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說夢:後秦亡國
關於第80章故事簡介:後秦皇帝姚興因為偏愛次子姚弼,但是又念及太子姚泓仁孝未改立太子,結果在其病重期間,引發了姚弼的叛亂,儘管姚興平定叛亂,但是自己也因悲傷過度而死,姚泓繼承後秦帝位后,西秦,胡夏連連侵奪後秦領土,而東晉大將劉裕又再次領兵北伐,後秦皇帝姚泓只得投降劉裕,被劉裕所殺,後秦也隨之滅亡,但是劉裕不願喪失對東晉的掌控,很快班師回朝,胡夏國主赫連勃勃趁機大舉南下,佔據長安,徹底掌控了關中。
在這則故事中,後秦帝國在皇帝姚興去世之後,迅速走向滅亡,從此羌氐族群,也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儘管在這一時期,氐族人群建立的仇池國還存在,但是這個彈丸小國,就好比清朝時期的土司政權一樣,對當時到戰略格局毫無影響,所以後秦帝國的滅亡也就標誌著十六國時期民族大融合的第二個主體族群羌氐族群進入到了最終完成融合期,儘管我們今天依然能夠在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中找到羌族,但是這個羌族已經跟歷史上的羌族人群差距極大了,不過,我們現在的羌族也是曾經建立過前秦帝國,後秦帝國,後涼政權的羌氐族群的一部分,也可以把現在的羌族理解為當時的羌族人群所留下的一個歷史小碎片,也就是說現在的羌族和白馬藏族都是十六國時期的羌氐族群的遺民,因為這兩個少數民族的先祖所居住的地域環境不同,最終演變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少數民族。
而攻滅後秦帝國的東晉大將劉裕此時已經基本上掌控了東晉政權的一切,但是其在攻滅後秦帝國之後,因為留守東晉朝中的親信大臣病逝,自己遠在長安,恐怕朝中有變,便留下了兒子劉義真留守長安,自己親率大軍班師回朝,然而,十多歲的劉義真哪裡是久經沙場的胡夏國主赫連勃勃的對手,赫連勃勃輕而易舉的就攻下了關中重鎮長安,徹底的完成了對關中地區的統治。
對於劉裕的北伐中原之事,很多人都為劉裕半途而廢,而痛心疾首,實際上作為寒門子弟的劉裕儘管掌控了東晉王朝的極大權勢,但是東晉王朝內部世家大族們的勢力仍然存在,他們對寒門出身的劉裕掌控朝局是非常不滿的,儘管此時士族地主階級已經是在內鬥中走上了消亡之路,但是在這一時期,世家大族的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由此可見,劉裕能夠取得攻滅南燕政權和後秦帝國的北伐功績,也是極其不易的,劉裕當然不願意看到自己手下的軍士在北伐之中消耗殆盡,所以,其在攻滅了後秦帝國之後,劉裕也就停止了北伐的腳步,開始一心一意地謀划著改朝換代的事情了。
劉裕帶領大軍退回江南地區。這無疑給了胡夏國主赫連勃勃一個天大的餡餅。可以說劉裕之子劉義真完全沒有其父的魄力和能力,很快就將關中重鎮長安留給了赫連勃勃。胡夏政權也因此走向了極盛。同樣,按照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從極盛走向衰落的過程是非常短暫的這一歷史規律。胡夏政權在掌控了關中地區之後。也要走向衰落進而走向滅亡。當然,這個歷史規律可能也會因為赫連勃勃的命運而有所變動或者延緩,但事實上赫連勃勃並沒有長壽的基因,因此胡夏政權必然要按照這樣的歷史規律走向滅亡。
同樣,與胡夏政權一起對後秦帝國趁火打劫的西秦政權在滅亡了南涼政權和佔領了後秦帝國一些地區后,其實力也達到了極盛的狀態,所以在其頗有作為的統治者乞伏熾磐去世后,西秦政權也必然按照這樣的歷史規律走向衰落,進而走向滅亡。關於胡夏和西秦政權的衰落,我們會在以後說到,在此也就不再多說了。
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後秦姚興皇帝在其統治末期所做的一系列荒唐之事,從寵佛佞佛到加收賦稅再到寵愛次子。其所作所為完全就是一個亡國之君的舉動,尤其在選定接班人上,姚興可以說是猶豫再三,始終拿不定主意,結果最終引發了次子姚弼的叛亂,姚興本人也在親眼目睹了愛子被殺的慘狀后,一命嗚呼了,實在是可悲可嘆。
