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
第一百三十二章將星墜於野二
當張萍走進鄭成功的房間之中,就聽見鄭成功怒喝道:「滾,我命在天,豈在湯藥之中。」
這聲音雖然氣勢洶洶,但是卻明顯的中氣不足。
張萍進來之後,結果日本姬妾手中的湯藥,說道:「父親,喝一點吧。」
鄭成功斜靠在被褥之上,似乎連起身都做不到了,見了張萍來了,深吸一口氣,說道:「你來了。」
張萍不在乎鄭成功的態度,只是畢恭畢敬伺候湯藥。
鄭成功其實對張萍的態度很複雜。
一方面,他甚至覺得鄭經之所以這樣做,其中有相當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張萍。如果沒有張萍的話,說不定情況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只是他更明白,鄭家的維繫,今後就要靠張萍了,靠她的公主身份。
這讓鄭成功更是覺得諷刺。
堂堂鄭家,一方諸侯而今僅僅要靠區區一個女人生存下去。
鄭成功接過張萍手中的湯藥,就好像喝酒一般,一飲而盡。只是鄭成功雖然好強,但是他的身體卻不能像他那麼好強了。
有不少葯順著嘴角流下來。
張萍立即用手絹為鄭成功擦掉。
鄭成功苦笑道:「我現在連自己都控制不了了。」
張萍說道:「爹爹只要聽從醫囑,身體會好起來了。」
鄭成功淡淡一笑,說道:「時也命也,我的命有幾日,我知道。如果不聲等著他,我早就去了。」
生命其實不過時間而已。
對鄭成功來說,餘生困在南京城中,醇酒美人,對別人是享受,但是對他卻是酷刑,他寧可現在就死去。
唯一讓他放不下去的,就是鄭家了。
他活著一日,鄭家就被人忌憚一日。
有些人即便是沒有一兵一卒,即便是活著,本身就是極大的震懾力。即便他將鄭家化整為零也沒有什麼用處。
忌憚鄭家的並非是張軒,而是所有窺視海上利益的新貴們。
他們不介意將鄭家趕盡殺絕,才能享受這頓海上的美味。唯獨將這分利益與皇家聯繫在一切,才行。
鄭成功看著張萍大起來的肚子。忽然說道:「還有多長時間臨盆?」
張萍說道:「李神醫說,大概還有半個月。」
鄭成功說道:「不知道能不能見到這孩子,我給他起個名字吧,我鄭家下一輩是克字輩,他就叫克己吧。」
「鄭克己。」
張萍心中重複了一遍,覺得這個名字不錯。
鄭成功繼續說道:「我沒有什麼要說的,我去之後,也不求你什麼,只求你將這孩子養大,將來將舊港交到這孩子手中便行了。」
「我還沒死,你走吧。」
張萍聽出鄭成功口中送客之意,也無心在這裡多待,說道:「請王爺放心,我今生也就這個一個兒子了,舊港的一切,自然是他的。」
鄭成功說道:「如此便好。」
張萍見鄭成功雖然虛弱,但是看起來,還非常有精神頭,以為鄭成功的身體還能支撐得住。
但萬萬沒有想到,不過數日過後,就傳來噩耗。
鄭成功病逝。
張軒一時間也沒有想到。
不知道是因為死人,不會威脅到張軒。還是對鄭成功的歉疚,對鄭成功的死後哀榮,卻是極其隆重。
追封為遼王。恢復鄭家一些爵位與待遇。
並且配祭皇陵。
張軒自己的陵墓也在修建之中。
第一個葬在皇陵附近的大臣,就是張質,鄭成功是第二個。
不過歲月催人老。
當初一個個跟隨張軒征戰天下大臣將領,恐怕會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一個個在這陪伴張軒。
而鄭成功去世不咎,張萍就生了一個男嬰。
就第二任遼王,鄭克己。
張萍在南京修養數月之後,就去了舊港。
張萍從此一輩子就沒有回過南京,哪怕是張軒病逝的時候,也沒有回到南京。因為他有無數事情要做。
