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2.攜民渡江

正文 102.攜民渡江

?夏侯惇的大軍距離新野城只有百餘里,沒見新野一兵一卒,夏侯惇心有疑惑,對李典、李通道:「此時還不見劉備軍隊,你們說劉備打的什麼主意,莫非是想要堅守新野?」

李典提醒道:「近聞劉備拜諸葛亮為軍師,聽說諸葛亮與徐庶、龐統師出同門,想來不會如此不智,將軍還是先派人打探消息,以防有詐。夏侯惇從其計,放緩行軍速度,讓探子前去打聽新野消息。

探子很快就發現了不遠處的新野軍隊,慌忙來報夏侯惇發現敵軍,有一萬餘人。夏侯惇見有劉備軍的消息,反而送了口氣,下令做好戰鬥準備。劉備面對夏侯惇,神態自若道:「夏侯將軍好久不見,聽說你數次敗給袁熙,怎麼不去河北報仇,反而來我新野了?」

夏侯惇聽劉備嘲笑自己,頓時大怒:「大耳賊休要挑撥是非,本將軍就是看你不爽,今日先滅了你,再與河北決戰,免得你這個卑鄙小人背後偷襲。」說完,夏侯惇就令李典出戰。

劉封少年英雄,初生牛犢不怕虎,上前與李典交鋒。李典在曹軍中武藝不算出眾,不過對付劉封以為綽綽有餘,沒想到劉封平日得了張飛訓練,也是頗有實力,槍法也是精準,李典一時半會戰不敗他。

幾十回合下來,李典是沙場老將,戰鬥經驗豐富,劉封難以招架。劉備擔心劉封安危,立刻率軍掩護劉封,與夏侯惇交戰。劉備在新野多年,別的事情沒怎麼做,專門就是訓練軍隊,新野軍比起曹軍差距並不大。

劉備兵少,漸漸不敵,只能退回新野。夏侯惇窮追不捨,一直追至博望坡,李典勸道:「夏侯將軍,劉備敗而不亂,形跡可疑,前面樹林茂密,恐怕有伏兵,不可再追。」

李通也是附和道:「李副將所言有理,而且劉備手下的關羽和張飛都未出戰,夏侯將軍還請小心防範。」

兩人雖然如此勸說,夏侯惇卻不以為然道:「新野小城,劉備勢單力薄,若放走了劉備,等於放虎歸山。你二人守在此處,我率領大軍去追,若我得勝,你二人可幫我收取物資;若有埋伏,二人接應於我。司空面前,我自不會忘了你們的好處。」

夏侯惇認定劉備已經是強弩之末,進入博望坡樹林追擊劉備。李典和李通雖然不認為繼續追擊,夏侯惇待自己不薄,也只能硬著頭皮,進入博望坡樹林,一起追擊劉備。

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夏侯惇貪功冒進,進入博望坡樹林。關平見曹軍進入樹林,見時機成熟,將準備好的火油、硫磺等物點燃,點燃樹林,又下令軍士朝曹軍放箭。

曹軍見樹林著火,對面又有埋伏,頓時大亂,互相踩踏,退出樹林,損失數千人。埋伏在豫山和安林的關羽、張飛見博望坡火起,兩人率軍殺向夏侯惇,關羽張飛勇不可擋,夏侯惇抵擋不住,李典、李通只能保護著夏侯惇退走,五萬大軍損失過半,軍需物資更是都丟於劉備軍,夏侯惇無奈,只能向已經朝新野而來的曹操請罪。

劉備是第一次如此輕鬆的戰勝曹軍,一邊令士兵收取戰利品,一邊命人準備慶功,慶祝大勝夏侯惇。經此一戰之後,關羽和張飛也是心服口服,關羽則堅持要接受處罰,諸葛亮稱關羽功大於過,足以相抵。諸葛亮也沒有被首戰告捷沖昏頭腦,而是勸劉備道:「主公,戰勝夏侯惇固然可喜,不過後面還有曹操的十多萬大軍。曹操手下能人輩出,絕不會像夏侯惇這般莽撞,我想新野是守不住了。」

諸葛亮的一席話,讓滿懷希望大展拳腳的劉備再次跌入了低谷,不甘道:「我軍只有新野一地,若是丟了,就只能投靠襄陽了。」

張飛卻喃喃道:「軍師料事如神,區區一個曹操,何須害怕。軍師,不如讓老張我去將他頭擰下來。」

諸葛亮搖搖頭道:「張將軍有所不知,新野這幾萬精兵是主公全部的心血,以後還有大用處,沒必要和曹操硬拼。主公,我們不去投襄陽,襄陽現在掌握在蔡帽手中,他不會接納我等,我們去江夏投大公子!」

