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煞靈人的底細
?文前寄語:
根據摩斯坦幾何定理,任何圖案中的一個點都需要至少兩個支撐點,這也包括謊言。
一個謊言就需要至少兩個不同的謊言加以佐證才能成真,於是就有了一生二、二生萬象。
別誤會,這本書不是告誡人們別說謊,因為別人說不說謊筆者並不掉半兩肉,但是想跟您說一句:「如果沒有足夠的邏輯思維,最好別沾謊言的邊兒,因為你自己會把自己繞進去」,比如剛剛用謊言成為父親的吳洛因。
當然,有時候謊言的威力的確巨大而且容易一時成功,比如那位著名的第三帝國領袖就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一句謊話當著眾人面說上一萬遍,那麼它就不再是謊言。」
正文:
我內心絲毫沒有留魚丸住在城堡的打算,或者說我留下她原本的意義也並不善良,她可以是我的一把保護傘或是了解煞靈人的一種手段,而關鍵時刻我也需要有足夠的手段一舉除掉這個亦正亦邪的黑毛孩子。
當然,這些手段中唯一可以致她命的,只有那些被我藏起來的火藥,如果真的有我感覺不對的一天,別驚訝,我一定會把她那些會飛的畜生連帶著她自己一起騙進座密閉空間活活燒死了事。
我很意外自己會有如此狠辣的想法,甚至在我的腦海里已經構思了整個過程的畫面,最重要的是,我對這些畫面竟然絲毫不覺得違和,相比九年前的自己,不知道這是我性格的進化還是人性的淪喪。
不可否認的是,自從魚丸走回我的生活,緩坡上的確多了很多笑聲,小姑娘總會追著我的屁股后問東問西,有時我會耐著性子跟她聊上兩句,畢竟我同樣有一堆的問號等著她去解答,但有時候她問的問題也的確讓我嘬牙花子。
-「爸爸,夜裡為什麼是黑的?」
「因為太陽躲了起來。」
「它去哪了?」
「它也要去睡覺。」
-「爸爸,為什麼魚可以喝海里的水,我喝了會難受?」
「因為它習慣了,就像你習慣吃炒米,它吃了也會難受。」
-「爸爸,你說是你給了我骨血、母親給了我皮肉,可我記憶里的母親除了眼睛看不到、她卻很白,我為什麼長得這麼黑?」
「她小時候也黑,長大了變白的。」
「我也會變白嗎?」
「等你長大了、有了心愛的人,你也會變白。」
「那多大才算長大?」
「比老譚高就算長大了」
於是,在此後的無數個清晨里,總會有個幼小的身形跑到老譚神像邊去比身高,我甚至看到她偷偷的把神像下面的土挖松,讓它自己沉下去一點。
這樣的日子一晃過去了三個月,起初我還讓她睡在緩坡下的木屋,可惜,每當次日醒來時這十歲大的小崽子卻總會出現在我的被窩裡,哈喇子流得我滿胳膊都是,間歇性的還會打上幾次呼嚕。
至於煞靈人的事,在這幾個月里我也幾乎摸了個清楚,魚丸並不記得她是怎麼進的煞靈部落,或者說她並不知道自己在進入煞靈群體前的事情。
煞靈人稱呼她是靈聖,原因無外乎是她能驅使野獸為煞靈部落所用,我對此根本不意外,不是嗎?此次老子能不計前嫌的留下這黑毛孩子,不也留有同樣的心思?
而對我而言隱秘至極的煞靈部落,根據魚丸的描述也逐漸有了些輪廓。
依她所說,煞靈人所居住的地方需要在海里划三十幾個日落才能到她偷跑出來的停靠島嶼,而那座島嶼離這裡還有幾個日落的海程。
這是她給我的描述,可很久之後我才知道自己上了當,這熊孩子所說的幾個日落的海程並不是乘船,而是她娘的趴在大魚背上。
煞靈部落遠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按魚丸的說法,他們居住的地方並不是島,她豢養的飛鳥從沒探知到那片陸地的邊,以我的判斷,那很可能是片大陸。
至於煞靈人的數量,魚丸只說那裡的人有很多,至於到底多少、她也沒有給出個準確答案,但有一點卻吸引了我的注意,她說煞靈每天都有死去的戰士被運回部落,難道他們在那片陸地上對外還有戰爭?
可無論再問這熊孩子什麼問題,也不知是假裝還是無意,她都搖著小腦袋說自己忘了,最終她甚至說在她的記憶里連我的樣子都很模糊,我也是生怕勾起這小惡魔對我曾經的記憶,自此把這些話題打住。
魚丸的到來令我名副其實的成了一名「閑漢」,原本我一個人的時候還饒有興緻的侍弄侍弄野兔、鼓搗鼓搗儲備的食物,可自從她進了城堡,那些野兔子便再也不用圈養,各個兒像是著了魔一樣跟在她身後蹦躂,這讓我不得不再次摘掉緩坡外迷宮裡的那些暗弩,以防哪天一個不小心激發了這小惡魔的殺心。
可人總不能閑著,尤其是我,我切身的知道「安逸」會給我帶來什麼,九年前我就是這麼安逸中被人弄死。
為了燒制城堡所用的土磚,斷崖上的黏土被我整整挖下去了一米多深,這樣也好,那裡形成了一個人工陣地,用以隱藏那百多具正朝向南岸海灘入口處的強弩。
我甚至打算再找些黏土把南岸海灘邊那兩座矮山夾角的入口直接封死,可翻遍了緩坡附近卻再也找不出可以用來燒制的土坯,臨時找來的黏土修個矮屋還算過得去,但如果是想砌堵高牆卻絕沒可能。
於是,我骨子裡的那種「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中二性格再次發揮了它的光和熱,在重回小島第四年二月二十三號的晚上,我對著同樣在城堡里憋得五脊六獸的魚丸帶她去個她沒去過的地方玩耍。
此次出行,我原本的打算只是走到世外桃源尋個黏土地層即止,可誰成想,很多事冥冥之中老天爺已早有了安排,我們一大一小的兩個人邁出城堡的那一刻,就已註定了大黎部落再次繁榮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