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小人書(圖)

95、小人書(圖)

我們把「小人書」,叫「小畫書」,現在的孩子估計很少看到了,但在一九七幾年的中國,那是小孩子們的最愛。據說現在有收藏小人書的,那時候小人書的出版和發行我估計肯定不是市場環境運作出來的,而是全憑作者的熱情創作出來。小人書的畫面大多都很豐富和精彩,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繪製的,一種是電影。這種電影的小人書很神奇,其實就是一個個的電影劇照,下面有文字說明。不過估計因為印刷條件和成本的限制,這種書除了封面是彩色的以外,內容都是黑白的。這類書很多都是系列的,比如《三國演義》、《水滸》等等根據名著改編的小人書,佔據了我們的整個童年時光。一本小人書的售價從幾分錢到幾角錢,但那時候這錢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個很大的開支,於是小人書的閱讀主要靠傳閱,從這家借到那家,再從那家再轉回這家。如果我得到了一本新的小人書,再著急我也不會立刻就把它讀完,而是找到一個最安靜的時刻,搬一個小凳子,把書放在大凳子上,然後開始閱讀,很快我就沉浸在小人書里的故事情節中去了。看完以後,再找時間看第二遍。那感覺,非常美好。小人書非常的好,好到我們都有收藏小人書的念頭,遇到好的書就不想還給別人,比如我就曾經將一本《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小人書藏了好幾年。其實那是蔡大頭的書,但我太喜歡了就不想還給他,後來被發現了才無奈地還給人家。很丟人。小時侯我買小人書的經歷實在是太少,原因是家裡窮,買不起,記得最深的一次我揀到了一隻老大個的蜈蚣,還和夥伴們用一個夏天的時間攢了很多橘子皮,然後賣給了縣城裡的藥房,還記得藥房的那個收葯的老人看著我的那個大蜈蚣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好價錢。大概是一塊多錢,那筆巨款,我用來買了一本大型的文學期刊,如果不是《收穫》就是《當代》,那本厚厚的書里前面的都看的有些明白,但最後一篇是個劇,名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讀外國的翻譯作品比較煩,比較難懂,不過正是因為難懂我就讀了好多遍,記下了裡面的很多情節。我家隔壁俞姓姐妹家裡有很多《三國演義》的小人書,也許是她們家的條件好把,居然有那麼多的小人書,比蔡大頭家的還要多。我總是腆著臉去借,人家不高興也硬借,現在有個詞叫「蹭」,描繪的比較準確。一九七幾年的中國少年兒童都會想起那些蹭著看那些小人書的日子,然後一天天地長大,迎來了如今這個文化資訊徹底開放的新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色中國70年代生人的童年:赤色童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紅色中國70年代生人的童年:赤色童年
上一章下一章

95、小人書(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