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得不戰
金幼孜的冒險成功了!
朱文奎對其態度大變,雖然作為一個少年,其臉色變化尚有些生硬,但還是讓金幼孜感覺到了對方的誠意。
朱文奎親自起身,拉著金幼孜的手,將其扶到椅子上,躬身施禮道:「金先生,孤一時孟浪,慢待了先生,這廂給您賠罪了!」
「不敢!不敢當!」
金幼孜嚇得跳起來,連連推讓,連說不敢,但還是拗不過朱文奎,喝下一盞茶。
之後,屋裡的氣氛變得融洽起來,二人的笑聲也隱約傳到了屋外,門外的孫海耳朵一動,猶豫了一下,臉上立刻掛上笑容,擺擺手,壓低聲音道:「大家都散了吧,殿下與金大人有要事相商!」
剛才怎麼不說這話?
眾人心中暗自腹誹,但同時也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太子殿下是來找茬的,自己這些人在這裡就是做個見證的,見證什麼?無非是金大人被斥責而已,長此以往,金大人包括自己這些人被邊緣化,甚至被趕出詹事府,也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聽裡面隱約傳來的聲音,應該是少詹事金大人能力超強,已經取得了殿下的諒解,甚至已經有變成殿下心腹的趨勢。
好事情!
以後有好日子過了!
眾人互相看了看,會心一笑,然後各自散去了。
......
這次深談之後,朱文奎發現金幼孜比楊溥、黃子澄要強得多,不僅心思縝密,斷事分明,同時對朝廷內外大小事宜,上到軍國大事、下到黎庶平民,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更重要的是,他深知父皇的心思抱負,對朝廷的政策分析起來更是頭頭是道,如歷掌紋。
這讓朱文奎如獲至寶,對方孝孺、楊溥的離任也就沒那麼傷感了,甚至還有那麼一絲絲慶幸,同時對黃子澄也產生了不滿,認為其見識太差,險些置自己於險境。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方孝孺暫且不論,楊溥在另一個時空位列宰輔,稱得上一代名相,其才能是沒有問題的,如今欠缺的只不過是實際處理政事的經驗而已,只可惜在這方面,如今的他,拍馬也趕不上金幼孜。
至於黃子澄,更是一樁冤案。
黃子澄建議朱文奎前往北京,真正目的是為了觀政,並不是督戰,他雖然有些迂闊,但也知道軍國大事不能託付給十三歲的童子,反而是朱文奎覺得督戰更有氣勢一些,擅自做了修改。
其實如果他說要去觀政的話,搞不好朱允炆就同意了。
當然,黃子澄也不是一點私心也沒有,他也希望朱文奎能夠和軍方搞好關係,這樣未來登基會順利一些,所以他舉了唐代宗故事,指出正是因為代宗就任兵馬大元帥,與其麾下眾將有同袍之義,所以才能順利繼位的。
朱文奎聞聽后大為心動,所以才有了乾清宮的一幕。
事情泡湯后,朱文奎略微動了點心思,就知道了原委,一下子就恨上了鄭沂。
而金幼孜為鄭沂開脫的同時,卻狠狠的踩了黃子澄一腳。
這種區別對待,其中緣由,不言自明。
平心而論,金幼孜所言並非沒有道理,但是黃子澄所言,只是私下談話,並沒有流傳出去,也就不會影響皇帝的決策,所以黃子澄認為沒什麼;但讓金幼孜這麼一說,卻讓朱文奎下意識的覺得自己受了欺騙,下意識的認為父親反對自己督戰,是因為「唐代宗故事」,殊不知這只是他當局者迷,以及心中趨利避害的下意識行為而已。
從那之後,金幼孜逐漸成為太子的心腹,而黃子澄則只得到了禮節的尊重。
很快,黃子澄搞清楚了其中原委,他不敢記恨太子,但從此對金幼孜恨的牙根痒痒,發誓要除之而後快。
但是,面對深受太子信任的金幼孜,黃子澄一時也拿他沒什麼好辦法,他要打壓金幼孜,但卻又不能引起太子的反感,所以只能暫時隱忍,等待時機。
而金幼孜對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非常小心,唯恐讓人抓到把柄。
按道理說,區區一名少詹事,得罪文淵閣重臣,實屬不智,但金幼孜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他不踩上黃子澄一腳,就沒法獲取朱文奎的信任,有掃地出門的危險。
死道友不死貧道,乃官場千古名言。
詹事府也並不是一方凈土。
......