其實歷史都是在不斷上演的,就在姚興徹底掌控關中地區之際,佔據涼州地區的後涼政權也是發生了立儲不當引發的骨肉相殘的悲劇,姚興必然也是有所耳聞的。但是當他自己病入膏肓之際。卻忘記了當年後涼國主呂光的立儲教訓。其實人就是這樣,當你看別人的事情的時候,能洞察一切。但是事情攤在自己身上,反而讓自己不知所措。所以說,我認為讀史即是讀心的這種觀點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真正能做到通過讀心而有所動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其實,不僅僅是呂光在立儲問題上給姚興做過不好的榜樣。而就在十六國的前期,一代梟雄石勒同樣在立儲問題上沒能看到問題的關鍵,引發了石虎的篡位,姚興對這樣的事件也是應該知道的。但是他就沒能想過他的二兒子姚弼會做出石虎一樣的事情嗎?當然,姚興的想法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不管怎麼說,後秦帝國的滅亡其實仍然不在姚興乃至姚泓的身上,我認為即使有一定軍事能力的姚弼繼承後秦帝位,同樣也挽回不了後秦帝國滅亡的局面。因為這時候的羌氐族群已經基本完成漢化,後秦帝國的滅亡,乃至各個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走向滅亡,只是歷史規律所造成的十六國時期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瓜熟蒂落的情景,這個歷史潮流絕不可能因為某個人物的努力而改變方向。
所以我認為,我們去看歷史,讀史即讀心是一個讀歷史的方面。尋找歷史的規律同樣也是一個樂在其中的美事,這不僅能夠讓我們很客觀的去評價一些事情。同樣也能夠讓我們去深刻的了解一個事物暗含的道理。其實關於十六國時期的故事,我們講了很多了。我們從十六國時期游牧民族建立的各個政權的生死存亡中。所找到的歷史規律完全適用於我們國家歷史上的每個王朝,甚至說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規律來推演我們以後的社會發展情況,這同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記得王立群老師曾經說過,人分四種,一種是既不謀人,也不謀事之人。一種是謀人之人,一種是謀事之人,還有一種就是既謀人也謀事之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要麼謀人,要麼謀事,但是真正做到即謀人也謀事實在是比登天還難,現實社會中這種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做到兩者兼備的人就是人中精英,馬中赤兔了。如果說讓我們自己評價一下,自己是那種人,我認為我是一個謀事之人,我也希望大多數的人做一個謀事之人,因為做事情能夠讓一個人有成就感,而且以事看人,方能明白很多道理。但是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謀人,總是在認為看對的人就能做對的事情。但實際上人都是兩面性的,人前一套,人後一套。你看到的未必真實,所以這就為謀人之人設下了一定的陷阱,給他的人生帶了隱患。但是謀事之人不一樣,事情做的多了,懂的事情也就多了,不知不覺就會成為即謀人也謀事之人,這樣的人才會在久經風霜後走向成功。當然我自己並不成功,在此也是希望和祝願很多的人走向成功。
我們言歸正傳,隨著南涼政權和後秦帝國的滅亡,十六國時期的北方大地又重新出現了新的局面,首先在中原地區建國稱帝的王朝分別為佔據關中地區的胡夏政權和佔據關東地區的北魏王朝,而在遼河流域還殘存一個胡化的漢人所建立的北燕政權,西北大地的爭霸仍然在繼續著,不過也只剩下了三個政權,分別是由世家大族建立的西涼政權,匈奴盧水胡系建立的北涼政權,還有就是鮮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政權。
在這些政權中,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基本已經達到極盛狀態,所以這些政權必將要步南涼政權和後秦帝國的後塵,走向衰落和滅亡,當然,這些政權的具體滅亡的時間和方式要看他們政權內部和外部的情況而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統治階層內部的變動,其實在這點上我們從南燕政權和南涼政權的滅亡就能看到,慕容超和禿髮傉檀並非是亡國之君卻做成亡國之事,這就是他們對政權的統治只要有小許的差池都會被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無限的放大,最終上演亡國的情景。所以,胡夏政權和西秦政權以及北涼政權都面臨這樣的窘境,就看哪個政權的統治階層內部的變動大,哪個就會很容易滅亡。而漢族先民所建立的西涼政權和北燕政權分別在東北和西北的一個角落裡,他們只能被國力更為強大的政權所消滅,根本談不上通過民族大融合的歷史趨勢而重新掌控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