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開春仙茶壯
自那老者賜茶籽開始,農旺年就把「茶籽」視為「仙籽」。他認為,這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
從把茶籽種到天心岩古茶樹周邊的那一刻起,農旺年就像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有加。農旺年與兒子換班,日夜待在窩棚里值守看護,幾乎天天到播種茶籽的地方轉一轉,看看茶籽冒尖了沒有。這樣他才覺得心裡踏實一些。
一天早上,農旺年驚喜地發現茶籽露出尖尖角了,而且那五粒茶籽全部發了芽。他欣喜萬分,在他眼裡,這小苗如茶神一般。正如那老者所言,他要耐心地等待它出好茶,讓它香飄萬里。
農旺年相信:這不是一個故事,更不是一個傳說,而是一棵稞實實在在的茶樹苗,如今,它就在自家的茶山上茁壯成長,是真真切切的。
在第一時間,他將茶籽出苗的事告訴了妻兒,家人都無比興奮,他們就像迎接財神一樣充滿虔誠,還有一點頂禮膜拜。不,應該說,就是頂禮膜拜!
一出苗,農旺年就做了五個結結實實的木柵欄,趕緊圍上茶苗,以防牲畜或野獸踩踏。
一月有餘,茶苗就蹭蹭長。他發現,這可比家種茶苗長勢明顯快一些,不覺一陣欣喜。如果照此下去,不到一年就會長到一人高了。想到這裡,農旺年只覺得不可思議。但他更願意看到能成此景。
他趴在茶苗邊上去聞,一棵一稞聞……他要看著茶籽嬗變為小茶樹,再長成成年茶樹,這個轉化過程,於他,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哪怕付出再多心血,他也心甘情願地陪伴它們經風雨見世面,一路成長。
這天,徐才運來到農家,跟農旺年說:「走吧,帶我去看看茶樹吧。」
「好的。」
兩人就一起上了茶山。到了天心岩,遠遠看見一棵挺拔俊朗的古茶樹,這是徐才運第一次見到如此高大茂盛的茶樹,就「啊」了一聲,因為一般家種茶樹都是矮戳戳的,所以徐才運說:「真是一棵神茶樹啊!」。
農旺年指著那棵古茶樹說:
「它有上千年了。」
「那不是茶樹,它就是茶神!」說完,徐才運來到古茶樹前,一副敬畏的樣子。
隨後,徐才運又說:「我得好好拜一拜茶神,保佑我們茶市興旺發達!」
「好啊,你就拜吧,茶神會成就你的。」
徐才運無比虔誠,恭恭敬敬跪地磕頭,還在嘴裡默念著。
拜完后,農旺年指著新出的茶樹苗說:
「這些也是我的心頭肉。」
徐才運見茶樹苗揚著頭,說:「青秀秀的,長勢喜人。」
農旺年告訴徐才運:「我一有空就弄一弄,看了,心裡才踏實。」
徐才運讚譽道「老兄,伺候得好啊!」
隨後,兩人下山。徐才運是第一次來花谷,出於好奇,提議到冷杉寺去看看,農旺年說「好」。
這冷杉寺位於天心岩西北約四里路。下到半山腰,他們轉了大半圈來到冷杉寺,進得寺內,見一小沙彌,徐才運上前問:「寺院方丈在哪?」
小沙彌說:「跟我來。」就帶他倆去見方丈。
通報后,方丈出來,雙手合十:
「兩位施主,來此何事?」
徐才運說:「我們是來拜訪方丈您的。」
「若無它事,我們不妨飲茶,阿彌陀佛。」於是,方丈帶他倆來到茶室。
落座后,溫杯、投茶、沖泡、出湯、分杯、奉茶,方丈說:「請兩位施主品茶!」
農旺年喝著茶,心裡擱著幾個困惑的問題,想藉此機會請教方丈,便問道:「何為茶?」
「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可幫助消化;茶為不發之物,可抑制性慾。僧人解渴、坐禪、祈禱、茶會均要用茶。」
他倆第一次聽到如此妙論,甚感驚訝。
在我國僧人飲茶歷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於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髮出禪宗茶道。僧人種茶、制茶、飲茶並研製名茶,已成為傳統。
徐才運好奇地問:「那何為茶禮?」
方丈答:「茶禮由茶德衍化而來,德禮相配,則人生可成。」
他倆點頭稱是。
農旺年繼續發問:「那禪茶一味又作何解?」因為他剛才進寺院時,偶爾看到了這一句話,覺得不是很明白,故此問。
方丈解釋道:「禪是一種境界,禪是心悟,茶是物質的靈芽,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相通,彼此交融。」
他倆聽到這裡,欽佩不已。原來,茶與禪的關係如此高深。
中國禪茶文化底蘊深厚,其精神可概括為「正、清、和、雅」。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在其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發生接觸並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即禪茶文化。
農旺年還有心結,便趁機請教方丈:「茶湯如何保持醇香?」
方丈像誦詩一樣地說:「茶品特色為本,山泉水沖泡為妙,松枝煎煮為佳。」
經方丈如此點撥,他倆對茶都有一種全新的領悟,連連點頭。
見時候不早了,徐才運與農旺年起身作揖,說道:「今天受教了,多有打擾。」
「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隨即,他倆進到大雄寶殿,見有功德箱,便往裡面放些碎銀,銀子落入箱中發出沉悶的響聲。於是兩人匆匆離去。
從寺廟回到家后,農旺年就在琢磨方丈講的那些玄妙深奧的茶理。心想:這茶竟有這麼多道道。他也想起他的爺爺常說的一句話:茶葉是靈性之物,要善待它啊。
原來覺得這話樸素,現在倒覺得有些分量。他也在一番醒悟的引領下逐漸改變自己:一會上茶園看看土壤墒情,一會對比茶葉的細微差異;不是在桌邊泡茶品鑒,就是在茶房炒茶。一句話,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
從攤青,殺青,制形,乾燥,靜下心來進行全過程的揣摩,尤其是注意制茶細節上的把控,練自己的心性、磨自己的耐心,隱隱覺得,他要將一種「禪味」融入茶的世界里,做出無愧於「茶神」的好茶來。
這天,農旺年正在制茶,讓兒子幫忙,父子倆忙了一個上午。制完茶后,農敬堂給父親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問道:
「父親,黃茶有哪些特點?」
農旺年認真起來,回答兒子:「黃茶是輕發酵茶,只是在乾燥過程前後,增加一道悶黃工藝,促進物質部份氧化。加工方法近似綠茶,主要是鮮葉殺青、揉捻、悶黃、乾燥。悶黃最重要了,這是黃茶的主要特點。」
農敬堂給茶杯添水,農旺年抿了一口,放下茶碗,又說道:
「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堆積后也可以濕布蓋上,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讓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農敬堂說:「那黃茶難就難在悶黃了。」
農旺年點頭,又特別叮囑兒子:「初制茶時,你要重點掌握好濕熱和乾熱兩個關鍵工序,濕熱形成黃葉黃湯,滋味醇濃;乾熱的作用就在發展黃茶的香味上了。」
「父親,孩兒明白了。」
農旺年加重語氣:「熟能生巧,你以後要勤加練習。」
「好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