漠北,游牧民族的樂園,漢人卻望而卻步。
鄂爾渾河上游,布爾罕山(狼居胥山)與杭愛山(燕然山)中間的廣大區域,歷來是漠北游牧民族的中心。
在這裡,曾經存在過匈奴的單于庭、突厥的牙帳、回鶻的王城以及契丹的鎮軍城,同時還包括蒙古的哈拉和林城。
在蒙古帝國時期,這裡是牧人的樂園。
到了夏日,這裡綠草如茵,野花滿山,遠處群山如黛,森林茂盛,到處都能看到放牧的牧人,他們騎著高頭大馬,面上掛著滿足的笑容,在悠揚的牧歌聲中,揮舞著鞭子,放牧著漫山遍野的牛羊,他們的愜意、悠閑,似乎將持續到天地的勁頭。
但元順帝退出大都之後,這種悠閑就一去不復返了。
在洪武帝時期,徐達、李文忠、沐英等人紛紛到此一游,為草原帶來了一次次血雨腥風。
建文帝上台之後,蒙古人越發勢衰,徐輝祖更是長驅直入,掠走了蒙古人的大汗——額勒伯克,後來雖然長生天庇佑,額勒伯克的堂弟地保奴返回草原,但局面卻已經不可收拾。
之後,地保奴力排眾議,放棄漠北西行,卻在漠西遭遇慘敗,最後更是死於伊犁城下。
到了建文十年三月,依然寒氣逼人的和林城卻迎來了一批不速之客——大明毅國公平安率領的騎兵。
對於游牧部落而言,夏季牧場與冬季牧場同樣重要,為了躲避漠北的風雪,冬季牧場大多選在背風向陽的所在,而漠北的大山中,以燕然山、布爾罕山以及興安嶺最為出名。
所以在燕然山、布爾罕山附近過冬的部落一下子就抓瞎了。
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蒙古人的牛羊馬匹都非常消瘦,急需補充草料,但偏偏這個時候,明軍來了。
平安抵達和林城后,立刻派出大隊騎兵掃蕩周邊,面對明軍的優勢軍力和裝備,零散的蒙古部落根本無力抵抗,有的選擇了投降,有的則選擇了遠遁西方,當時地保奴還沒有死,許多部落依然聽從其派往漠北的信使的命令。
對於投降的部落,平安將其整編為衛所,分配草場供其放牧,同時徵調其精壯、牛羊和馬匹供大軍使用。
當然平安並不白拿他們的東西,都給與了相應的補償——銀元。
通常來說,銀元在漠北是買不到多少東西的。
但是此次北征,不僅朝廷調集了大量的糧草物資,還號召大明的商隊隨行,這裡面不僅有山西的盛家、河北的馬家、山西的陳家等等重量級的商人,還包括各地的一些中小商人。
為鼓勵商人前往漠北,朝廷對立下的大功的商人派發鹽引、武裝證,甚至還拿出來一些遠洋戰船、火槍甚至火炮的購買權來獎勵給功勛商人。
同時這些功勞還會記錄在案,形成功勛點,功勛點達到一定程度,朝廷會對其賜爵,享受見官不跪的特權。
......
總之,為了漠北之戰,朱允炆可以說是傾盡所有,只求勝利。
......
最開始的招撫工作還是很順利的,但到了五月下旬,明軍在金山戰敗的消息傳來后,平安立刻敏銳的感覺到出問題了,蒙古人似乎又有了不該有的心思,而燕然山方向更是出現了契克圖的騎兵。
金山之戰後,契克圖組織了一個聯盟,自稱古爾汗,傳檄草原,要求蒙古人前往漠西與之匯和,共商抗明大業。
所以平安,不得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