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佛曰:世間萬象都由各種因緣而成,任何事物都因為各種條件的相互依存而處在變化中,緣起乃世間萬象的成住壞滅之原因、條件。
話說春秋吳越之爭中,越王勾踐先敗於吳王夫差,夫差遂罰勾踐夫婦在吳王宮裡服勞役,藉以羞辱他們。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似乎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奴隸。
為試探勾踐的意志是否真的已被摧毀,吳王命自己的兒子以及晉國使臣當著勾踐的面,百般凌辱越王后雅魚;但無論妻子怎麼呼救,勾踐都無動於衷……
夫差認為勾踐的鬥志已被徹底摧垮,不會再對他構成任何威脅了,就不聽大臣的勸阻,執意放勾踐回到越國。
勾踐回國后,卧薪嘗膽,不忘雪恥。因吳國當時十分強大,越國如果靠武力征伐,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這時,越大夫文種向勾踐獻上一計:「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要想復國雪恥,應投其所好,衰其鬥志,如此,可置夫差於死地。」
於是,勾踐命大夫范蠡去挑選美女,準備進獻夫差。范蠡遍訪越國境內的城池村野,終於在暨陽浣紗江畔的苧蘿村覓得兩位絕代佳人:西施、鄭旦。
西施以沉魚落雁之貌名冠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鄭旦雖姿色遜於西施,但在詩文禮儀方面更勝西施一籌。
范蠡初見西施,一見傾心,相見恨晚,發誓為越王完成復國大計后,將迎娶西施,泛舟江湖。
西施、鄭旦被越國王宮選中后,無奈之下辭別家鄉父老,西施更是被迫放下對范蠡的情愛,前往吳國王宮充當夫差的玩物。
夫差以為勾踐已被他徹底征服,已沒有鹹魚翻身的機會,故一點也不懷疑他進獻美女和珠寶的動機。他整日與美人飲酒作樂,對西施更是寵溺有加,連忠臣伍子胥的勸諫也完全聽不進去。
後來,吳國進攻齊國,越王勾踐還出兵幫助吳王夫差伐齊,藉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吳國打勝之後,勾踐還親自到吳國祝賀。
夫差因貪戀西施的色藝,長期沉溺於男歡女愛而不能自拔。而西施也早已忘了自己的政治使命,一心希望和夫差兩情繾綣、天長地久,畢竟夫差對她情深意篤、厚愛有加。夫差為討西施歡心,建造了館娃宮、響屟廊、箭涇、明鏡十八影等,專供西施遊覽觀光散心。對一個弱女子來說,還有什麼比一位英武的君王對她如痴如醉的愛情更為珍貴的呢?
夫差對西施的迷戀,直接導致國政荒蕪。忠臣伍子胥力諫無效后,反被逼自盡。
勾踐把吳宮的一切動靜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吳國大旱,加上吳地種了越國進獻的被蒸過的稻穀種子,致使吳民顆粒無收,國力大減。
勾踐乘夫差北上會盟之時,突出奇兵伐吳,吳國終於被越國所滅。夫差臨死時後悔沒有早點聽伍子胥的勸解,但為時已晚,只能一死了之。
勾踐復國后,上演了一幕「狡兔死,走狗烹」的史劇,為後代君王樹立了一個「只可共患難,不可共享福」的極壞榜樣。他為了防止所謂的篡逆,逼死文種,逼走范蠡,並把西施、鄭旦納入後宮供自己享用。
越王后雅魚因為在吳國受過性凌辱,幫助丈夫復國后便覺得自己不配再做國后,決定投河自盡以保全名節。但她決定在自己死之前,先把西施給沉塘了。
雅魚恨西施有幾方面原因:一是西施最終愛上了吳王夫差,而吳王夫差卻是製造自己痛苦人生的第一號仇敵;二是怕西施再次迷惑勾踐,使勾踐成為夫差第二;三是出於女人最本能的嫉妒——「我活得如此痛苦不堪,你憑什麼可以連續地安享榮華富貴?」
於是,趁勾踐出宮打獵的機會,越王后在西施故里浣紗江畔為西施舉行了沉塘儀式,宣布西施為妖孽禍國,妲己再世,此患不除,後患無窮。
成千上萬看熱鬧的越國父老鄉親們在岸上紛紛為雅魚王后的義舉叫好,並聲討西施的叛國惑亂行徑……風華絕代的西施就這樣被關在籠子里,沉入了她曾經每天在此浣紗的江中。
雅魚投河之前對鄭旦倒是心慈手軟,留了她一命,使鄭旦對她感恩戴德。
勾踐打獵回來后,發現愛妻、愛妃都已歿於水中,便痛悔不已……他最終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鬱鬱而終。
歲月變遷,世事滄桑。當年的勾踐、雅魚、夫差、西施、鄭旦、范蠡、文種、伍子胥以及所有與他們糾纏不清的人們,千百年來輪迴於六道,輪轉於因緣而生生不息……隨著福報的多少和業力的加減,他們投生於二十世紀時,一個個都已變成了普通人。
當年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在無數個來世中流轉。他們有懺悔,有領悟,有放下執著的,也有沒放下執著的,有互相償債后不再來往的,也有互相欠著尚纏鬥不清的……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變幻,他們從古老歲月中帶來的執念、臨終發下的毒誓以及各自的業力,依然會從他們的性格、人格、思想和行為中一一顯現出來,從而演繹了一幕新的吳越情緣。
他們之中有一人,因各種因緣際會而得了觀世音菩薩的授記,遂逐漸破迷開悟,了知真相。此人此生的使命便是為人們解疑釋惑,使人們放下執著,脫離輪迴,直至證悟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