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

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

徑流量直接決定了淮河污染狀況,也是淮河中下游獲取潔凈水源

補給的關鍵。按環保專家的測算,一分污水有十分清水沖刷,就基本

不會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現在的淮河「調污」,就是用幹流的4個

流量,帶走一個流量的污水。這種比例對環境的影響固然很大,但已

不至於引起污染事故。

3月25日,記者驅車在淮河發源地桐柏山繞行百餘公里,「山

多樹少,河多水少」成為淮河源頭的簡明總結。前兩日還下過小到中雨,

但連綿的群山中只見到一處涓涓細流,流量大約是家庭自來水龍頭大

小。山上以灌木、雜草為主,沒有看到一處成片壯年林木。裸露的岩石

陡坡,多因乾旱而泛白色。桐柏縣為興「淮源」旅遊,半山腰修建了

約30公里盤山路,原本脆弱的植被涵養體系被人為割斷,公路兩邊

常見黃土朝天,泥渣碎石沿坡下滑。淮河出桐柏山口處,水量僅可供

兩名農村婦女洗衣之用。下行一直到出上游的淮濱縣,河床動輒百米之

寬,所見只有一泓清流。畢業於環保與生態專業、在淮河上游從事2

0多年環保工作的信陽市環保局韓國新科長痛心地說:「淮河水污染治

理沒少投錢。如果治得連水都沒有了,剩下就只有污染了。」

我在查找治淮資料時還看到一份報道:上世紀80年代,淮河源

頭桐柏縣以養魚補水利。這次我們看到的場景絕非如此,需要水的魚

在此已沒有多少可供生活的地方了。

據了解,現在淮河源頭的來水量,已小於五大支流。2004年

4月初,我們直接在淮河水利委員會的電腦上看實時統計,淮河幹流

蚌埠段流量已由既往同期的每秒500多立方米,下降到每秒200

多立方米。

淮河幹流的圖景,長達數百公里,看了讓人心寒

另一方面,195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號召發出后,

中央和地方先後投資上千億元興建淮河水利工程。最近兩個五年計劃

投資就約600多億元。淮河上閘壩林立,上規模的約6000座之

巨。但這些工程過去主要功能除防洪與灌溉,現在就被用作攔蓄徑流

供本地使用,嚴重妨礙了河流的自我調節功能,加劇了水體污染。淮

河最大支流沙潁河上就有18道攔蓄閘。有人說:「潁河十八閘,閘

閘皆污水」。有關機構調查,沙潁河水最多時重複利用率達400%,

是河流20%—40%重複使用率極限的10倍。

由於各地工程措施的過度使用,非雨季淮河干、支流經常出現零

流量。

淮河全長約1000公里,上游360多公里基本上流經大別山

北麓,氣候溫濕,水量豐沛。承載的人口也只有800多萬,約為全

流域的1/20,非常適宜於植樹造林和生態建設。桐柏縣副縣長

蔣玉申介紹,該縣在退耕還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財力不足,補償

不到位,力度很小;政策剛性不夠,缺少資金支持,縣裡難以形成生

態建設良性循環。雖然全縣人口僅40多萬,但是封山育林很難做到。

更何況縣財政現在還有65%來自礦山開採。接待我們的桐柏縣副縣

長和信陽市環保局領導談起礦山開發,經驗一套一套,眉飛色舞。而

信陽的環保局領導只是遺憾沒有大的投資,沒有開發經驗。我們在一

旁看著他們的自然流露,哭笑不得。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從事淮河水資源與污染調查項目的總工程師

楊則東強調:「水源與水量直接影響河流的污染,上游涵養水源才是

治污之本」。接受採訪的中游地區水利、環保和地方政府負責人也都

呼籲:在強化工程措施的同時,加強對上游地區生態建設的支持。從

治本角度考慮,應加大上游林地保護,限制源頭地區的各種「開發」。

加大對退耕還林的政府扶持力度。從上而下,逐級梳理,使淮河水系

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再有條件,在上游及支流所有地區,像推行計劃生育一樣開

展植樹造林,特別要利用近年來淮河流域平原地區農民較多外出打

工,農田拋荒較多而進行植樹。這為推行農林間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果全流

域大興農林間作,將可以較快提升淮河流域自潔凈能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