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碧蹄館(中)

第264章:碧蹄館(中)

謝春苗柔聲道:「願哥哥,你、你瞞得妹妹好苦啊。」伊願斥道:「小丫頭,少裝糊塗,你當我不知你早現了啊?」謝春苗嫣然一笑,嗔道:「你這個大滑頭,怎不早現原形啊?」伊願道:「沒時間和你多說,日軍起兵攻入朝鮮國,戰事緊急,我須得立即率俠義盟眾兄弟入朝作戰,苗苗,你先回長春島,日後我自會回島。」阿拉坦高娃冷笑道:「狗賊伊願,你中了我的萬毒噬心盅,還想活著回來嗎?」伊願聞言,正不知所措,謝春苗將達來台訶與阿拉坦高娃訂親之事明,伊願聽完,黯然道:「原來如此,阿拉坦高娃,你為了夫婿報仇,我不怪你,你走吧,我還有急事要辦。」

謝春苗見伊願放過阿拉坦高娃,急道:「願哥哥,這、這惡女人說盅毒無葯能解,你放走了她,怎麼辦啊?」伊願凄然笑道:「苗苗,世事因果循環,一草一木,生死在天,自有定數,不可強求,你不要為難阿拉坦高娃,日軍來勢洶洶,有鯨吞我大明之心,事關國家危亡,我不能坐視不理。但你武功火候不足,我此行入朝作戰,危險重重,你還是回到長春島上安全,勿讓我掛心分神。」謝春苗怒道:「願哥哥,你一露出原形,便想拋下我,你想也不用想,再要多言,我立即自殺。」伊願見謝春苗糾纏不休,只得將其帶在身邊,放了阿拉坦高娃。

京城,紫禁城中,封浩逃走後,伊震雲防閔束閣父子三人謀反,正欲施計暗殺之,閔束閣老**巨滑,當先上奏願到戒台寺看守俠義盟群雄。伊願雲暗忖將閔家三父子遠離身邊,恐日後將自己篡位之事泄露出來,大為不利,略加思索,覓得一計,笑道:「愛卿既然有心,便先到戒台寺去吧。」閔束閣聞言,帶上閔少游,果然入戒台寺看守群雄,已知伊震雲重兵守於途中,並不敢逃跑。閔束閣走後,伊震雲冷冷一笑,密令白文江率神機營和錦衣衛一萬好手,將戒台寺團團圍住,克日除掉閔束閣三父子和俠義盟群雄。

伊震雲剛剛交待完白文江,突然李春福和宋應功緊急求見,伊城雲就在養心殿中,召見了二人。宋應功行過大禮,當先奏道:「陛下,倭國兵朝鮮,李成玉兵敗碧蹄館,退守平壤,日軍氣焰囂張,有鯨吞全朝鮮之勢,望陛下裁決。」伊震雲篡位登基,不過月余,並不知曉日軍侵朝已有一年之久,當即震怒道:「快呈上日軍入朝主將及兵力部署,等朕三思后再裁決。」宋應功不敢怠慢,當即送上一奏摺。伊震雲翻開一看,目瞪口呆,卻見上面寫道:

總指揮:「遇襲多嗅下」(原名:宇喜多秀家)

第一軍:「小西瓜長」(原名:小西行長),一萬八千人。

第二軍:「家騰清凈」(原名:加藤清正),二萬二千人。

第三軍:「黑店昌盛」(原名:黑田長政),一萬二千人。

第四軍:「到境一轟」(原名:島津義弘),一萬四千五百人。

第五軍:「扶倒正側」(原名:福島正則),二萬五千人。

第六軍:「跳蚤穿龍裙」(原名:小早川隆景),一萬五千人。

第七軍:「貓膩混元」(原名:毛利輝元),三萬人。

第八軍:「遇襲多嗅下」(原名:宇喜多秀家),一萬一千人。

第九軍:「遇踩休勝」(原名:羽柴秀勝),一萬一千人。

伊震雲覽畢大怒,喝道:「這是什麼鬼名字,奇怪至極。」李春福奏道:「陛下,倭國人名取得頗是古怪,此乃李成玉將軍讓手下一名精通倭語的幕僚,名喚施聖傑的浙人,經過潤色後送呈上來,望陛下勿怪。」伊震雲聞言,指著第一軍小西瓜長說道:「此人姓名取得倒是貼切,西瓜小了,看起來便顯得長些。但這『遇襲多嗅下』卻是讓人有些難以理解。」李春福道:「陛下,日軍素來擅長偷襲,此人名之意,乃是提醒我入朝作戰官將,遇襲時先嗅嗅,有了警覺,做好準備,自然便不懼日軍。」伊震雲道:「愛卿此言有理,不過這『跳蚤穿龍裙』,大為不妥,你改改罷。」宋應功奏道:「陛下,想那跳蚤,怎配穿上龍裙?其意大是自辱,陛下不必幫倭將去辱。」伊震雲道:「愛卿言之有理,但如何派兵應戰啊?」宋應功道:「臣願提大兵,親自前往。」伊震雲道:「卿乃國之棟樑,不可輕往,待朕三思后再定,先退下罷。」

