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種・漢族・語言(1)

十、人種・漢族・語言(1)

上星期看了一個反映中國南方佤族人生活的電影《玉蝴蝶》,其中的女主角葉色乍一看與非洲黑人一般,當然她很美,但是她很讓我納悶了一會兒:這是不是美國的黑人模特什麼的來中國拍攝電影了。無論多少人使用怎樣學術的辦法,其實都不要徹底擯棄直觀的一些判斷。我的意思是這個女演員與非洲人有些明顯的淵源。

我開始向雲南媒體的朋友諮詢是否有更多的佤族人資料。她給過來一些,並且說她所知道的佤族人的共同特點是人很黑,我調了一些面貌資料看,其實多數人與漢人一樣,只是那個演員比較特別,但是我想像她那樣「特別」的肯定還有。不僅是她,而且壯族演員韋唯不也很特別嘛。她們兩個甚至很相似,眼睛深陷,嘴巴大。

我突然想到,我們一刀切地認為今天的中國人是由新疆來或者由南部沿海或者印度等地過來都是片面的,來到中國的應該有不止一條、兩條、三條路線。除了一些主通道以外,應該有無數條道路通向中國,到中國的道路可謂四通八達。這些不同的通道對於中國人口以及文明特點的形成起到了特殊作用。

繼續查資料:

「佤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佤族先民很早以來就分佈在瀾滄江、薩爾溫江流域,那時他們的居住區域比現在要廣闊得多,北至保山、騰衝、永平、雲龍,南到緬甸景棟和泰國景邁等地區。經過長期的融合、遷徙,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分佈狀況。佤族歷史上沒有文字,其歷史源流難以考證。在佤族民間普遍流傳著的『司崗里』的傳說,就是講述佤族先民的最初來源。『司崗』有『石洞』和『葫蘆』的意思,『里』是出來的意思,即佤族的祖先是從『石洞』或『葫蘆』里出來的。這個『石洞』和『葫蘆』在離西盟和滄源不遠的巴格岱(今緬甸境內)及萊姆山(今緬甸境內)一帶。新中國成立前,當地的佤族將這兩個地方視為聖地,每年都要在此地舉行祭祀活動。」①這個地點指出了一條方向,但是真正的源頭在哪裡,難說。不過「巴格岱」這個地名不能不讓人聯想到西亞的「巴格達」,說不了又是一處異地命名。

目前的資料可以肯定皮膚黧黑的佤族人等就是從更西南方位遷徙過來的。他們有崇拜牛的傳統痕迹,並且把葫蘆當作祖先的來源說明了他們曾經涉江過河的艱難歷程。其實從世界地圖上我們不難發現,從北部來到中國內地,基本上可以繞過江河直達內地中原,但是要從北非或西亞來到中國南方境內無論如何都不能避開湖海江河,這樣的民族肯定離不開木筏船槳,最原始的渡江工具恐怕就是葫蘆了!久而久之,在葫蘆上漂浮的祖先成為葫蘆里出來的祖先是不足為怪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人種・漢族・語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