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2)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些從西方人的視角來看中國歷史的圖片和文字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1.它們大多是現場的目擊報道,屬於第一手的原始資料;2.它們對於歷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相左,這就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照物;3.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是別處找不到的珍貴史料。例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為了要弄清中國水師的新式兵船,特意通過其商人在廣州以中國人的名義秘密購買了一艘與滿清水師中最大型兵船同一類型的大船「耆英號」,以打漁的名義駛到公海后即改變方向,經好望角開往倫敦,對其構造特點進行了徹底的研究。之後該船又從倫敦駛往紐約。作為從中國到達英國和美洲大陸的第一艘海船,無論從近代史的角度,還是造船史的角度,它的圖片都可謂是極其珍貴的資料。4.西方人關於中國報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往往也是同時期中文史料所不能企及的。
在西方國家,人們對於這樣的圖片資料非常重視。在許多地方都有專門的圖片資料圖書館;在很多大的圖書館中也有專門的圖片資料收藏。然而在中國國內還沒有相應的機構。有關老照片的收集和研究尚處於一種「玩票」的業餘水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尷尬的局面。眾所周知,多年來中國慰安婦和其他受到過日本軍國主義迫害的人士在日本打官司輸多贏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像老照片這樣的確鑿證據。即便是堂堂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圓明園學會和中國長城學會等專門的研究機構也拿不出多少跟各自研究領域相關和有分量的歷史照片;甚至當文化部決定要撥出數億元人民幣來重修恭王府時,人們這才發現,急需用作修復建築參考的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前的王府老照片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而嚴格說來,西文資料中這類的圖片數量還是相當多的。雖然現在如杭州市檔案館、青島市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等許多單位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派人去國外找有關中國的老照片。但實際上,這些老照片在國內的圖書館中就可以找到許多,只是人們對於身邊的這些珍貴資料尚未加以關注和重視而已。
本書中所包含的老照片和其他圖片資料只是筆者近幾年來所收集到的中國老照片的一小部分。為了收集這些圖片資料,作者曾經訪問了國內外的許多大小圖書館,並且得到了那兒的工作人員、朋友和學生的幫助,其中最值得感謝的當然就是筆者所在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同樣需要感謝的是本書的編輯張劍和美編邱衍慶,以及《中國科學探險》雜誌社。沒有他們的鼓勵、幫助和支持,此書也是難以問世的。
謹以此書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200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