深夜三更,戒台寺中,閔束閣守在地牢門口,和二子相視無語。閔愈長嘆一聲,說道:「父親,伊震雲**謀篡位,又逼跑封浩,有過河拆橋之意。我父子三人,知其秘密甚多,恐遭其滅口。」閔束閣道:「伊震雲武功高強,且城府極深,又控制了皇城防衛,我等若要與之為敵,不啻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啊。」閔少游道:「父親,您一生屢經風浪,連伊願昔日也不能對您怎樣,難道就毫無辦法對付伊震雲這反賊?大不了魚死網破,拼得一死,也要將這反賊的真面目揭露,讓天下人共討。」閔束閣嘆道:「游兒,這伊震雲心黑臉厚,心思縝密,意志堅毅,比之昔日的俠義盟主伊願,還要勝出三分。京師禁軍及百官,皆對其忠心耿耿,全天下已在其掌控之中,我等身單勢寡,已是瓮中之鱉,無路可逃,豈能撼動於他?」

閔愈道:「父親,我看不日伊震雲便會消滅我等,逃得一時是一時,不如我們父子,先打開牢門,放出俠義盟群雄,製造混亂,再趁機逃出戒台寺如何?」閔束閣道:「愈兒,暫時勿爭,莫要忘記,俠義盟還有大風城主張合武,他日後定會入寺解救俠義盟眾人。伊震雲工於心計,算度精準,張合武不入彀,暫時不會加害我們父子三人。」閔少游道:「張合武昔年縱橫西北無敵手,也是當世梟雄,明知伊震雲張網以待,想來不會自投羅網。還望他就住在西北才好。」閔束閣苦笑一聲,並不作答。

朝鮮,箕子所封國也。明洪武二十五年,高麗大將李成桂,把高麗末代王——恭讓王攆下台,奪取了高麗政權,自己建立了新的王權——李氏王朝。在李朝建立之初,太祖李成桂奉行「事大」外交,奉明朝為「正朔」,向大明稱臣納貢。並奏請更改國名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國」之意。朱元璋賜名朝鮮后,並親自下令: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大明和朝鮮正式以鴨綠江為邊界。朝鮮尊明為天朝,並採用明年號,此後朝鮮歷代國王繼位,都要派使臣至明廷,接受明皇的確認並賜予封號,確立了宗藩關係。

朝鮮在李成桂建國以後,一直未生大的戰事,故而武備鬆弛,有「人不知兵二百餘年」之謂。此時日本諸侯混戰,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梟雄,名叫豐臣秀吉。此前日本,一直作為中華的「屬國」稱臣納貢,並無對抗大明之意。但秀吉頗有雄才大略,南征北戰,居然將日本諸大名降服,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自稱為太閤。秀吉統一日本后,大有雄霸天下之心。且松浦隆信數萬兵游勇,便打得大明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想來偌大的明朝,不過是虛有其表的龐然大物。又有一名曾任五峰教主,不知死活的倭寇,名叫鄒百川,居然對秀吉說:明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又痛斥明廷政治**,官員貪污,百姓流離失所,將俠義盟和賀長風也覷若無物。豐臣秀吉對明廷軍力自忖**到了底細,當下派使者宗義智通告朝鮮國王:吾欲假道貴國,越山海而直入於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億萬斯年。此乃假途伐虢之計也。

朝鮮國王重文輕武,國內又值朋黨之爭,以金孝元和沈義謙為。金孝元住漢城以東,故稱東人黨,沈義謙住漢城以西,稱西人黨。西人黨正使**允吉,上奏揭露秀吉有狼子野心,入侵只在早晚;而東人黨金誠一立馬唱反調,言秀吉不過一介狂妄蠢猴,不足為患。兩派唇槍舌劍,吵得不可開交,逐漸離開正題,你誣我賣官鬻爵,我控你貪污受賄,朝鮮國王被吵頭暈腦脹,心一暈,自回香遠亭畫蘭草去,便將日本侵略之大事,拋於腦後。秀吉得朝鮮探子密報,大喜,起九路大軍,共十五萬兵力,以小西瓜長為第一軍領,領近兩萬人,分乘三百五十餘艘艦船。渡過對馬海峽,翌日凌晨搶攤登6,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釜山城朝鮮守軍。

小西瓜長來到釜山城下,讓兵士叫嚷:開城假道伐明!守將鄭拔怒目而視,不予理睬。小西瓜長見詐計無效,便揮軍向釜山動猛攻。鄭拔和數百名朝鮮守城將士盡數戰死,釜山陷落。小西瓜長進逼東萊城下,又詭言借道,東萊府使宋象賢厲聲回答:「死易,假道難!」小西瓜長大怒,倭刀一揮,與朝鮮守軍展開血戰,宋象賢拚死堅守,最終與城共亡。戰後,東萊府使尹暄,在東萊邑城的南門內,修建了供奉忠烈公宋象賢靈位的宋公祠。后在宣慰使李每求的建議下,賜名忠烈祠,並增補了原釜山僉使忠壯公鄭拔將軍的靈位。此二人,乃朝鮮壬辰倭亂之烈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嶽劍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南嶽劍聖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4章:碧蹄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