的邵逸夫認為要求過分,當即就以劇本太差為由斷然拒絕。許冠文只好另尋合作者,這又給嘉禾一個大便宜。因為許冠傑當時已是嘉禾的簽約藝人,並且事業正在發展期,嘉禾老闆鄒文懷答應幫助許氏兄弟創辦電影公司,於是許冠文轉投嘉禾。
1974年,許冠文在邵氏主演的《聲色犬馬》剛剛下片一個多月,他為嘉禾拍攝的心血之作《鬼馬雙星》就隆重上映,影片以本土俚語方言編織的笑料令觀眾欣喜不已,最後的結果是《鬼馬雙星》在香港的票房高達625萬,超過李小龍影片以及邵氏同期推出的楚原導演的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
向「冷麵笑匠」稱臣
「冷麵笑匠」是觀眾送給許冠文的一個特別的稱號,或許令觀眾吃驚的是這位除了主持電視節目從沒有拍過電影的人,會在斯文外表和金絲眼鏡下蘊藏了如此豐沛的喜劇細胞。1974年,許家三兄弟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1976年,他們合作拍攝了香港喜劇電影的經典之作《半斤八兩》,三兄弟齊上陣,這部影片上映后成功地打入了日本、西班牙等國的電影市場。此時的許冠文事業如日中天,在其後幾年裡自導自演了多部影片,而且屢創票房奇迹。
許冠文以開放善變的姿態針對觀眾口味製作的影片,具有冷嘲熱諷十分深刻的社會現實作用。1981年,許氏兄弟拍攝了以香港警探為主角的喜劇片《摩登保鏢》,這就像是許冠文影片的標誌性符號,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令人捧腹或者深省,它的連珠炮似的語言成為了其輝煌時刻志得意滿的象徵。那是個「許冠文喜劇」的時代,是個向「冷麵笑匠」稱臣的時代。
還有真情不過時
1992年,香港影壇為賑濟華東地區水災,眾明星合作拍攝了一部電影《豪門夜宴》。影片中的一個情節很有意味,許冠文與周星馳為爭吃一隻雞而相鬥不已,最後周星馳獲勝,許冠文一臉苦相。那年許冠文50歲,周星馳30歲,與他當年演《大軍閥》時同齡。雖然有人說許冠文的喜劇時代的終結是因為當年周星馳這位喜劇新貴的異軍突起,或許是年齡不饒人的自然規律使然。許冠文那種對於普羅大眾來說貼心會心的傳統喜劇時代的結束,正是周星馳「無厘頭」搞笑喜劇時代的發軔之時,新老交替的儀式似乎在那部影片的戲謔片段中完成了。
畢竟是那個時代的摩登,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就如今天已經62歲已退出喜劇舞台的許冠文,仍舊在賑濟東南亞海嘯災難的晚會上的微笑,一切都可能過時,只有真情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