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2.決戰前夜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2.決戰前夜

?在前秦忙著滅前燕,收前涼,平代國,遠征西域的時候,東晉一刻也沒閑著。面對強大的前秦,雖然再也不敢出師北伐了,但是東晉朝廷上上下下都明白,一旦前秦統一北方各地,屆時必然會揮師南向,大戰不可避免,事關生死存亡。

376年正月,年僅十四歲的小皇帝司馬昌明親政,任命謝安為中書監、錄尚書事,東晉開啟了由謝安當政的時代。

雖然不是那場戰爭的直接指揮者,但是,我認為,謝安的當政是東晉贏得那場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戰爭的關鍵性因素。有名臣當國,然後才有後來的一切,包括某些貌似偶然的必然事件和因素。

和王猛相比,謝安是沒有戰勝攻取的武功的,但是在治國方面,同樣堪稱出類拔萃,毫不遜色。當政期間,謝安選拔了徐邈、范寧、謝玄、桓伊等一大批文武賢才。同時以節儉治國為方針,改革賦稅制度,降低官員俸祿,裁撤冗員,杜絕虛耗用度,停止一切非軍國要事的差役和費用。這些措施減輕了人民負擔,使東晉從桓溫北伐失敗的陰影中走出,國力開始增強,為後來的那場決戰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緩和國內門閥大族矛盾上,謝安任命桓沖為荊州刺史,桓嗣(桓溫子)為江州刺史,以王蘊(皇後父親)為徐州刺史,謝玄為兗州刺史、領廣陵相。長江中下游的方鎮大權分別由桓、謝、王三大家族掌握,東晉各大族互相妥協讓步,利益關係得以協調,桓氏一家獨大的局面得以緩和,朝廷與方鎮之間,上下團結和睦。

強大的國力,上下團結一心,正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幸甚,在前秦南征之前,東晉完成了物質和心理上的雙重戰爭準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是最為艱難的一步,正是在謝安的主導下順利實現。

當然,軍事上的準備也同樣重要。當時,為抵禦前秦的巨大威脅,在謝安的舉薦和命令下,負責江北戰事的謝玄組建了一支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軍隊——北府軍。

[北府軍]

北府軍,又稱北府兵,東晉時由謝玄主持創建,軍隊主體為北方流民,因謝玄鎮守地京口又稱為北府,其軍因而得名,是東晉抵抗北方胡族入侵的中堅力量。初始時由謝氏家族掌控,後來隨著政局發展,其軍隊領導人幾度易主,最終成為南朝軍隊主力。北府軍成軍期間,名將輩出,戰功卓著,其軍隊統帥傳到劉裕手中時,開多兵種協同作戰之先河,北府軍戰鬥力達到巔峰,號稱中國古代最強之軍隊。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北府軍的強大,同樣由多種因素促成。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軍隊主體為北方流民,除了一路難逃的倖存者外,還包括殘存的乞活軍和北方義軍。這些人是在五胡亂華的背景下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和北方胡人有著血海深仇,敢於拼殺,驍勇頑強,是北方漢人僅存的精髓。

親眼見識過親人和朋友如何被殺死,自然知道該如何拿起刀來拚命。

其二,謝玄在組建「北府軍」時,並不是單純招募流民然後自己訓練,而是通過招募流民軍首領整合成軍,軍隊凝聚力大,軍官掌控能力強,臨陣指揮經驗豐富。

大浪淘沙之後,依然能夠帶領一幫兄弟在快馬彎刀的胡人鐵騎下活命,自然有其非凡的膽識和智慧。可以說,北府軍是北方漢人精髓中的精髓。

其三,擁有優秀的統帥,除組建者謝玄外,在其後來的歷史中,北府軍先後有劉牢之、劉裕、王鎮惡、檀道濟等名將出現,尤其是在劉裕統帥時期,北府軍戰力達到巔峰,創造了步兵打敗騎兵的神話。王夫之有言:「裕之為功於天下,烈於曹操」。

其四,特殊的時代背景影響,外族入侵帶來的巨大壓力和肆意踐踏、屠殺使漢人感覺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在當時,北方漢人要麼加入義軍殺死胡人,要麼獨自逃跑然後被胡人殺死,別無選擇。所以他們只能團結以求生,共同抵禦胡人的屠戮。這就養成了這隻軍隊從將領到士兵強悍的性格和習氣,戰鬥力自然不差。

總之,北府軍是一支由兇悍的士兵(久經戰場淘汰后的精髓),優秀的將領(義軍統帥中的精英分子),傑出的統帥(劉裕等人),再加上特定的歷史時期給予的團結和勇氣,共同組建而成的軍隊。

像羔羊一樣等待屠戮還是拿起武器殺出一條血路?

