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污染 誰賠錢

誰污染 誰賠錢

淮河水污染的格局中「人人造污染,家家都喊苦」,從上向下,

處處攔住清水,排出污物。下游吃苦受罪之後,再讓自己的下游重吃

二遍苦,重受二茬罪。甚至像淮南、蚌埠等地,自己在下游排,從上游

抽水用。人人都有切膚之痛,都不願有「壯士斷腕」之舉。

阜陽市水利局局長陳柏生經過大量研究后建議:利用現有監測網

絡,建立排污區域賠償制度。現在環保、水利在淮河流域建立了完善

的監測網路,累計投資數億元的監測點使每個縣、市斷面都有監測儀

器與裝置。自動監測站可通過衛星直接與國家環保總局系統相連,直

發監測數據。建議採用「排污收費」辦法,對河流斷面水質不達標者,

向下游提供補償。迫使沿淮地區政府加大對本地區污染的治理。

淮南市環保局鄧之海副局長、高志康總工程師等都分析,檸檬酸、

味精等發酵工業、造紙工業、小皮革工業等,按目前的工藝模式和技術水平,完全治污、達標排放、

足額繳納水資源費和排污費,就無利潤可言。現在沿淮工業結構調整

「推而不動」,發酵、造紙企業都是小的死灰復燃,大的還要發展,

主要就是流域資源的無償或低成本使用所致。如同企業繳納排污費,

縣或市向下游排放不達標水流,就是佔用下遊資源,提高了下游經濟

成本,提供補償,理所當然。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規劃管理局領導認為,建立流域污染補償機制,現在的網路與技術條件均已具備,只是等待有關法規的確立。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國家環保總局都提出,造成現在的污染狀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他們都建議從法律的角度去懲

治違法排污者。這對企業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國有企業,負責人不

會為企業利益而放棄個人自由。但是,對於一個行政區域,或對於民

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來說,還會權衡「成本」。如果真能做到利用現

有網路實現錙銖必較,誰污染,誰賠錢,對眼前流域性污染防治,會起到

一定的遏製作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誰污染 誰賠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