舊港乃是三佛齊舊地,雖然一度隸屬大明,但是很快就為回回佔據。
朝廷雖然佔據南洋,但是在漢人數量不足的情況之下,大夏對南洋的政策,從來沒有變過,就是佔據要點。
並列出南洋三鎮,分別是呂宋鎮,萬丹鎮,柔佛鎮。這三鎮分別是馬拉尼城,巴達維亞,馬六甲城。這三座城池。
每一座城池都有不少駐兵。
但是除卻這些地方之外,都是分封與封土司兩種。開國六王的封地,也都封到了南洋。
不過一般來說,都是距離三鎮不遠。
即便是舊港也是距離馬六甲不遠,隔海相望而已。
只是張萍有柔佛鎮的支持,但是她在舊港的統治並不是太順利的。
張萍很有張軒的風範,當來到舊港之後,發現這些回回對她陽奉陰違,甚至威逼利誘,一定要張萍入教。
張萍大怒,當即血洗舊港城,並在舊港建立新城,只有漢人才能進入。但是張萍這樣強硬的態度,引得當地土著大怒,聯合起來反對大夏朝廷。
也是大夏朝廷在與荷蘭人,葡萄牙,西班牙的征戰之中,當地土人也是紛紛迎合朝廷,朝廷論功行賞,對他們相當之寬大。
甚至將一些本來屬於荷蘭人一方的利益讓給了這些土人。
他們反而想得寸進尺了。
而這個時候,西方聯軍再一次想要進入東南亞,故而掀起了第二次南洋之戰。
周輔臣作為南洋總督,主力用來對抗西方人的海上力量,所以沒有多少力量支持張萍,張萍親自帶兵,征服了整個蘇門答臘島。
從最東端殺到最西端,被西方人稱為染血的公主殿下。
蘇門答臘島在大夏的版圖之中,也正式改名為南遼島。
在這一次大戰之後,英國人在後期參與進來,將從後面偷襲荷蘭人,將果阿給端了,讓荷蘭人不得不退出戰鬥,即便在印度大陸上的爭奪也落於下風。
英國人更是與大夏在南京簽訂了同盟條約。
這是一分維持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夏英同盟。
第二次南洋之戰後,朝廷又在南洋設立了南遼鎮,所轄的就是南遼島。
只是大夏朝廷對南洋的投入,在第二次南洋大戰之後,就告一段落了。
因為朝廷的大敵從來是滿清。
滿清沒有滅亡之前,朝廷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將全部精力投入海上爭奪。
不過,根於英夏同盟,在與西方貿易之中,英國具有優先權,為了維護這個優先權,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是與夏朝水師並肩作戰。
請不要將這個時代的英國艦隊,與後世的日不落帝國相比。這個時代的英國還沒有徹底將西班牙,荷蘭人打趴下來。
並不是海上霸主。
在昭武之後,長達數十年的時間之內,朝廷致力於西北方向,先對滿清,后對準格爾,窮追不捨,佔據了中亞。
但是在英國正式登頂海洋霸主之後,覺得與夏朝的盟約,制約了他們更進一步,雙方摩擦不斷,也迫使朝廷更改戰略方向。
當十八世紀中期,雙方正是決裂,打了一場遍布,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的大戰。這一場大戰,打打停停,一共打了一百多年,最終迫使英國正式迎接夏朝英王張克捷,為英國國王,英國成為大夏親藩才停止。
不過,這一場大戰之後,夏朝也進入疲憊期。與張氏皇家密切相干,執掌大夏權力近三百年勛貴集團,正式推出權力舞台。
而以新理學為代表的士大夫正式執掌天下大權,皇室不過垂拱而治天下,不過,畢竟皇室親藩遍天下,皇帝雖然失去了權力,卻也不是內閣可以輕易侮辱的。
這就一切都源於大夏世祖武皇帝的遺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