他們是已經做出了選擇的人們,民族的危難賦予了它必須強大的使命。

前秦所要面對的,原來是這樣的東晉。

不過苻堅並不得知,在順利消滅前涼和代國所帶來的喜悅中,苻堅認為,大軍所至,東南必當授首。

其實這是無解的戰事,在中國,任何一個已然平定了北方的政權,無論是華夏族還是異族,都必然會揮戈南向,以求一統天下,只是勝負難料,成敗不同罷了。

這是秦始皇注入我們血管中的血液,也是他永久的豐碑。影響之巨大,今日尚存。

378年二月,為奪取東晉北部戰略要地襄陽,打通南下通道,苻堅正式向東晉用兵。

前秦大軍兵分四路,一路是征南大將軍苻丕,統步騎七萬,出武關(今陝西商縣西南),直趨襄陽;一路是京兆尹慕容垂及揚武將軍姚萇,率軍五萬,取南陽(今河南南陽),經南鄉(今湖北丹江口東南),再下襄陽;一路由領軍將軍苟池、右將軍毛當、強弩將軍王顯率兵四萬,兵出武當(今湖北鄖縣東南)南下;一路由征虜將軍石越統率精銳騎兵一萬,兵出魯陽(今河南魯山)。四路大軍,會攻襄陽,以求一戰必勝。

戰事打響后,為策應襄陽方面的進攻,苻堅又命令兗州刺史彭超、后將軍俱難、右禁將軍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等率步騎七萬,向東線的淮南地區進發,進攻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以造成對東晉的東西夾擊之勢。

面對來勢洶洶的前秦大軍,東晉採取分兵固守之策略,在東線,以尚書僕射加侍中謝安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率重兵防守建康,確保江淮地區、九江以下及京師建康的安全;西線以荊州刺史桓沖都督荊、江、梁、益、寧、交、廣諸軍事,防守江漢地區,確保長江中下游的安全,防止秦軍順江而下。

淝水之戰的前奏之戰,襄陽、淮南爭奪戰爆發。

[襄陽之戰]

378年四月,前秦將領石越趁襄陽守將朱序不備,以五千騎兵泅渡漢水成功,並順利奪取襄陽外城。朱序驚慌失措,率軍退守襄陽內城後繼續負隅頑抗。前秦各路大軍隨後繼進,圍攻襄陽。

此處朱序就是後來高喊「秦軍敗了」的那位,當時正任職梁州刺史,鎮守襄陽。雖然後來被俘投降,但是那一聲高喊,足以證明朱序對東晉的忠誠。

當時大俠郭靖還沒有出生,也沒有《武穆遺書》作指點,更沒有能夠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武林高手前來助戰。不過朱序並不是一個人在守衛襄陽,依然是有幫手的,即他的母親韓氏。

在得到秦軍來犯的消息后,韓氏率領自己的婢女和城中服徭役的婦女同志在城內築起了一道牙城(即朱序退守的內城)。秦軍攻破外城后,東晉守軍正是憑此牙城得以堅守,繼續抵抗,襄陽人稱之為「夫人城」。這道城牆,帶給將士們的不僅僅是一道抵抗的屏障,更給予了他們在隨後長達一年時間的圍困中堅守下去的精神力量。

這座城池全民皆兵,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苻堅在重用降將朱序的時候,真應該查查他的家譜和履歷,有如此巾幗英雄的母親,朱序怎麼好意思做個軟骨頭。

然後就是漫長的攻防戰了,聲勢浩大的前秦四路大軍圍攻襄陽,卻在堅城之下鈍兵挫銳,從四月一直攻打到當年的十二月,毫無進展。而朱序雖困守城中,卻時常派兵伺機偷襲,並屢屢得手,守城守得不亦樂乎。

十幾萬大軍攻打一座孤城,仗卻打成了這幅模樣,前秦的朝臣們自然多有彈劾,苻堅也有點坐不住,下詔責備襄陽方面統帥苻丕,賜寶劍一柄,「來春不捷者,汝可自裁,不足復持面見吾也。」

千軍萬馬殺過去,卻連一座孤城都打不下來,苻丕自然是沒臉去見苻堅的。從379年正月起,苻丕總督各路軍隊,加緊進攻襄陽。此時,雖然東晉各路援軍均不敢救援,但朱序卻因為屢破前秦軍,心生麻痹,防備開始鬆懈。

即便如此,前秦軍依然沒有攻克襄陽,直到守軍內部發生了變故,轉機才得以出現。

379年二月,東晉襄陽督護李伯護派其子暗通秦軍,成為前秦內應。苻丕命令各部趁機猛攻,在秦軍和叛徒的裡應外合下,終於於三月六日攻克襄陽,生俘東晉守將朱序。

春天已經深矣!

