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玲瓏的心善用環境
樹葉是綠色的,是因為葉綠體與太陽發生了光合作用。用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內因與外因作用的結果。
我們要學會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並學會利用周圍的資源。
有一個縣太爺,為了教化民心,計劃重建縣城當中兩座比鄰的寺廟。公示一經張貼,前來競標的隊伍十分踴躍。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後由兩組人馬雀屏中選:一組為工匠,另外一組則為和尚。縣太爺說:各自整修一座廟宇,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數供應。工程必須在最短的時日完成,整修成績要加以評比,得勝者將給以重賞。
此時的工匠團隊,迫不及待地請領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顏六色的油漆彩筆,經過全體員工不眠不休的整修與粉刷之後,整座廟宇頓時恢復雕龍畫棟、金碧輝煌的面貌。
另一方面,和尚們只請領了水桶、抹布與肥皂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把原有的廟宇玻璃擦拭明亮而已。
到了工程結束的時候,已到了日落時分,正是評比揭曉的關鍵時刻。這時從天空中所照射下來的落日餘暉,把工匠寺廟上的五顏六色恰好輝映在和尚的廟上。
這時候,和尚所整修的廟宇,呈現出柔和而不刺眼、寧靜而不嘈雜、含蓄而不外顯、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貴氣質來,與工匠所整修的眼花繚亂的顏色,呈現非常強烈的對比。
事實上,廟的功能為一個心靈的故鄉,是一個凈化心靈的場域,太過華麗鋪陳反而會失去其真正的功能。就廟的角度而言,和尚與工匠對修廟的境界,其高低就不言而喻了。
和尚與工匠整修廟宇的理念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簡單的法則來駕馭最複雜的環境,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成效,用最無形的觀念超越有形的物質。換句話說,他們是充分地借用、活用及善用別人的無形智慧與資源罷了。
有一個富翁的孩子特別喜歡吃餃子,他每天都吃。但他不喜歡吃餃子皮,只吃餡,所以每次就把餡吃了,皮丟到後面的小河裡。
好景不長,有一天一把大火燒毀了他的家,生活變得窘迫,不久他的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他的生活變得窮困潦倒,但他又不願街頭乞討。鄰居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一碗糊糊,就這樣他奮發讀書,三年後考取官位回家,非要報答鄰家大嫂。
大嫂對他說:「我什麼也沒給你,都是你當年丟掉的餃子皮,我收集起來晒乾裝入麻袋,本來是以備后時之需。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了你。」
大官聽后思考了很久,很久……
周圍的環境包括周圍的人、周圍的風景、周圍發生的小事。它們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很好地發現和利用它們呢?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理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兩個八人人都一樣,人與人不同的區別在於如何安排業餘時間。時間是最有情,也是最無情的,每人擁有的都一樣。在八小時里善用周遭環境,你會發現你的心靈在不斷的充實,慢慢邁向成熟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們都很羨慕那些成功人士。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我們同樣的資源,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融入自然,善用周遭的環境,你會發現一切的路早已渾然天成。