「我只擔心曹操會遷怒新野百姓,大開殺戒,如此備實在有愧百姓所託。」雖然退守江夏是保存實力的最好選擇,不過劉備認為自己這五年以來在荊州建立的名聲也會因為自己的臨陣脫逃而毀於一旦。

諸葛亮清楚劉備心中的想法,搖著羽扇,靜靜思考著,在權衡利弊之後,建議道:「主公可令百姓跟隨前往江夏,雖然會拖延我們撤退的時間,只要我們布置妥當還是能安全抵達江夏的。」

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散布曹操率領十幾萬大軍攻打新野的消息,曹軍殘暴不仁,在徐州犯下滔天惡行,也在新野傳開,於是新野百姓願意跟隨寬厚待人的劉皇叔逃亡。

曹操的大軍此時已經抵達新野附近,聽聞夏侯惇敗在了自己的手下敗將劉備的手中,頓時大怒,責備道:「元讓你怎可如此糊塗,道路狹小,樹林茂密自然要小心埋伏,還貪功冒進。來人,將夏侯惇拖下去,斬首示眾。」

李典和李通上前求情道:「主公,是我二人沒有發現劉備陰謀,才連累三軍,甘願替夏侯將軍受罰。」夏侯惇見兩人為自己求情,還甘願代自己受罰,感到不已,不過夏侯惇也是敢作敢當之人,將責任全部攬在身上,更是說自己不聽兩人勸諫,才有此敗,甘願受死,警醒三軍!

大家都明白曹操只是想要嚴明軍紀,而不是真的想殺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又與眾將關係極好,眾將紛紛求情。荀攸道:「主公,劉備與我軍交戰多年,此人雖然善於收買人心,然而領兵能力一般,看來誘敵之計必出自那諸葛亮之手,元讓將軍熟悉劉備,卻不知諸葛亮,也是情有可原,還望主公從輕發落。」

曹操見荀攸替夏侯惇求情,說得頗有道理,的確是自己小覷了劉備,才有此敗,緩和語氣道:「既然眾人替你求情,就命你將功補過,若再草率行事,兩罪並罰!」夏侯惇、李典、李通三人謝過曹操,站立一旁,不再言語。

曹操領兵極為小心,待到達新野時,卻不見動靜,心中疑惑。曹操令徐晃前去試探,發現新野空無一人,別說劉備軍,就是新野百姓也不見了。曹操對荀攸道:「公達,你說劉備打的是什麼主意,居然要帶著百姓逃命,能逃得掉嗎?」

劉備的小算盤瞞不過荀攸,荀攸為曹操分析道:「主公,劉備假仁假義,帶著新野百姓逃命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在荊州的名聲,就是想要用新野百姓的性命來抹黑我軍,就算我軍奪取荊州,短時間內也難以收攬人心,將來劉備還會捲土重來。」

荊州襄陽刺史府,原本時日不多的劉表也因為曹軍南下,憂心忡忡,黯然離世,沒來得及交代後事,指定後繼之人。蔡帽、蔡中、蔡氏合謀,立劉表幼子劉琮為荊州之主。文聘、韓嵩、峻霍等人雖然支持劉琦,奈何人微言輕,最重要的是現在曹操南下,荊州不可一日無主,也就默認了劉琮。

荊州眾將向劉琮行李,尊劉琮為荊州牧。文聘建議道:「主公,如今曹操南下,劉皇叔不敵,已經率軍難逃,我軍若不派兵將曹軍阻擋在漢江北岸,一旦兵臨城下,恐怕荊州危矣。」

劉琮年幼,自然看向了蔡氏和蔡帽,蔡帽與文聘一向不和,反駁道:「文將軍此言差矣,曹軍遠到而來,糧草必定不足,我軍應該堅守襄陽。曹操還要面對河北袁熙,時間一長,必定退去。主公可下令關閉城門,防止任何人進入。」文聘雖有能力,卻得不到重用,劉表不在了,大權更是落入蔡帽手中,文聘氣憤,領著部曲離開襄陽城。

劉備率領著新野百姓成功抵達漢江南岸,還不知道劉表已經去世,還好諸葛亮告誡過自己,蔡帽一定不會收留自己,準備前往江夏。劉備對百姓道:「剛才我已經派人前往襄陽求救,襄陽拒絕接納我軍,我準備前往江夏,投靠大公子。」新野百姓暗恨襄陽人的無情,決定不遠千里,跟隨劉備前往江夏。

下一章:正文 103.劉琮降曹書籍詳情頁上一章:正文 101.四分天下

漢末袁大將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漢末袁大將軍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102.攜民渡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