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前風雨(3)
第四,對於生產和基本建設都不能有材料缺口。
第五,要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
陳雲過去因為實事求是估計形勢、追求可靠發展速度一再受到批評,被看作「右傾保守」。但是他本著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沒有輕易給當時的經濟工作戴帽子,而是實事求是地指出問題,提出了實實在在的方針和具體政策上的意見。他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要積極又要穩妥,而當時的「洋躍進」顯然是只求積極不管「穩妥」。
雖然陳雲發言中談到了當時財政體制準備進行的改革,談到了旅遊部門加快發展的計劃。但總的來看,他強調的重點,是針對經濟工作急躁冒進的「左」的錯誤進行糾正。陳雲提出的實事求是、弄清「實事」等意見,使一些領導幹部從過熱的氣氛中開始清醒過來,認識到經濟工作冒進的問題。這些意見,與其他老幹部反對經濟工作「左」傾冒進的意見一道,匯成了總結糾正經濟工作「左」傾錯誤的先聲。
12月18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開幕。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這是黨在政治路線上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必須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係進行調整,並且對於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著手認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採用世界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並大力加強實現現代化所必須的科學和教育工作。這些思想,是黨確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重要方針的開端。會議為**事件、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以及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案件平反,確定糧食徵購指標繼續穩定在1971至1975年一定5年的基礎上不變,絕對不允許購過頭糧。
在**十一屆三中會會上,陳雲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央紀律委員會第一書記,重新進入了黨的最高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