襄陽爭奪戰以前秦的勝利而告終,苦戰之後,苻丕也終於從地上撿回了去見苻堅的臉面,雖然已經有點臟,但是只要塗上一些脂粉,還是可以掛上去的。

戰後,苻堅對固守襄陽的朱序大加讚賞,認為如此人物忠勇可嘉,任命其為度支尚書。然而卻殺了李伯護,理由是吃裡扒外當漢奸。

這是匪夷所思的結果,畢竟,如果沒有李伯護叛變作內應,前秦並不一定真的能攻下襄陽。殺了他,以後誰還敢為前秦通風報信?

忠義者應當給予尊重,但小人卻也有小人的用途,如明末清初的吳三桂之流,亂世之中,舉足輕重。在苻堅感嘆東晉忠臣義士之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也在為他們的存在推波助瀾。

唯一的解釋在於,苻堅堅信他一定能一統寰宇,根本不需要這種小人的存在,反而要用如此人物的項上人頭來向他的部下們宣示忠義的重要!天下即將在握,諸位以後要做忠義者,而不是卑鄙的叛徒。

[淮南之戰]

在東線方面,378年八月,前秦軍彭超、俱難分別對彭城(今江蘇徐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展開進攻,淮南之戰爆發。

和襄陽方面面臨的情況相同,由於晉軍的堅決抵抗,彭城的攻城戰同樣曠日持久,直到襄陽之戰結束,彭超尚未能將其攻克。後來謝玄用計使彭超撤圍,將守軍全部救出,前秦軍才得以將彭城佔領。

期間,由於彭城被圍,內外消息斷絕,謝玄的援軍到達泗口(古泗水入淮口,在今江蘇淮陰西南)后,無法和彭城守軍取得聯繫。軍中一個叫田泓的將領便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前往告知消息,然而不幸的是,雖然田泓一路潛行,但仍然被秦軍抓住。彭超在一番勸說之後,賞給了田泓很多財物,「到了彭城告訴守軍『援軍已敗』,榮華富貴就應有盡有。」話畢,彭超瞥了一眼這個抱著金銀珠寶不撒手並一個勁點頭的晉軍將領,眼神中滿是輕蔑。

然而當田泓來到彭城城下時,望著城牆上驚疑不定的守軍,他卻突然大聲高喊:「援軍將至,諸位務必堅守。」

這是以自己生命為代價的一句話,然而卻為彭城的守軍帶去了希望和勇氣,一直頑抗到謝玄的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謝玄率領的援軍正是北府軍,田泓只是其中一個最普通的基層軍官。

明知必死,依然選擇了為國而戰。赳赳武夫,無雙國士!可能,這樣的人從小到大都沒聽說過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吧,然而卻用行動將其詮釋。

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的每一個奮不顧身的勇士,我們都應該銘記。

彭超佔領彭城后,和已經攻克下邳、淮陰的俱難會師,南下進攻盱眙。佔領了襄陽的前秦西線部隊也在毛當、王顯的率領下,起兵兩萬東進,支援彭超、俱難。

379年五月,彭超、俱難攻克盱眙。隨後,前秦六萬大軍圍困三阿(今江蘇寶應境),其兵鋒距東晉腹地廣陵(今江蘇揚州境)不足百里。

剛剛完成救援彭城任務的謝玄再次臨危受命,率軍自廣陵出發,救援三阿。

五月二十五日,謝玄擊敗彭超、俱難,前秦軍退走盱眙,前秦在東線方面的攻勢被遏制,前秦一敗。

六月七日,謝玄攻盱眙,彭超、俱難再次戰敗,退屯淮陰,前秦二敗。

隨後,謝玄命部將率水軍乘潮水而上,乘夜焚毀秦軍所架之淮河橋,秦將邵保戰死,彭超、俱難退兵淮北,前秦三敗。

隨即,謝玄率軍追擊,雙方再戰於君川(今盱眙北六里),彭超、俱難僅以身免,前秦軍四敗。

淮南爭奪戰是北府軍成軍后第一次參加戰鬥,首戰即以弱勢兵力大敗前秦十餘萬大軍,並且屢戰屢勝,使一直以來無往不克的前秦大軍遭受了慘重損失。戰後,彭超自殺,俱難削職為民,前秦精銳士卒傷亡慘重,軍心士氣嚴重受挫。而經過這次戰爭,晉軍士氣大振,為後來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奠定了信心。

經過連續反擊作戰,晉軍奪回淮陰等軍事要地,穩定了淮水地區局勢。但是,東晉未能收復軍事重鎮彭城,前秦在東線南下的條件依然具備。

好了,讓我們來看看那個通過政治改革讓東晉有自資格贏得淮南之戰乃至於後來的淝水之戰勝利的人——謝安,天下蒼生為什麼要望著他呢?

長得帥那是一定的,不僅如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2.決戰前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